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时间:2022-10-29 06:04:20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摘 要] 目的: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和耐药情况。方法:据NCCLS文件,产ESBLs细菌的检测用双纸片确认法,抗生素敏感测定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在检出的168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阳性的菌株有53例,检出率为31.5%。检出的产ESBLs细菌对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产ESBLs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91%,对磺胺类、喹诺酮类也在76%以上,产ESBLs组细菌明显高于不产ESBLs的细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医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发生率较高,且对多种抗生素呈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应做好常规检测和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类抗生素,从而使之失效[1],而且还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生素交叉耐药,随着广谱抗生素的使用,ESBLs阳性细菌日趋增多,耐药也日趋严重。我们对我院168株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检出率和14种抗生素耐药率分析,以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 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从门诊和住院患者如尿、痰、咽拭等标本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共16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92株,肺炎克雷伯菌76株。

1.1.2 标准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

1.1.3 药敏纸片 阿莫西林/棒酸、亚胺培南均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其余各纸片均购自北京天坛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1.2 方法

1.2.1 ESBLs双纸片确证法 按NCCLS文件要求当头孢他啶的抑菌圈≤22 mm,氨曲南的抑菌圈 ≤27 mm,头孢噻肟的抑菌圈≤27 mm,头孢曲松的抑菌圈≤25 mm时,提示可能有ESBLs的产生。做双纸片确证实验,将头孢他啶30 μg、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10 μg和头孢噻肟30 μg、头孢噻肟/克拉维酸 30/10 μg贴于涂抹好菌液的M?H平板上,孵育16 h~18 h,两个药物中有任何一个,再加克拉维酸后,抑菌圈直径与不加克拉维酸的抑菌圈相比,增大值≥5 mm时,判定为产ESBLs。

1.2.2 药敏试验 采取纸片扩散法(K?B法),判断标准按NCCLS 2002版标准执行。

2 结果

2.1 ESBLs检出率 细菌分离总数为168株,通过确证方法确证ESBLs阳性菌株53株,阳性率为31.5%,其中大肠埃希菌92株,确证阳性菌株27株,阳性率为29.3%,肺炎克雷伯菌76株,确证阳性菌株26株,阳性率为34.2%。

2.2 耐药率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达100%,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氨曲南的耐药率也在72.3%~100%,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也在40%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好,在15%以下,没有耐亚胺培南的菌株,见表1。

表1 ESBLs阳性与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略)

3 讨论

随着三代抗生素的应用,产ESBLs的细菌日趋增多。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其代表菌株。本组资料显示,我院产ESBLs总检出率为31.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9.3%、34.2%,与文献[2]报道一致,但也高于国内一些报道,这可能与本院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大量使用有关。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组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啉林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及氨曲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ESBLs组。产ESBLs菌株往往带有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等的耐药基因形成多重耐药株[3],其对丁胺卡那的耐药率在29%以上,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75.6%~86.7%,这可能与临床医生的经验用药和氟喹诺酮类的广泛使用有关。因此不主张这两类药物作为治疗感染的经验用药。一般认为可用于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药物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霉素类抗生素及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复合剂[4] 。本组资料显示产ESBLs细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是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首选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产ESBLs细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仅为3.5%~12.3%。头孢西丁对产ESBLs细菌的耐药率为32.1%,其耐药机制可能与ESBLs对含有7?a甲基侧链的头霉素相对稳定有关。由于ESBLs的基因编码位于质粒上,它可以通过转导、转化、转移和接合等方式在细菌间传递,因此易造成流行[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菌,因此对它们产ESBLs要纳入常规检测。一旦检出产ESBLs的细菌时,临床应立即停用三代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及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抑制剂类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并要采取一定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 孙长贵,陈汉美.评价三种筛选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228?231.

[2] 高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2005,20(4):376?377.

[3] 汪复.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性及其防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18:207?2104.

[4] 孙秋玲,叶冬青,李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1):33.

[5] 李真,张丽,张亚莲,等.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13?15.

上一篇:浅谈静点硫酸镁抢救小儿重症肺炎临床观察 下一篇: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