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专业化研究新进展

时间:2022-10-29 05:29:02

班主任专业化研究新进展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班级管理效能和班主任紧密相关。班主任还承担着教授学生专业课知识的任务,劳动强度较大。为此,本文从国内班主任专业化角色、工作现状及班主任专业化等方面做一综述。

一、 班主任专业化角色

班主任岗位应由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素质水平高、身心健康和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应当成为具有专门的职业理论、职业道德、职业技艺的专业工作者,是不可替代的专业性岗位。班主任通过学习、实践、培训达到班主任专业水平的过程就是班主任专业化,还要有自身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核心是精神劳动,重点是促进班级发展。班主任应具有专业自主性、专业实践性、专业合作性、专业情境性和专业智慧性五大特征。

二、 班主任专业化现状

班主任专业化存在的问题有:①教育观念亟待更新,教育行为需要规范;②专业理论匮乏,专业能力不强,工作处于经验状态;③缺乏专业自主,专业个性不强。存在困境:①工作价值定位偏离本真;②缺少专业尊严;③资格的取得和任命较随意;④不能科学组织教育活动,认为其是教书的“副业”,工作处于应付状态;⑤工作动力低下。且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缺失,教师工作负担与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教师培训重形式忽视效果。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反应班级的文化建设水平,影响了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调查发现,23.2%的班主任与学生关系一般,同时“家校合作”意识欠缺,且以单向灌输居多。

三、班主任专业化

1.班主任专业化素质。包括:①道德素养:如热爱学生和教书育人、关心集体和真诚团结、尊重家长和友好合作等;②知识素养:如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教育理论和扎实的管理科学知识;③能力素养: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板书和绘图能力、独立创造能力和适应新情境的能力;④心理素养:如当班主任的动机、教育信念、情感、意志、兴趣爱好和性格。还应强化班主任的精神境界,并提高班主任专业化知识技能。

2.班主任专业化工作。文化建设是班主任专业化的灵魂,养成教育是班级教育的基础工程,文化管理是班主任应当追求的管理境界,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专业活动的重要形式,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应共抓班级管理的对策建议。班主任管理艺术包括:①将班级管理制度化,做到制度重于能力、与学生共同制订班规、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奖惩分明;②为人师表,要宽容、耐心、爱生、注重爱的方式,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③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把教师的权威转化为集体的意志,培养遵守纪律的习惯;④构建优良班级文化,充分利用班级舆论阵地,增强班级凝聚力,铸造班级精神;⑤帮助学生驱除自卑阴影、克服嫉妒心理,使学生远离抑郁、厌学情绪和网瘾。重视优等生、中等生、差生和后进生的差别教育。

3.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和专业化评价。应加强理论学习和参与教育科研,因为:①增强班主任的问题意识和关注各种教育现象,对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巩固成绩,改进工作;②促进班主任对教育科学知识、专业理论的渴求,广泛收集相关研究资料和成果,更新知识结构;③更新教育观念,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成为教育文化的创造者”为发展目标。

教育自主力是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的核心,思想力、操作力和创新力三方面互相影响和依存,形成“三力一体”的“能力三角”(图1)。应培养班主任形成班级良好班风目标、建设学生集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组织班级教育活动、优化班级文化和人性化班级管理的能力等。要使教师从内心深处接受担任班主任不只是任务,更是责任和事业追求。

四、班主任专业化的建议

认真学习贯彻《规定》,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创新工作机制,坚持齐抓共管;激发内在动力,促进自主发展。以教育理念的研究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以教育理论的创新推动教育改革的实践。教育信念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在动力,道德情感是班主任专业化的价值取向,教育科研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应尽义务,制度保障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有利支撑,自主发展是班主任专业化的理想境界。

上一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之我见 下一篇:挖掘现实资源,开展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