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内径引流管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引流疗效的比较分析

时间:2022-10-29 10:29:38

三种内径引流管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引流疗效的比较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3种内径引流管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引流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155例,随机分为T管组、硅胶管组、脑室管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置管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T管组、硅胶管组和脑室管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1.1±7.4)、(103.6±12.1)、(107.7±14.1)min,T管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硅胶管组和脑室管组(P < 0.05),而硅胶管组和脑室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管组、硅胶管组和脑室管组的置管时间分别为(1.8±0.4)、(2.0±0.5)、(3.4±0.5)d,脑室管组置管时间明显长于T管组和硅胶管组(P < 0.05),而T管组和硅胶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硅胶管组及脑室管组术中置管时出现皮下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9%比11.11%,P > 0.05);脑室管组管腔堵塞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15.56%比2.90%,2.44%,P < 0.05),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0%比2.44%,P > 0.05);T管组颈前不适感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19.51%比2.90%,4.44%,P < 0.05),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0%比4.44%,P > 0.05)。 结论 三种内径引流管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均能有效引流。硅胶负压引流管置管时间短,术后颈前不适感轻微,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甲状腺次全切除;引流;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 R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b)-0063-03

甲状腺血供及淋巴循环极其丰富,加之甲状腺次全切除的大创面,一旦创面发生积液、积血或出现术后活动性出血[1],均可压迫气管导致窒息危及生命,因此术后充分有效的引流显得极为重要[2]。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如何充分有效引流,是专科护理重点关注的问题[3]。本文分别采用3种不同内径的引流管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的术后引流,并对患者手术时间、置管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比较,以期找出最适宜甲状腺手术的引流管,从而获得最佳的术后引流效果,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选用何种内径引流管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155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84例,甲状腺腺瘤6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7例。将其分为T管组(41例)、硅胶管组(69例)和脑室管组(45例),共三组。所有病例均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排除颈淋巴结清扫术和术中使用止血纱布防止创面出血等,术后均采用颈前引流管引流,拔管指征为引流液小于10 mL/24 h。三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肿物大小、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T管组选用20F内径一次性使用乳胶胆管引流管购自于江苏南通安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内径6.7 mm,将管剪成如图1所示,置于气管前,从白线及切口正中引出,外接负压引流球;硅胶管组选用硅胶皮管购自于江苏南通三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内径3.5 mm,在切口下方约3 cm处另做一大小约0.5 cm横口,将硅胶管从此切口引出,近端对半剖开,半管分别放置左右甲状腺窝,远端接负压引流球;脑室管组采用一次性使用脑室引流,管购自于江苏苏州市晶乐高分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内径1.9 mm,置管方法同硅胶管组。

由上至下分别为T管、硅胶管和脑室管

图1 三种不同内径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手术时间、置管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皮下出血、切口积液、切口感染、不适感、官腔堵塞)发生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时间T管组明显短于硅胶管组(t = 2.31,P = 0.040)和脑室管组(t = 2.75,P = 0.020),而硅胶管组和脑室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59,P = 0.570)。脑室管组置管时间明显长于T管组(t = 4.46,P = 0.004)和硅胶管组(t = 2.59,P = 0.040),而T管组和硅胶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85,P = 0.110)。T管组拔管后出现1例切口局部红肿伴皮温升高,经酒精外敷及抗生素的使用后治愈,其他两组切口均达I/甲愈合。硅胶管组及脑室管组术中置管时均有皮下出血出现,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3,P = 0.937)。脑室管组管腔堵塞率明显高于T管组(χ2=4.3747,P = 0.037)和硅胶管组(χ2=6.0006,P = 0.014),而T管组和硅胶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5,P = 0.886)。T管组颈前不适感发生率明显高于硅胶管组(χ2=8.5893,P = 0.003)和脑室管组(χ2=4.7400,P = 0.030),而硅胶管组和脑室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23,P = 0.661)。见表1。

3 讨论

由于甲状腺组织血供丰富且解剖位置特殊,一旦发生术后出血易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4],因而大部分外科医生习惯术中放置引流,以利于早期发现并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5-6]。然而,国外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及国内的前瞻性研究对这一常规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7-8],认为放置引流管不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无益处,而且存在容易导致伤口感染[9],同时还增加住院时间、引流口粘连等不利方面[10]。国内近年涌现出大量关于甲状腺术后不放置引流管成功的文献报道[11-12]。笔者认为引流管的放置与否应综合考虑手术创伤范围大小、创面渗血渗液多少及是否合并高出血风险而定。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其创面大,手术范围广,残留颈前空腔较大,术后必须常规放置引流。

管道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优质的管道护理对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促进康复意义重大[13]。引流管的选择直接影响引流效果,适宜的引流管可以达到充分引流、较少感染概率[14]、杜绝皮下积血积液、促进切口愈合、加快康复等目的,从而提升护理质量[15]。临床工作中,甲状腺手术所用的引流管品种繁多,外科医生结合自身习惯和运用体会选用引流管,并未对各种引流管的引流效果作进一步分析比较,以致出现护士面临不同规格、不同型号、不同材质的甲状腺术后引流管的局面,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复杂性。笔者结合临床工作实际,从手术时间、置管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分析比较了T管、硅胶管和脑室管三者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的引流效果,以期找出最适宜甲状腺手术的引流管,从而获得最佳的术后引流效果,为术后选用何种内径引流管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本研究显示三种不同内径引流管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引流效果满意。20F T管引流效果好,由于直接从切口引出,无需另外再行切口,其手术时间较其他两组短,平均置管时间短,且无皮下血肿、管腔阻塞的弊端,但由于管腔较粗,伤口局部反应性积液增多,术后患者颈前不适感明显,常因疼痛而减少颈部早期活动,增加术后粘连风险,且拔管时需轻柔,以免因带出皮内缝合线而影响切口愈合。本组出现1例切口处红肿,伴局部皮温升高,经积极局部换药及抗生素应用后治愈。脑室引流管虽然管腔小,患者易于接受,且无切口感染、切口积液及明显不适感等并发症,但其置管时间长,进而延长住院时间,且因其柔软、管腔细,极易造成管腔阻塞。硅胶管富有弹性,无皮内刺激,其引流组置管时间与T管组无明显差异,并发症明显少于脑室管组,不适感与脑室管组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较少发生管腔堵塞。

综上,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引流管的选择中,T管并不是最佳的选择,硅胶管则表现出更多的临床使用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脑室管可用于疼痛敏感、耐受性差的患者,但需严密观察管腔是否存在堵塞。

[参考文献]

[1] 杨卫平,邵堂雷.甲状腺手术后出血预防和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5):377-379.

[2] Kennedy SA,Irvine RA,Westerberg BD,et al. Meta-analysis:prophylactic drainage and bleeding complications in thyroid surgery [J].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8,37(6):768-773.

[3] 尤捷,郭贵龙,陈雪敏,等.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术后常规使用引流的循证医学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2): 61-63.

[4] 胡世雄,黄侃,赵刚,等.甲状腺术后常规引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7):589-590.

[5] Peter MN,Owen JC,Azher S,et al. The impact of routine open nonsuction drainage on fluid accumulation after thyroid surgery: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J]. World J Surg Oncol,2012,10(4):72-80.

[6] Jotinder K,Mohil RS,Chintamani,et al. Is the routine drainage after surgery for thyroid necessar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 [J]. BMC Surg,2005,25(5):11-17.

[7] Sanabria A,Carvalbo AL,Silver CE,et al. Routine drainage after thyroid surgery-a meta-analysis [J]. J Surg Oncol,2007,96(3):273-280.

[8] 王尚前,邵国安,胡学军,等.甲状腺、甲状旁腺术后常规引流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7): 830-839.

[9] Mekel M,Stephen AE,Gaz RD,et al. Surgical drains can be safely avoided in lateral neck dissections for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J]. Am J Surg,2010,199(4):485-490.

[10] 陈海群,王瓯晨,张筱骅.甲状腺术后引流口粘连的多因素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0,25(4):444-446.

[11] 赵宇柱,高平,林军.甲状腺手术不置引流的探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5):393-394.

[12] 王勇.术后不引流结合透明质酸钠减少甲状腺手术后粘连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40-41.

[13] 顾爱莲,王舟欢.两种负压引流装置用于甲状腺术后引流的效果比较[J].护理杂志,2010,27(3): 232-233.

[14] 周燕娇,许利卷.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两种引流方式的效果比较[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1):25.

[15] 李小平,黄彧禾,路广.甲状腺术后引流方法的改进[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5):847.

(收稿日期:2013-06-09 本文编辑:程 铭)

上一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的表达及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低位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