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概念图精教单词,依托情境活学词汇

时间:2022-10-29 05:48:35

运用概念图精教单词,依托情境活学词汇

【摘 要】 初中英语复习阶段词汇教学一直是困恼师生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学生错例的分析来反思词汇教学。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一方面运用概念图精教单词,另一方面通过预制语块、减少负迁移、整体理解的方法来搭建情境引导学生活学词汇,力争使词汇复习教学做到“精教活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精教活学;概念图

初三英语教学完成新授课学习进入总复习阶段后,对于初三的老师和学生来说,觉得最头疼的莫过于英语词汇的复习。虽然师生们花了大量时间背诵、默写,但老师们很困惑,为什么貌似很基础的“词汇检测”题型错误率居高不下;而学生们则普遍反映,看到很多单词总是有“似曾相识”之感,学生们还认为单词仍然是他们阅读语篇最大的障碍。

对照《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初中生提出的“五级”词汇要求: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我们发现,学生们不仅要识记单词,更要领悟语境中词汇的含义,最终达到活用词汇。

同时,语言专家指出,学生在学习、运用词汇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他们发展、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developmental errors),也是学习者前进道路上“走向完善的路标”。通过对这些“路标”的观察、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从而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对策。同时,通过对学生错误的分析和研究,教师可以知晓教学之得失,了解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以便开展有的放矢的补救性教学。

本文将分析学生练习中所犯的一些典型错误,反思我们的词汇教学,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力求使我们的初三英语词汇复习做到“精教活学”,提升效率。

一、运用概念图,精教单词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词汇含义的理解往往依靠机械记忆,忽略了不同含义之间的联系性。但是,在这些众多的附属意义与词汇的原始意义之间存在着某些内在的逻辑联系。在初三复习阶段,面对有着相当词汇基础的初三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单词进行相应的延展归纳教学,这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一个单词多种含义之间的发散联系,更能培养学生的意义联想和扩展思维。概念图的形式在词汇的复习阶段显得尤为有效。

诺瓦克(Novak)博士认为,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 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Novak & Gowin, 1984)通俗地说,概念图就是用节点代表数个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图示法。

概念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运用在初三复习阶段的词汇教学,可以起到相关词汇延展、整理的作用,建立起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词汇的记忆 “由繁到精”。

例一:Learning to play a musical instrument has a ____(持久的) value in life.

正确答案lasting,错误答案last.

本题的讲解,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以平铺型概念图对相关词汇予以梳理。

例二:If parents want to get on with their children, they should learn to listen to their ________(think) carefully.

正确答案 thoughts, 错误答案think, thinking, thought.

运用爆炸型概念图整理如下:

在教学中,通过运用不同类型的概念图,既帮助学生建立了词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运用时能游刃有余,又增加了趣味性。

二、搭建情境,引导学生活学

一般而言,大多数英语词汇在具体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但是在词汇学习中,学生一般只关注词的基本含义和在课本中的用法。因此,当学生面对千变万化的单词练习题时,就显得错误频出。因此,教师在设计词汇学习活动时要结合语境,要力求使学生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正如马林诺夫斯基(B. Malinowsky)所言,“语境是决定词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周方珠,2004)

1.预制语块,辨识情境

预制语块是集功能和形式于一体、兼具词汇和语法特征的语言构块(Nattinger & DeCarrico, 1992)。预制语块常作为整体储存在语言使用者的记忆里,在使用时不需经过语法的生成和分析而直接从记忆中提取使用。教师通过预制语块的归纳整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情境的辨识度,从而使学生对词汇的运用回归到语境中。

例三:

――Who’s that? I couldn’t recognize your ______.

――This is Mary.

正确答案voice, 错误答案name.

本题属于典型的脱离情境导致的单词误用。如果学生们能注意到who’s that和this is Mary是典型的电话用语的话,就能立刻反馈出voice的正确答案了。针对本题,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归纳整理相关电话用语的预制语块。如:

常见电话用语:Who’s that? / Is that…(speaking)? / Hello, may I speak to …? /This is … Speaking./ Hold on, please. / You are wanted on the phone. / May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 Could I leave a message to …?/……

有了这样的预制语块储存在学生头脑中,将极大提升学生对相关情境的辨识度,从而避免词汇的误用。需要指出的是,这样预制语块对于词汇的影响,更多体现在诸如电话用语,书信格式,日常口语问答这样的情境中。

2.例句辨析,减少负迁移

语言学习中的“迁移(transfer)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获得所产生的影响。语言迁移包括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类型。负迁移阻碍语言学习。

(下转第39页)

(上接第38页)

例四:I like the suit, but it’s too large. So it doesn’t __________(适合)me.

正确答案fit,错误答案match, suit.

本题就属于典型的中文词义对英文词汇用法产生的负迁移而导致的错误。教材中,对于fit, match, suit三词的释义都有“合适”的释义,因此学生在使用时引起了混淆。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我们的学习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母语的翻译释义。而由于不同语言往往依附着不同文化,因此再精妙的翻译有时候也不能完全表达出词义的原有含义。甚至老师在讲解词义辨析时,也常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之感。因此,对于这种精细的词汇辨析,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相似例句,以帮助学生感悟语言的微小差异,最终能得体地活用词汇。

针对本题的讲解,教师可以提供以下例句的对比,帮助学生辨析词汇用法的不同。

It is really pretty and it certainly suits you.

The size 12 dress was so beautiful and fitted perfectly.

The gloves didn't fit.

She wears a hat with a yellow ribbon to match her yellow dress.

His clothes don't quite match.

从以上例句中,学生很容易理解,某物穿在某人身上或放在某处好看应用 suit;动词 fit 则表示衣服尺码合适;用来表示色彩、图案或物件互相匹配应用动词 match。

笔者始终认为,对近义词的辨析,中文的讲解始终是比较苍白又费力的。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例句,才能让学生在语境中体会词汇的微小差别,破除汉语负迁移的不利影响。

3.词入语篇,整体理解

词汇学习最大的敌人就是遗忘,词汇复现率低,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操练与巩固,导致学得多,掌握地少,影响了学生对词汇的灵活运用。而多阅读有利于多接触单词、熟悉单词,提高单词词性辨认的敏感性,然后再聚焦拼写,就会有效降低拼写的难度。因此,语篇理解也是词汇学习的重要手段。正如专家所言,词汇学习既要源自语篇,又要依托语篇,更要回归语篇。(陈则航、王蔷,2010)

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反映语篇理解的最大障碍是词汇的原因在于,语篇中词汇受情境影响更为灵活多变。

例七:在一篇阅读理解的文章中,学生读后提出以下划线部分是他们词汇理解的难点。

虽然以上这些句子里没有出现新词,但是由于置于篇章的情境中,学生们死记硬背课本中的基本释义,理解就出现了偏差。比如,kind of funny理解为“一种有趣”而不是“有点儿滑稽”;do the dishes理解为“烧菜”而不是“洗碗”;moved理解为“被挪动”而不是“感动的”等等。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语篇教学中,既要不断补充词汇基本词义的延伸含义,更要不断渗透“根据上下文灵活理解词义”的思想。

正如《英语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有利于学生学好英语。这是因为英语学习的各项任务,无论是语音、语法、句型等知识的学习,还是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都与词汇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词汇积累,就谈不上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词汇就像盖大楼用的砖,是语言的最基本和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从内容上讲,词汇是我们所要表达的思想概念的载体,词汇贫乏,就可能有许多概念表达不出来,在特定情况下,词汇起着关键的作用。

初三复习阶段正是单词大量涌现的时候,教师如果能通过有效的方法“精教”单词,同时不断在教学中渗透、引导学生“活学”词汇,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一些英语教学专家所说,“使单词记忆的过程变得有趣,消除学生记忆单词的心理负担和反感情绪,使记忆单词的过程成为满足学生自己的需要而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的过程。当学生不把记忆单词当做负担,不对记忆单词产生反感时,英语教学就离成功不远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2]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3] 冯丽玲.“对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策略的探讨”《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11

[4] 来继红.“英语课堂纠错策略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11

[5] 王丽波.“高中英语写作中词块教学策略研究”《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2

[6] 姚宝梁.“预制语块与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11

[7] 尧新瑜,朱星星.“英语谚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11

[8] 朱玮玮.“概念图在初中英语读写课教学中的支架作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11

[9]李朝东主编.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江苏十三大市中考试卷汇编》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上一篇:“主体参与”理念下高中语文自主写作课堂模式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过程反思的策略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