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在《钳工工艺学》教学中的探究

时间:2022-10-29 10:04:19

“生本教育”在《钳工工艺学》教学中的探究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在《钳工工艺学》教学中开展“生本”教学的实践经验,就如何落实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合作的技能,把握楔机发挥“生本教育”的巨大功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教学焕发出该有的生命活力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生本教育;钳工工艺学;课堂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的重要素质。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并非是前所未有的,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魏书生老师的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想,都贯穿了“生本教育”的理念。该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恰好为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而开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生本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被积极推广。我校开展“生本教育”也有几年时间了。因其具有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创造不同层次的发展环境,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以及形成学生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那么在《钳工工艺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生本”教学呢?下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钳工工艺学》教学中使用“生本”教学方法进行一番探究。

一、前置性学习课 ――“生本”课堂的主旋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很好地符合了这个特点,让学生在教师上课前,就更多地自主学习,这是一种学生自己摸索、理解的自学过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内的学习,把握好文本的重难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何设计前置性作业呢?首先,教师要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定准教学目标,是设计好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保证。其次,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前置性作业形式,可课前先学,也可在课中学,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最后,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前置性作业可以设计成必答题和选答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可以把课后的部分习题提到预习阶段,让学生通过做完预习阶段的习题初步了解知识。可以让中心学习组整理出典型的预习作业,把布置作业的权利也交给学生。如钳工常用设备是钻床,在讲解常用钻床的结构和用途时,可组织现场参观,结合生产实习车间现有的钻床型号让学生进行分类别讲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正确使用钻床打下了理论基础。

二、探究展示课 ―― 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的方式,展示“前置性学习成果”和完成“学习探究”板块。

例如,游标卡尺这一节内容,笔者先将有关游标卡尺的知识和使用方法、读数方法及原理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分组,因为学校备有比较多的游标卡尺,笔者就把3到4名学生分为一组,每组选一位组长。再布置任务,分发游标卡尺和工件,让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测量,记录自己的答案,再相互检验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出现问题,先自己试着解决,解决不了的话,在同组的同学中讨论,发现问题所在,纠正错误的测量方法或者是读数的方法,同组中意见不统一,再由教师来做指导。在此期间,教师就可到学生间巡视指导,了解在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和读数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同组中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对使用方法和读数有错误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每组都完成后,请3个小组的组长分别再测量一个工件,并对测量的方法和读数的方法再进行讲解,对同组同学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也给予指正。最后由教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易出错的操作进行总结,并预留2到3分钟让学生对本节课作小结。

三、练习反馈课――是课堂教学的法宝

在任教《钳工工艺学》的教学过程中,给笔者最深的感触就是反馈练习,它包括课堂实例之后的及时有效的反馈练习,也包括课堂教学以外的有效练习,这些对于我们及时有效地记忆知识,巩固知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几年,有个别学生到毕业了,测量一个尺寸也不准确,归根结底就是课堂反馈练习做得不够多,学生记忆不深刻,课下又缺乏及时有效的练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这样一分析,学生测量错误的现象就容易理解。明白了这些,对于课堂教学的反馈练习,就能够引起我们的重视了,而且要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来抓,这样的话,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会少一些遗憾,多一份成功。

总之,“生本”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生本”课堂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在《钳工工艺学》“生本”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合作的技能,把握楔机发挥“生本教育”的巨大能量,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教学焕发出该有的生命活力,学生能学有所成。

(作者单位:开平市机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郭思乐.郭思乐生本教育微言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黄强,张燕逸,武任恒.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5]姜波.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钳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上一篇: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实现 下一篇:中职学校技能实训课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