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堂下的历史学科的评价方式

时间:2022-10-29 04:58:57

谈新课堂下的历史学科的评价方式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原有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存在明显弊端,改革势在必行。新的评价体系要确立丰富多彩的评价内容,寻求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实现评价主体的互动化,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关键词 评价体系 评价方式 多样性 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历史课改的深入,必须从历史学习的评价着手。因为历史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而原有的评价体系却难于胜任课改的精神和要求。

原有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一个明显弊端就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用量化的形式作为唯一的评价根据,它过于注重纸笔测验的成绩与教师依据课本内容的统一评价。显而易见,它与新课程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给新课程改革以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老师们取得共识后,开始就目前的历史教学评价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尝试。

一、确立丰富多彩的评价内容,以多维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历史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和情感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察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作为人文学科核心课程的历史教育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文素材、深刻的人类经验。”能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满足不同爱好,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理论日益被认可的今天,以多维标准评价学生,实际上是在承认人的差异的基础上对人的尊重,是“人本主义”的充分体现,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是对课改理念的最好实施。

1、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的第一步是从完成布置的作业开始。

我们把整学期的历史课分为几个大单元,按新课标的要求,布置可供选择的开放性作业,给学生一定自由的选择权,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通过个性化的方式来进行完成。课堂上,虽然学生的各种描述和化装表演渗透着幼稚,错误的表达和令人发笑的语句比比皆是,但对他们的创新意识,对每一位学生点滴的出彩之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积极评价,让每个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享受欣赏的喜悦。

2、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的第二步是考试方式的改革。

习惯于书面闭卷式的考试的老师对开放考试总是不放心,他们担心这样一来,学生对书本就不肯读不肯背,到头来什么也没掌握。其实,考试形式的多样化也是评价体系改革的一种。所谓的开放式考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拿出课本,照考试题目抄取答案,它是一种较灵活的考试方式,在内容选取与表现方式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凡是能反映学生质疑求真探究精神的,能反映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能反映学生思维能力、表现他们动手和动口能力的各种小论文、读后感、幻灯片制作、历史小制作、历史图表,历史漫画以及历史剧编演 、成语故事演讲等活动都可以作为考试形式,这样就把简单单一的笔试演化为生动活泼的多样性考试。

事实证明,这种以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进步创造必要的背景和空间,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发展动力为目的的开放式考试能够较好地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它通过激活学生身上与众不同的潜能,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第三步是,按不同年段、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学生学习历史评价标准是多维性的,就要克服一刀切的弊端。古语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另外,同一评价内容,在不同年龄水平有不同评价要求和评价标准。

总之,历史教学的评价体系就是要改革旧的作业布置方式、考试方式,并把人的能力考察、情感、关爱等诸多的人文因素贯穿评价的始终。

二、寻求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客观全面的呈现学生的学习历程

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它的优点与短处,传统教学更多地采用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点价。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坚持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前提下,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将几种评价方法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强调:

1、注重过程性评价。

(1)课堂要创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舞台。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检验教学质量高低和对学生能力的观察、评价的最好方法。因此,我们开展“历史课堂学习擂台”活动。办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应用激励机制,把个人在课堂的学习成绩累积起来计算为小组的学习成绩,以此作为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同时也评定出小组全体同学学习成绩的优劣,从而激发学生踊跃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将学生个人参与教学的表现记录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参照依据,这样即体现学生的全过程,又能较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创设贴近现实,聚焦热点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探讨的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方面表现自己的学习才能。通过学生的讨论、回答,我们不仅了解了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且能够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全面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历程。

2、注重质性评价。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重心逐步转向更多关注学生求知、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情况。传统的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技能的熟练程度,以量化的分数评价学生,在一定层面上,也能够反映学生学业的发展水平,但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就难于完全胜任,应采取多种质性评价方法,克服这种弊端。我们依照新课标,设计了多种新的评价标准,将学生在主要的学习活动过程的表现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几种质性评价的交叉使用,实现评价的促进发展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实现评价主体的互动化,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新课程评价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实验中,我们实行“教师――学生――家长”三结合的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是评价的消极应付者,无论是自评和还是互评,学生不仅要评出自己的优缺点,还应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善意地提出批评意见和努力方向,这样便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公正心理,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促进自身的不断提高。

家长,是常被人们忽视的评价方。对于是否邀请家长共同评价学生的学习,我们曾有争论。我们认为,让家长参与教学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对我们教学的一种督促,也能唤起家长的责任心,使他们更主动的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同时他们还是宝贵的历史“资料库”,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不少的困难,因此,我们动员家长也来参与整个评价过程。事实证明,这是对的。

当然,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家长评价,都应该强调评价学生既要客观性,又要带有鼓励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信心,哪怕暂时的退步,也要引导学生把它作为进步的起点,只有这样的评价才会给学生带来不断上进的勇气。

经过几年的实践,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门也经常对自己的评价改革活动进行深深地反思,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但我们相信:只要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即使做得不好,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尽管在将来的进一步实验中,可能遇到更大的困难、遭到挫折,甚至失败,但我们依然充满信心,抱有极大的热情,努力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 关文信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有效的学生评价》董奇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变形金刚4》让我在地球上撒点野 下一篇:《花样爷爷》家有四老如有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