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导学稿”轻松教英语

时间:2022-10-29 10:37:54

用好“导学稿”轻松教英语

摘要 导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活动由传统的“接受”转换为“自学”,这与新课改“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最终实现学用结合的目标”的教学理念是相通的。

关键词 英语教学导学稿轻松学习英语

担任英语教学多年,每一学年都能看到学生英语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也看到部分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苦恼和沮丧。历年来,高考、中招都有一部分学生“瘸腿”(英语差),而与理想失之交臂。我们也为这部分同学婉惜,大家都在探索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一学年开始,英语老师都会就如何让学生学好英语展开讨论:有教师认为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首先老师要威严,还要把握好课堂,要让学生多读多做题,学习英语就像炒黄豆,多翻多炒。当然立刻就会有教师持反对意见。在大家又“百花齐放”几个月后,教体局和学校的决定让我们统一了战线:运用导学法,利用导学稿进行课堂教学。什么是导学法?什么是导学稿?它们适合于英语这门学科吗?每一位教师心中充满疑惑。经过业务学习,我们明白了:导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活动由传统的“接受”转换为“自学”,这与新课改“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最终实现学用结合的目标”的教学理念是相通的。

导学稿是何许物也?在学校下发的业务材料中,我们知道了:导学稿其实是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可谓“两案合一”。基本模式是预习-研讨-检测三个环节。“预习”为课前自学环节。通过学生自学,对新知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教材,下功夫研究参考书和相关资料,编出高水平的导学提纲。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使用工具书、参考资料,自主学习。“研讨”为课堂探究环节,其实就是对新知的认识或者研讨阶段。教师把授课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探究性问题,在教师诱导下,主要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检测”为练习检测环节,该环节对本节课教学重难点设计基础性训练和变式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检测练习,然后教师搜集学生练习中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并对共性问题进行评讲,总结出规律性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有了完整的教学模式,我们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大家下定决心:要使学生快乐学英语,教师轻松教英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教研中,我们对第一篇导学稿的具体设计犹豫不决。最终,经过商讨我们初定下了新授课的设计模式。终于,凝聚全组教师智慧的第一篇导学稿出炉了。我们看着自己的成果,心中有无限欣喜。但它实用吗?只有通过课堂实践来检验了。

刚开始,由于受以前教学习惯的影响,我们对导学法的驾驭不够灵活,学生对课前预习不够重视,造成课堂节奏慢,教师不自觉就出现“一言堂”现象,把导学稿留作课堂作业,没有使其起到引领学习的作用。教研中,我们通过反思,决定要严格按照导学法思想来组织教学。提前发放导学稿,通过“课前热身”(多为单词拼写,词组翻译),让学生整体感知,然后辅助“自我检测,我能行”加以练习,再让学生写出预习困惑。课前教师通过批改导学稿,判断学生预习情况,明确课堂重难点。课堂上,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我们按照好、中、差进行合理分组,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小组内开展会话练习,组与组之间开展朗诵、背诵比赛。教师以平等、尊重、理解、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课堂上少了往日的宁静,多了生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帮互学,每节课都是生机勃勃的场面。教师真正起到了“导”的作用,学生们把教师当成了排忧解难的好朋友。习惯成自然,经过两个月的实践,学生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发表观点、质疑,做到真正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对知识的梳理,在学教反思中写下每节课的收获。教师在学教反思中写下每节课的感言,为以后的教研论文提供素材。

在运用导学法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也适时调整和完善导学稿的各个环节。例如,听力教学,在课本听力习题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熟悉词汇,我们又设计了填词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针对听力材料设计出判断或问答练习,这也是对新知识的拓展练习。

运用导学法教学,学生对新知识经历了初识—认识—熟识这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点拨完成的。现在,学生学会了学习,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看到学生们课堂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学习劲头,我们也快乐无比。

当然,在实践“导学法”的过程中充满了收获的喜悦,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如英语预习首先需要通过词汇关,由于生源差异,部分学生缺少录音机、磁带等辅助工具,时间一长,容易掉队。然而,我们对这一新的教学法充满信心,对前进中的曲折也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不会因为鱼有刺而不吃鱼,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英语教与学既轻松又快乐。

上一篇:优化师生关系,和谐促进发展 下一篇: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研究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