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不能再靠低成本打天下

时间:2022-10-29 05:56:57

中国企业不能再靠低成本打天下

中国企业应急需重构自身竞争力的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把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尽快转移到技术、品牌和服务的基础上。

目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不少企业感觉非常困难,尤其是一些特定的行业。这种情况很容易激发我们的怀旧之情:高增长时期真好。很多企业急切地想知道,目前比较困难的时期还有多长,是三年还是五年,三五年之后我们是不是又会进入一个高增长的通道?

我国经济目前的下行压力一方面源于国际经济环境不好,外部需求萎缩;另一方面,可能是更重要的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本身出现了一些重要的阶段性变化。

在低收入国家的发展阶段上,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三个支撑高增长的因素:

第一,低的要素成本。低成本使得中国企业具有一种先天性的竞争优势,只要中国企业学会了,基本上是无坚不摧,我们的竞争力对手既难于仿效,也难以抗衡。同时,低的制造成本对外资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二,外部的技术来源。前些年我国产业发展的技术起点很低,所需要的技术都是国外成熟的技术,甚至是过时的技术,购买技术比较容易,所以我国前些年新产业发展几乎全部建筑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外部有技术来源使我国产业升级快、新产业发展快,使我们得以跨越自主研发的过程。

第三,市场存在空间。我国从短缺经济起步,从日用消费品、家用电器、通信、计算机、一直到汽车和住房,消费热点一个接着一个。排浪式的消费使我国最终需求排浪式的扩张,市场需求强有力地带动着国民经济增长。

这些,都是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的因素。这些因素都与经济发展处于赶超阶段的后发优势有关。而经过30年的高增长之后,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上述因素正在发生变化,赶超效应正在衰减。

——我国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尤其是人工成本和环保成本。这就意味着我国所有靠低成本取得优势的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都在下降,有些产业还要退出,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

——外部技术来源已经出现问题。30年的高增长使国内外产业差距大大缩小,我们现在需要买的技术往往是国外企业正在使用的技术,国外企业要把自己正在使用的技术卖出去自己就很难生存了,因此中国企业购买技术越来越困难。外部技术来源减少,自主创新一时又跟不上,我国今后的产业升级将面临困难。

——现有产业层次上的市场已经完全饱和。在消费结构达到汽车和住房这个层次之后,后面实物性的消费热点似乎已经没有了,我国可能不会再出现“排浪式”消费的现象了。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有回报的投资机会也很少了。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日益明显。

这些变化,都是使经济增长减速的因素,所以中国经济增长面对下行压力不是偶然的。

总之,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大转折的时期。在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后,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以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与低收入阶段会有很大不同。我们的企业不能被动地接受这些变化,必须主动迎接挑战,认真研究、把握这些变化,顺应、适应这些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要重新塑造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基础。

中国企业长期的、传统的竞争力是建筑在低成本之上的,大家习惯靠低成本打天下。要素成本的上升使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出现了整体性的下降,这对于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和企业发展都是巨大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应急需重构自身竞争力的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把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尽快转移到技术、品牌和服务的基础上。这种竞争力基础的转换可能是中国企业最急切需要做出的改变。

(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上一篇:班勇:生态文明的内核是绿色经济 下一篇:微语录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