市政工程施工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时间:2022-10-29 10:43:11

市政工程施工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城市文明也在进步。目前,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也相对提高,环境保护的理念已经形成,但是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以灰尘、噪声、废弃物和水源、空气等为代表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诸多学者和环保者的注意,因此,加强环境保护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对市政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市政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保护作为市政工程施工作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施工作业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合理的市政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对于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作业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施工过程中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结合环境保护各项技术措施,不断完善管理机构及制度,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作业活动对于环境的破坏,也是促进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

一、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1、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噪声污染问题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大大影响了施工现场周围的居民生活,该污染的特征是噪声源相对稳定,时间波动性大。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不同施工阶段使用的设备不同,导致施工产生的噪声污染具有极大的无规律性和随意性,另外,不同的设备产生的噪声类型不同,使得噪声污染具有突发性和脉冲性,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严重的影响,使人产生烦躁感,干扰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2、市政工程施工的灰尘问题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灰尘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灰尘污染主要是指由于空气中流动的风力或者施工作业的车辆带动,将施工现场的粉尘扬起,导致空气中弥漫着各类灰尘。这些灰尘主要包括道路路基开挖扬起的尘土、建筑材料在运输时遗落的砂浆、水泥等、建筑用的砂石等,这些小颗粒的粉尘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对人体非常有害。

3、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水污染问题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地面经常会由于冲洗等产生许多废水,每当雨天来临时,降水也会造成水泥、石灰等砂石料流入地表水中,水源中的悬浮物质、油性物质等污染物大大增加,这些因素都会引起施工现场周围的水源水质污染。

4、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城市建设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包括水泥、石灰、砂石料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建筑施工人员产生的垃圾。这些垃圾堆积在一起,有时候经雨水冲刷导致水源污染,经过化学反应导致空气污染,一经人们接触,会产生各类健康问题,有效会对城市环境和施工人员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对环境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是必然的,但是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污染物对环境带来污染。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1、市政工程施工中对噪音的防治措施

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防治施工作业时产生的噪音要从多方便进行分析。如果市政工程施工是在学校、居民小区、医院附近作业的施工现场,要尽量采取隔音措施,若有特殊情况需要在晚上进行作业,则需要取得当地城市建设的主管部门以及环境保护部门的许可,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是要尽可能地利用适宜的设备来降低噪音。同时,在车辆进出施工现场时,应减速慢行,避免鸣笛,这样就能不影响周边的安静环境。

2、市政工程施工中对粉尘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需要运输砂石材料、渣土的车辆,在运输中坚决禁止超载,同时要采取全封闭的运输方式,避免“天女散花”。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必须要求做到净车出入,同时应当在施工作业现场设置车辆冲洗的设施,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运输途中的材料泄露,也使运输过程中减少了粉尘对沿途的污染。就可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市政工程施工中对污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确保施工场地远离水源地,做好临近水源地的隔离保护措施,以免施工污水会污染水源。市政桥梁桩基施工中会出现泥浆污水,必须采取先沉淀,然后再排放。也可以将施工现场的部分污水回收利用,例如,喷洒于施工现场,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4、市政工程施工中对水土的保护措施

为了避免水土破坏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事故过程中,事故管理人员要与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进行紧密协商,因为大部分市政施工都是在城市内部进行。在准备施工作业的时候,要先仔细勘察地址状况,对软弱基地及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对于施工征地范围内的具有维持水土功能的树木绿地等,如果不得不破坏,必须找到可代替的人工防护措施。对于开挖路堑或填筑路基的施工作业,要设置必要的坡面防护以及排水措施。

5、合理布置施工现场,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

市政施工过程中的拌合站、员工生活区、预制场以及砂石料场等固定场所,必须要科学、规范、合理地布置位置,如果布置得当,不仅可以较快施工作业进度,还可以提高施工产地利用率,还可以减少施工作业中的产生的各种污染。布置施工场地需要遵循以下四项原则:一,要将非必要的林建设施减少到最小,二,施工场地周围设置隔音措施,完善周边防尘降噪绿化建设;三,减少安装拆除的施工作业量,充分利用施工作业区内的原有供水排水管线;四,在确保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利用周边荒地和空旷的场地。此外,还要及时清理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渣等,避免乱堆乱放。采用篷布覆盖运输车辆,避免砂石料或外运的垃圾外泄。当拌合站、生活区、料石场的施工作业结束后,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拆除应当彻底清除的各类临建设施以及固体废弃垃圾,还要及时恢复施工场地周围的绿化设施。

三、市政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1、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管理

制定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管理。在施工作业的准备阶段,第一,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建立针对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各项潜在因素做出及时的应对处理办法,明确施工作业组织中针对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分工细则,完善施工作业中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组织计划实施市政施工时,应当先了解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明确我国针对建设项目中对于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

2、施工阶段管理

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实施。在工程作业实施的阶段中,就不同程度不同时期的施工工序的特点及时改善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相关制度,并且做好相关的环境污染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管理中作的水平。为了确保施工阶段各项作业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要及时评估施工阶段中可能造成的污染状况,还要定期开展施工环境影响的调查,依据以上两个方法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污染的防治措施,并且还要确保其可行性和科学性。

3、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必须采用封闭式硬质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m。施工现场设置标志牌和企业标识,按规定应有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公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采取保护措施,确保与建设工程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安全和地下管线安全。施工现场高大脚手架、塔式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应与架空输电导线保持安全距离,高压线路应采用绝缘材料进行安全防护。施工期间对建筑工程周边临街人行道路、车辆出入口采取硬质安全防护措施,夜间应设置照明指示装置。施工现场出入口、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及施工季节、气候和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达到文明安全施工条件。

4、加强完工后的管理

污染发生后的处理机制。由于各种原因,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污染。施工部门应当及时针对污染发生状况采取预案,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还要将污染事故的现况及发展趋势及时上报主管部门,一边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污染危害蔓延扩大。针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要严格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处罚造成事故的相关责任人,整改相应的施工作业中的漏洞,不断完善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结束语

在市政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处理好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掌握市政建设的发展规律,调节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寻找解决产生矛盾的根据和解决方法,以便从本质上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发明.如何做好市政工程与环境保护的有效结合[J].科技资讯,2011.

[2]骆国良,李维权.市政工程施工与保护环境协调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3]关晓宇,侯丽丽.浅谈市政工程施工中如何更好的保护好环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上一篇:试论桥梁施工中的钻孔灌柱的质量控制 下一篇: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