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的企业道德精神及其培育

时间:2022-10-29 05:36:09

新形势下我国的企业道德精神及其培育

现如今,道德资本的价值已为所有企业所重视,而道德资本在企业中则主要表现为企业道德精神。企业道德资本形成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业道德精神的确立和追求。

企业的道德精神主要是指企业的道德理想和追求,是一种状态范畴,用于描述一个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的道德精神状态,它内蕴着企业的价值观、员工的价值观,外现为企业家精神、企业的道德意识和规范等。企业道德精神是企业道德资本的核心要件,决定着企业道德资本运作的成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一、新形势下我国的企业道德精神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一方面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将中国企业推向了世界市场最前沿。在世界舞台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资本、技术、管理等因素的竞争,而且企业文化、企业伦理精神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某种意义上讲,当我们在资本、技术等方面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的时候,必须更加重视企业的道德资本开发,注重立足于我国自身的传统伦理,从现实经济生活出发,合理地借鉴西方企业伦理的有益经验,从而找到中国企业在新时期的道德精神。通过经营这些道德精神,以真正提升我国企业的实力。

(一)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正如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民族国家在加强经济交往的同时,源于利益的对立和矛盾的文化冲突却在不断地加强。民族国家对自身文化阵地的坚守和价值观念的强固也日益加强,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都不存在伦理中立的全球化。同时,当代经济全球化,有鲜明而强烈的西方伦理价值取向。

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企业组织有着独特的作用,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这是因为,企业组织是工业社会以来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国家的代表就是它的企业。企业的竞争是十足的利己主义,国家的竞争也是十足的利己主义。同时,企业精神的培育如果离开了民族文化的滋养,也就难成特色。因此,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产品可以改进,技术可以创新,管理也可以借鉴,但惟一不变的就是永久支撑企业的灵魂――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体说来,民族精神在企业经营中主要体现为:一是要在国际交往中有中国人的自信和自尊,不崇洋,不。经商可以无国界,但任何一个商人永远都是有祖国的。不管是企业的所有者,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他们所进行的商务活动都内涵着民族的精神。当然,这和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是不矛盾的。二是要把自己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振兴密切联系起来,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在竞争中追求卓越,具体说来,就是创造高质量和具有竞争力的中国名牌。三是企业伦理建设要注意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企业实际,体现出个性特色和民族特色。

(二)竞争精神

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新时期不仅面临着国内同行企业间的竞争,更面临着国际企业间更为激烈、更为严酷的竞争。“胜者王侯败者寇”是市场不变的规则。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间的竞争。因此,在竞争中取胜是企业的自身利益所在,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

市场是具有自身独立的意志和利益的经济主体或不同的产权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易,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利益上的相互排斥性,决定了市场交易的竞争性。就是说,市场竞争成为一切市场主体的生存条件,也是保证整个市场得以维持其生命力或活力的重要保证。竞争作为市场经济内在本性的外在表现,市场竞争伦理非但不反对追求功利,相反,鼓励生产经营者在竞争活动中实现功利目标。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自觉地培育竞争精神。具体说来,首先,要彻底抛弃中国传统观念中“耻于言利”的思想,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其次,要注意积累竞争的实力,如建立有竞争精神的领导团队、产品的高品质、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科技创新、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及周到完善的售后服务等等;第三,就是要经常不断地研究市场的变化、产品销售地的民风民情等,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在21世纪,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和承担者,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国家发达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企业持久不衰的动力。

企业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家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企业家必备的精神之一。要求企业家在技术、管理、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决策。二是作为经营管理者,还要善于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热情。三是注意调动社会力量,如注意听取有关专家的建议,尽力做到决策科学、准确,避免盲目。

(四)信誉至上精神

信誉是在社会活动和经济往来中以诚实守信为基础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崇高的声誉,它内蕴着活动主体的品位。在信誉形成的过程中,信用起着基础的也是关键的作用,应该说,信誉是一般信用的升华。而企业信誉是指企业在其有形资产上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能力所形成的一种价值,是一种新的资本形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从一定意义上说,信誉就是利润和效益,它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没有人因无信而长久立足,没有企业因无信而不断发展,没有国家因无信而兴旺发达。

企业信誉建立的根本是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是企业信誉建立的基本步骤。因此,要珍视企业的生命,必须把质量摆在第一位。

企业信誉包括组织声誉、产品声誉、服务声誉。作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公众论,企业信誉实际上是企业在长期的业务往来和商品交换中形成的消费者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一种崇高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努力的过程,它来自企业的一贯行为,基本的要求是责任能力的履行。它表现为:作为生产企业,主要看商品能否以其效用对使用者真正负责;作为金融机构,面对众多借款者,首先要考察其是否具有偿还能力等等。因此,一个企业信誉的建立,是以其责任能力的履行为支持,是企业不懈奋斗的结果,是对真善美长期追求的企业行为的积累和积沉,并最终结晶为良好的企业形象。

当然,企业信誉的维护既是企业行为,也是政府行为,严格的信用体系是企业信誉得以保护的良好外部条件。因此,优化信誉环境是当务之急。

诚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主体的竞争不仅仅是市场主体本身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和政府,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竞争主体诚信培育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市场主体要把信誉视为企业的生命,珍视信誉、呵护信誉,并把信誉作为一种资本经营,这是实现企业自身利益的必备条件。同时,尤为重要的是市场主体还应把信誉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把信誉当作一种社会责任,把信誉经营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

二、企业道德精神的培育

企业道德精神是企业社群在长期演化历程中所凝聚的社会共识,其形成要件是由企业的性质、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伦理观念、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企业的社会基础等变量决定的。企业的道德精神是企业个性特征的表现,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一个以赢利为目标的社会经济组织,一方面,企业必须珍视企业已有的道德资本这个无形资产,另一方面还要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道德精神的培育和经营。

(一)建立规范的企业道德精神培育制度系统

制定规范而又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等,是企业道德资本积累和企业道德精神培育的必要前提,也是新时期我国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

政府作为制度的制定者怎样保证制度得到公众的认可?主要依赖于政府的信用度。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对它制定的方针、政策有效的实施,所制定的制度才易于被公众所认可和遵循;反之,弱势政府失去了公众的信任,制定的制度就只能流于文字。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型过程中,政府信用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具体说来:一是提供有效完善的法律服务。二是改革政府行政方式和提供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三是强化产权保护。四是政府要对进人市场的企业责任能力进行严格的资格认证。五是政府要在伦理建设中做出榜样。企业道德精神的培育和企业道德资本经营,需要政府一定要做到依法行政,依德行政。

(二)设置有效的企业道德精神培育操作模式

企业通过多种载体用企业所信奉和必须实践的伦理理念,去整合员工的思想,使所有的员工认可企业的伦理理念,这是培育企业伦理精神的一种普遍手法。具体说来,一是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的实际和目标确立伦理建设的特色。如联想集团“三个取信于”(取信于用户,取信于员工,取信于合作伙伴)的企业道德是根据其企业的目标而设定的。二是企业要通过多种方式把企业的伦理理念灌输给员工,如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进行伦理培训等。三是要把企业伦理融合到日常管理之中,如设置企业伦理教育的专门机构、设置伦理主管、制订伦理守则,从公司招聘员工开始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增强伦理的监督等等。

(三)实现企业道德精神培育规章制度的伦理化

企业制度是员工应遵守的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企业制度安排是否合理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在企业道德精神的培育过程中,需要教育,更需要各项科学的企业制度作为平台。一方面,在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中要体现企业的伦理观。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的各项制度统帅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如通过目标机制,在企业形成“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道德氛围,培养企业的向心力;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满足人性中不同层次的需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都是企业伦理建设必不可少的制度保证。

(四)发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道德形象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企业伦理的倡导者、管理者、变革者和实践者,其价值观念和道德修养对企业伦理建设具有巨大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实践中,企业雇员会首先观察传达组织伦理标准的直接上级所做的示范。通常,拥有大量权力的个体行为对塑造公司的伦理姿态关系重大,因为他们的行为能够传递的信息比写在公司里声明中的明确得多。同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各项制度、政策中也体现着经营管理者的道德观。实践表明:一个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经营管理者可以带出一个讲道德的领导班子,一个讲道德的领导班子可以带出一支讲道德的队伍,一支讲道德的队伍可以生产出具有道德含量高的产品。产品经营是企业在市场上的通行证,可以赢得消费者和社会的认可,最终使企业赢得市场。

上一篇:议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下一篇:英汉体态语的语义特点及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