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2-10-29 06:28:23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摘 要】实验室作为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不仅有助于整体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学术理论的创新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在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重点阐述,提出了实验室管理改革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从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实验室教学队伍等方面论述了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加快了改革步伐,针对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质量成为高校的中心议题。实验室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基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经济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开展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广大高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1 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盲目上设备。

(2)实验室封闭,管理分散,设备利用率低。

(3)实验室工作效率低,实验技术人员缺乏积极性。

(4)经费投入不足。

2 改革和创新的原则

(1)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强化对实验室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应坚持“软硬兼施,重在软件建设”的原则,围绕学分制的实施,突出管理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创新。

(3)应坚持“整合提高”的原则。提高有效教育资源利用的整合度,防止重复建设、资源分割现象的产生。

(4)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新型实验室管理平台,以优质管理服务老师和学生,在管理中求质量、求效益。

3 实验室建设

国家教委对高等院校基础教学实验建设极为重视,在制定评估办法中,对实验的设置、教学、设备、环境、队伍、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推动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建设。高校实验室建设要有总体规划,分批次有重点的逐步建设。

实验室硬件包括实验设备、实验用房、配套条件。

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高校的计划审批部门要非常重视实验室整体建设方案的规划与论证。为此,务必在实验室建设之初,详细制定出一套合理、可行的规划方案作为指导。高校应建立专门机构来统筹安排实验室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总体框架内,分期分批按以下原则进行。

(1)在各类实验室的建设中,应把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实验室放在首位;在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中,应把学生受益最大的基础课及技术基础实验室放在首位;在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中,应把满足基本实验要求的达标仪器设备放在首位,达标以后,再进一步提高档次。

(2)在建设基础实验室的同时,也要考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在建设专业实验室时,要本着既满足基本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又要集中资金建出亮点,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原则。

(3)在建设重点实验室时,一定要考虑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这样一可以避免大型设备购进后因无人会使用而长期闲置,二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使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作用。

(4)实验设备建设,根据专业、学科的发展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实验室的建设应保证重点。在经费的分配上,要克服平均主义,在一般情况下应保证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实验所需的投入;要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力,为全面落实办学目标服务。同时,可对现有老设备进行改造,使老设备焕发“青春”,以适应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5)实验室环境建设

除良好的硬件设备之外,一个整洁有序的实验室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实验室的布局、各种仪器的摆放、开设实验的介绍及科研成果的挂图展示等。通过这些具体的规划,使学生一走进实验室,就会感受到一种学术气氛,就对实验室所面向的科学领域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同时无形中也会激发起学生对所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因此,在实验室建设时,计划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实验室环境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6)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实验中心所属相关院系,应作为与教研室平行的教学单位,这样实验教学便从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中解脱出来,使实验技术人员改变了传统的属于教辅的观念,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教学工作和实验室的发展。

(7)科研开发

实验室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投标,开发。

4 实验室管理模式

实验管理模式的改革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克服现行管理体制的分散、重叠、抵消和封闭状态。

(1)实验室采用集中型管理模式,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

实验中心建制相对独立,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学校分管中心建设规划、质量控制、运转经费等宏观管理,学院负责具体工作。中心实行由学校任命的主任负责制,主任全面主持中心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负责实验课程改革的整体规划以及课程间的相互协调。中心承担学校实验教学任务,开展实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等研究,并提供开放服务。

建设规模实验室,可以使人、财、物得到合理的使用,避免一起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

(2)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

在原有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上进行全面的修订,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确保实验教学正常运行,实验室管理更加规范高校。

(3)充分利用资源,开放实验室

要充分发挥中心实验室的综合功能,利用实验室技术和设备优势,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进行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优化配置,提高综合效益。实验室实行统一管理,一方面实现经费的科学管理,彻底打破“平均分配”的传统思想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金的效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重复投资问题,并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潜力,资源共享,保证重点建设,提高投资效益。

(5)搞好实验室评估

实验室评估是全面推进实验室建设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对基础实验室进行评估,可以促进高校重视实验教学,加快基础实验室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5 结论

总之,高校实验室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开拓意识、创新能力。通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推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将实验室作为培养创新人才,进行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周宇鹏.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2).

[2]李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

[3]李民,.浅谈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J].硅谷,2009(8).

[4]朱小明,曾宇胸,张伟胜.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7).

上一篇:信息加工模式下文化传输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 下一篇: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