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10-29 08:08:00

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 要】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各方人员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开拓进取,以适应现代高技术设备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幕略

1、概括

设备的管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一门学科,当某一管理方式不适应其发展时,就会出现形形的问题,进而有可能转化为管理与质量、安全、环境和救益等矛盾

2、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2.1 管理机构不健全

一些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精减机构,不重视机械设备管理,导致机械设备管理班子不全,力量薄弱,无法正常行使其综合管理职能,由此造成上下脱节,最后形成谁也不管的散乱局面。

2.2 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认真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等的要求,缺乏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无设备台帐,无机械运行的原始记录和维修记录.机械设备技术档案管理落后等,导致管理杂乱。

2.3 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力度不够

一些企业不能按照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来科学制订技术装备规划和需求计划。有关设备管理人员不了解机械设备的技术动态和现状,缺乏市场信息,不能有效地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导致购置的设备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其次,有的企业下属单位自购、滥购设备,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4 施工现场“重使用、轻保养”的行为严重

企业推行项目管理,一些项目只抢施工进度,对设备只管使用,不管保养的拼设备行为,造成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行,违章操作,甚至发生机械设备事故,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其次,部分机械操作人员的惰性作风,最终造成机械设备损坏。

2.5 维修管理体系制约设备能力

企业采用“事后维修”管理体系,对重要设备和生产线上的设备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其次,维修工人的技术素质、责任心,维修配件的质量、以及维修工艺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也制约着维修质量。

2.6 人员素质低劣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素质相当重要。个别企业所聘用的设备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往往凭借传统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或狭隘的自身经验参与管理,导致设备管理人员的低素质与现代化机械设备大生产大相径庭。其次,操作和维修技术工人技术素质低,对先进的新型设备还是老一套的操作方法,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现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7 机械设备陈旧老化.更新改造难

由于市场的影响,部分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不佳,企业装备费用不能到位,使装备计划成为一纸空文,企业只能以陈旧老化的设备,来勉强应付施工生产,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

2.8 对管理人才的智力投资不够

一些企业想方设法不惜重金购置先进的技术装备,满足施工生产需要,但却忽视或克扣管理人才相应的管理能力培训,使管理滞后,结果只能是损失惨重。

3、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中华全国安全生产法》等标准的要求,及国家其他有关设备管理方针、政策等、重点要落实和完善以下几个问题:

3.1提高认识、落实组织、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构和制度

企业的主要领导应对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作出决策,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构,定员定编,落实岗位责任制;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条例、标准及规章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和规范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制订一系列较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规章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建立强而有力的约束机制;其次,对机械运行原始记录、维修记录、设备台帐、机械设备技术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也必须引起重视,实行微机跟踪管理,使之实现其科学、有序的管理。

3.2加强设备前期管理工作

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生产和经营状况制订技术装备规划和需求计划,合理选配设备,做到有的放矢,在购置设备特别是大型机械设备和技术先进的机械设备时,首先要有充分的市场调查,掌握设备的技术动态和市场状况,遵循“先进、适用、经济”的原则,优化选型,比质比价,选购价格合理、性能优良的设备;其次,新购设备开箱和初次使用验收要有管理制度,发现不合格等问题,要及时向供方反馈信息。按合同进行处理;再者,企业要有强而有力的购置管理制度,实行主要机械设备统一购置管理,顾全大局,遵循装备管理原则。

当企业内部设备资源满足不了使用需求但又不能购置设备时,企业应适时提出需求计划.以便从外部市场租赁使用,在租人的过程中,应先考察供方设备的技术性能、技术力量、服务质量等,确认各方面条件均能满足施工生产需要时,才能与供方签订租赁合同。

3.3 严格检查、考核

严能带出设备维护保养好作风,严能提高设备管理部门的权威性,使制度得以落实。要严查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情况,杜绝违章;其次,对大型机械设备要实行“机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

3.4 科学维修管理

根据建筑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主要对大型设备开展设备状态监测与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降低故障停机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5 加大设备投入,适时更新改造机械设备

企业应适当增加装备费用的投人,购置一定量的先进设备,同时,对部分有价值的老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满足企业生产需要,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装备力量,当企业的装备费用投入难以到位时,企业可通过企业内外融资、合作的办法来进行装备投入。

3.6重视培训,造就高素质的人才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机械设备管理,本来就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存在着价值运动形态和物质运动形态之中,它要求管理者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观念,科学的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维修、更新改造、租赁核算等有条不紊地管理。同时,机械设备本身就是生产资料.又是商品,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因此,必要运行适当的经济手段,使其管理的全过程存在于经济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素质,企业应根据技术装备力量对合适的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其次,对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起良好的工作作风,培养和造就一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一专多能的技术能手,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3.7建立设备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检查评比和竞赛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尊重职工的民利.使职工参与企业设备管理,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地形成“我要加强”的意识。同时,要建立起强而有力的约束机制,通过以教育为主,行政和经济手段为辅.对症下药的途径,使个别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典型强制扭转,从而使设备工作整体向高层次发展。

3.8逐步规范设备租赁行业管理

现在,租赁行业的归口管理越来越引起了社会重视,同时,各级政府和部门制订了相关政策,给予了大力支持;下一步主要是要清理各从事租赁行业的公司,特别是个体私营设备租赁公司,应具备一定的设备资源、技术力量、管理实力等,取得相关资质证书后才能进行租赁经营;使设备租赁市场的建立、规范和运作有一个统一完善的管理体制,使租赁企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作者简介:

王金利(1974.6-),男,内蒙古赤峰市,工程师,本科。

上一篇:浅谈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化工企业建筑的防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