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村逾百人移民 澳大利亚有个中国的“小后楚庄”

时间:2022-10-29 09:34:56

山东一村逾百人移民 澳大利亚有个中国的“小后楚庄”

据报道,月收入两三万元,住200多平方米的房子,拥有高质量的教育医疗保障——山东济南长清区孝里镇后楚庄的20多户(上百人),凭着过硬的电气焊技术,在澳大利亚享受到了这样的生活。

从2005年开始,这个总共201户的村庄有25户的年轻人到澳大利亚“打洋工”,并拿到了绿卡。

现在60岁后楚庄村民王金明和他36岁的儿子王兆生一家目前在澳大利亚过着月收入两三万的生活。王金明说,儿子在国内干了十来年焊工后,于2006年通过劳务中介去了澳大利亚的珀斯,在造船厂干电气焊,儿媳、孙子也都跟了过去。

王兆生每周按规定干38小时的活,每小时能挣36澳元。他还经常周末加班,工资是平时的1.5倍。“外国人周末都不上班,为了多赚钱,周末能加班就加班。”王金明说。这样算下来王兆生的周薪大约是1700澳元,扣掉30%的税仍能月入3000多澳元,相当于人民币2万多元。

出国2年多,王兆生一家拿到了绿卡,贷款买了45万澳元的房子。房子220平方米,院子760平方米。他和媳妇1人1辆车。2011年,王兆生夫妇又生了一个女儿,降生便获得了澳大利亚国籍。

后楚庄搬到澳洲像王兆生一家这样在澳大利亚打工并定居的,总共有25户。他们都是通过劳务输出到了澳大利亚,并靠着过硬的手艺站稳脚跟的,

出国的风潮源起于村民尹法刚。2005年,他在深圳一家船厂干活,因为掌握了一手好技术,1名外国工作人员鼓励他去澳大利亚工作。

攒够12万元中介费,尹法刚在1年后来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3年后,他在当地买了大房子,生了有澳大利亚国籍的小儿子。

尹法刚的妈妈说,后来很多青年出国都是效法尹法刚办了手续出国的。七八年间,总共201户的后楚庄,共有25户年轻人先后到澳大利亚打工,其中19户都生活在珀斯一个社区里。村民们笑着说,澳大利亚有了一个“小后楚庄”。

记者来到后楚庄时,村支书张吉水掰着指头说,村里的柴刚和韩明金四五天前刚出了国,在烟台打工的马亮也给中介交了钱办手续。不过,现在出国越来越难了。后楚庄妇女主任金道兰说,一方面国外对英语和电焊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出国办手续的花费也越来越高,两口子加起来得20多万。

尹法刚的妈妈说,儿子尹法家也去过澳大利亚,不过干了1年就回来了,主要是因为电焊技术不行,考了好几次专业证书没考出来。“他30多岁才开始学电焊,学不好。刚子(尹法刚)16岁就开始学了。”

2008年,后楚庄和附近的村庄有一次大的出国潮,通过大连和济南的2家中介,两三百名村民报了名。金道兰说,那时年轻人经常抱着一本英语书念。不过,这波出国潮几乎全军覆没,有人说大家被中介骗了。也有村民表示,已经不想出国了,因为个人不喜欢干电气焊,太脏太累,夏天穿的那身衣服得有70℃,受罪。

上一篇:破茧重生 推进粮食企业实现跨越 下一篇:西瓜种植大省河南遭遇卖瓜难六亩西瓜只卖了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