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疯老师”的作文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10-29 06:15:43

“逼疯老师”的作文引发的思考

摘要:说起作文教学,总让语文老师头痛,因为学生总不写真话,写生活,而是满篇套话、假话,即作文与生活严重脱节。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以考试为指挥棒,教学多是模式训练,缺少人的教育;多是死的知识,较少活的生活。其直接结果就是学生作文经常出现胡编乱造、抄袭套题的现象,并且认识肤浅、单一,语言苍白无力。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本人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认为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是较好的做法。生活化作文教学,致力于发挥作文教学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作用,挖掘生活对于作文的重要意义,最终使学生在作文中记录生活,再现生活,反思生活,从而使其在作文教学中获得全面成长。在此,本人提出自己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一些策略,与广大语文教师共享。

关键词:作文教学 生活化 实施策略

“今天下雨了,我看见王丽娜没打伞,我想起今天是学雷锋日,于是我把李小小的伞拿给了她,然后和她一起开心地回家了。”

老师评语:李小小是怎么回家的?

“我今天看到一个老大娘从口袋里掉出了4张500块钱。我马上捡起来还给老大娘。老大娘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转身对老大娘说,我叫红领巾,雷锋叔叔是我的偶像。”

老师评语:4张500块钱,下次带给老师看看。

…………

近几天,网上一篇篇“逼疯老师”的小学生作文被网友们纷纷转发。

作为语文教师,读后我们陷入了思考: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总抱怨学生作文虚假,空洞无物,缺少生活中的真、善、美,没有细致入微、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那么这究竟是学生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呢?如何才能解决学生作文与生活脱节,缺少积累,描写空洞,胡编乱造这一问题呢?

其实在前几年,这样的作文也曾经“逼疯”过我们,而我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则是――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顾名思义,生活化作文教学,正是致力于充分发挥作文教学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作用,挖掘生活对于作文的重要意义,最终使学生在作文中记录生活、再现生活、反思生活,从而使其在作文教学中获得全面成长。

那么,如何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与研究,向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以下三大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生活体验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当学生没有什么可写,觉得脑中空荡荡的,没有感受、体验时,作为教师就应想尽一切可能,创设一定的条件、情境,诱导、激发学生体验生活,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

1.体验学校生活

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在生活化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呢?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丰富多样的校园生活中体验幸福和快乐,如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友谊,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碰撞,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住校生活中的花絮,共青团活动中的精彩,学习与作业中的烦恼和精彩等等。这些五彩缤纷的学校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2.感受家庭生活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根,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感受的触角深入到家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以《无言的爱》为题的作文中,我就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的爱、父母的爱。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记得那天,班里要举行朗诵比赛,我自然要参加,可那篇文章,我怎么也背不下来,恰巧这时妈妈又不在家,急得我团团转,一遍、两遍……正当我一筹莫展背得磕磕巴巴时,我的背后突然传来一阵掌声,哦,是爸爸!爸爸教了我背这篇文章的技巧,很快,这篇文章就被我背得滚瓜烂熟。爸爸的鼓励激起了我的信心,爸爸的掌声中包含了难以言表的爱,爸爸的掌声让我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母爱伟大,父爱深沉,父母的爱是无限的,又是美好的。然而,最最能够体现他们的爱的,却是生活中无言的行动……”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不正说明他们体验到了家庭生活的真谛吗?

3.关注社会生活

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员,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事务、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学生是有独立个性的人,他们对社会现象也能够判断、评价,重要的不是判断和评价的正确与否,而是他们在关注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关注社会热点,了解身边的城市,认识目前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接触社会问题,关注环境保护,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地方文化……学生视野开阔,有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写作思路也就自然变得更广阔,取材与立意也有了新的视角,写作水平自然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4.走进美妙自然

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磁场,只要走进它,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或鼓励学生在假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这样,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为写作打下基础。在大自然中体验的效果是书本阅读无法达到的,也是生活化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

二、促使学生写作生活――结合生活作文

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还不一定马上就能写出好文章,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活动,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把生活中的体验化成文字,使写作进入到生活之中,从而实现作文教学和生活相结合,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积极促进学生思考生活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写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种总结人生的活动,使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部分。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自觉地去写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日记、征文比赛、建议提交、生活反思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以作文的方式展现出来。老师不在内容与形式上作硬性的规定和要求,倡导“三原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2.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写作

自主式写作训练能提高学生作文训练的兴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教师布置一个较为宽泛的作文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自主思考作文。只有当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精神,真正做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用文字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时,才有可能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写作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对所写内容和题目有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主动搜集相关资料。这个过程是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是学生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过程,也是学生在实践中习得写作方法、形成写作能力的过程。

3.努力培养自觉写作习惯

古人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要想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就必须有良好的自觉写作习惯。老师可以大力倡导学生写日记、周记、随笔、摘抄、札记等,积累语言资料,形成自觉写作习惯。日记和周记是最纯粹的私人写作,但跟所有写作一样,日记也是一种倾诉,需要有一个潜在的倾诉对象。这样,学生会自觉地对自己的写作提出一定的要求,是一种自觉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式。写随笔可以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的良好习惯,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

三、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联系生活讲评

学生有了生活体验,而且也将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但这种表达是否就是学生的本意,表达是否顺畅,情感是否真挚……这就需要通过生活化的讲评和指导修改,引导学生真诚、自然、准确地表达自己。

1.作文修改的生活化

在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批改与修改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批改与指导修改,能使文章达到文从字顺、逻辑严密、文质兼美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除了教师批改外,更多的是采用以下方法批改与指导修改:

(1)学生互批互改

传统作文教学中作文修改基本上是老师在办公室里逐一批改学生习作,教师身心俱疲,待作文发还学生之后,学生看完评语把作文装进书包不闻不问,教师的作文批改基本无用。因此,我尝试让学生互相批改。教师在了解学生作文水平后,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四个人为一小组,然后每个小组选一个组长,记录每个学生批改情况,学生在互相批改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修改意见,边批边改。在学生批改后,教师做一遍检查,对于个别问题突出的学生实行面批。这样,学生们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写作热情逐渐高涨。

(2)教师面批自改

这是生活化作文教学中很受欢迎也很奏效的一种批改方法。面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不会审题的,教给基本的审题规律;不知如何积累素材的,指导并督促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等;不懂行文结构的,教给起承转合的基本方法等。面批时,教师可就某一方面进行现场点评,一次一个或几个重点,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挖深说透,能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得失,也有利于其自改。

2.作文讲评的生活化

传统的作文讲评方法是教师先总结本次作文的得失,然后读几篇好作文就完事。这种做法是作文教学中的“填鸭式”和“满堂灌”,教师费力多,学生收效少。生活化的作文讲评则让学生参与到讲评中,以学生讨论评议的方法进行讲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讨论审题和立意,明确应该写什么和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争论中提高审题和立意能力。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发表见解,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归纳小结。

总之,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在写作教学中利用一切时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作文,在生活中思索,把写作变为生活的再现、思想的再现和情感的再现,使学生作文尽显生活的斑斓色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个性化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马智君.生活化作文的理论与实践.中学语文教学,2008(4)

[3]傅雪丽.浅谈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途径.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5)

上一篇:浅析大学辅导员角色生成 下一篇: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