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投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29 07:14:20

乡村教育投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确保教育的公平对于全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对于乡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基层学校中依然存在投资问题:师资的配备、教学资源的安排、软硬件的投入、快慢班的设置等。本文对于当前关于乡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结合前人对此类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当下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乡村教育 投资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197-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的投资也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了城乡之间教育不公平的严重后果,尤其是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东部地区,尤为明显。

一 乡村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

1.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课程资源投资不均

目前,我国乡村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上存在着校际之间、班级之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在经济较为富裕的乡村远远优于经济发展落后的乡村,成绩比较优秀的班级远比成绩落后的班级所享受到的教育资源要多而且质量要高。政府的经济投入也是优先选择那些“重点学校”,从而使一些乡村非重点学校仅在政府的投入上就丧失了先天优势。从同一学校来看,学校在不同学科上的经费投入差距也很大,语数外学科的投入占很大比重,其他副科投入较少;重点班所占的教育资源也比其他普通班投入的大。

2.“示范学校”与“普通学校”间投资不均

“示范学校”是在“重点学校”被取消后而出现的代名词,但其本质依旧是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享受了特别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政策,如优先选择生源、师资力量、配置先进教育资源等。“示范学校”的特权间接地使教师和学生失去了公平享受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的权利。首先,表现在教师之间的不公平。在“示范学校”工作的教师无论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明显高于“普通学校”的教师。其次,学生之间公平缺失。示范学校的教育资源要比普通学校的教育资源优秀,从而使示范学校的少数学生接受到了“特殊”的教育,人为地拉大了教育的不公平性。

3.教育投资对乡村教师和学生的不公平

从教师方面讲,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我国的教育决策、编制都是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教育界的专家来进行,所以绝大部分的乡村教师基本上没有参与教育资源分配的决策和编制权利,其具体的过程与步骤都需要严格地按照规则标准、教育计划来执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呈现教育专家预先设定好的知识,教师对教育政策过程的课程设计、选择等没有任何发言权。从学生方面讲,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育的实践领域,是教育活动真正发生的地方,因而它的公平与否直接涉及个体的发展,进而影响着整个教育领域内公平的实现。课程实施中的乡村学生所遭遇的不公平具体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时间、空间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差异上的不公平等方面。

二 乡村教育投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1.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应建立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教育发展落后,很大程度上在于农村教育经费不足,因此,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实现城乡教育发展的关键。国家应为乡村学校设立专项教育经费,用于支付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以及农村学校的校舍建设和修缮。其次,制定合理的城乡教师定期流动制度。教师的数量与素质是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缩小城乡差距必须解决农村教师严重短缺与素质偏低的问题。从教师总量上看,并不短缺,但我国没有建立或没有认真执行严格的教师配置制度和教师合理流动制度。从而,导致城镇教师偏多、农村教师短缺的状况。应促进教师合理流动,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教师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2.促进乡村民办学校的发展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传统意义上的以国家教育为主要模式的公共教育开始转移,教育体制结构发生变化。由于国情和人们观念的影响,民办教育受到诸多的制度和政策歧视,在与公办学校的竞争中处于不公平地位。我国民办教育在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受教育者增加了选择学校的机会。针对目前这种混合、多元办学的教育体制结构政府要处理好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关系,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共同发展战略。从而为不同办学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社会增加教育资源、扩大教育公平等。

3.探索新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

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公办教育还不能满足大众的要求,因此政府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式,均衡教育资源。如采用教育券的方式,教育券体制的原理是:改变政府对公立学校的直接补助,把原本应投入到教育中的资金经过折算以券币的方式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凭券进行自由选择,可到政府认可的任何一所学校就读。学校在收到教育券后,凭教育券从政府那里兑换与券值等额的教育经费。此外,政府还可用教育券制度把市场选择与公共融资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地方办学的积极性,扩大教育的选择权,从而均衡教育,推进全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晶.城市化进程中教育政策公平性探析[J].基础教育,2013(5):25

[2]孟旭、樊香兰.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3(4):30

[3]倪烈宗.基础教育学生评价的公平性探析[J].教育探索,2013(5):78

上一篇:孩子,让我好好来爱你 下一篇:浅谈大豆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