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价上涨已成定局

时间:2022-10-29 04:48:56

目前,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食糖价格大幅波动:巨大的冰冻灾害对甘蔗出糖率与产量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奥运会又会对食糖的消费和价格产生哪些影响?国内知名农业专家、糖业专家、市场分析师及企业代表等近日齐聚南宁,共同探讨食糖业的收储政策、奥运效应,产区甘蔗的定价等话题。

两个沉甸甸的数字

数字一:总产糖量减少100万吨

著名甘蔗专家、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杨瑞对冻害寒害灾后广西的甘蔗生产情况作出了评估。他说,冻害寒害使2007-2008年榨季蔗糖业损失惨重,甘蔗产量损失5%~20%,甘蔗蔗糖分损失0.5%~1.5%,总产糖量减少100万吨左右。

分析认为,随着广西灾情的逐步明晰,2008年国内糖产量低于前期预计1350万吨左右,加上政府吸储,糖市场供求格局转变,由此前的供过于求转为供求平衡,甚至出现缺口。

2008年初,广西与南方其他一些省份一样,遭受了多年未遇的冻灾,糖蔗也未能幸免,不少糖蔗被冻伤冻死。节后随着气温的回暖,甘蔗在遭受“一冷一热”的煎熬之后,部分甘蔗出现枯萎、黑心和死亡现象,糖蔗主产区受灾减产成为支撑糖价走高的主推力。

此外,春节过后,国内不少企业纷纷备糖生产,消费渐旺,是拉动糖价上涨的另一个因素。

数字二:糖库存增加1000万吨

与国内市场相对应的是,目前全球食糖的空前过剩量。据有关资料介绍,2008年,国际食糖市场将迎来第三个供给过剩年份,全球食糖产量供给过剩量将由2006-2007年的910万吨上升到1080万吨。预计新榨季我国产糖量将达1350万吨左右,比上榨季增加150万吨,增幅12.5%。

从中国糖业协会2月份简报中数字看,截至2月份末,本榨季已累计产糖951.62万吨,去年同期累计产糖831.4万吨,同比多产糖120.22万吨。

毫无疑问,甘蔗的供应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甘蔗收购价格,第二就是甘蔗款的支付时间。目前,国内销地最高糖价高达4000元/吨。

2009年甘蔗将大幅减产

在共同探讨灾后食糖发展形势时,糖业专家称,这次严重的冻害寒害将影响2008―2009年甘蔗和蔗糖产量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尽可能促进甘蔗生长,才能在2008-2009年甘蔗和蔗糖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保证有好收成。

中国糖业协会希望,国家有关部委全力支持,尽快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解决甘蔗种子及种植问题,以防止今后制糖期食糖产量大幅下滑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和不利影响。

在国内供应量下降、2008年市场供求形势可能发生逆转的情况下,专家预计糖价将出现上涨,但政府的态度与行为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如果政府不干涉,糖价完全可以上涨30%以上,达到4500元/吨甚至更高,可以通过期货、现货、股票来投资糖价上涨;如果糖价上涨超过国家的心理底线,国家完全可以大量进口糖在现货市场抛售,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无论如何,糖价至少是确立了短期上升的趋势,即便市场有中国将大量进口糖的预期,国际市场价格也将为国内糖价提供支撑。广西主产区现货价格已经高达4000元/吨,预计在上半年余下的时间里,糖价将运行在4000~4500元的区间。

甘蔗产业链影响各异

据了解,本次冰冻灾害直接造成2000万蔗农利益受损,1400万亩蔗田无法保证种植。

对于糖厂,天灾所造成的损失也是显而易见的。亚洲最大的制糖厂扶绥东门南华糖厂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灾害天气对糖厂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他介绍说,持续的冰冻天气使很多甘蔗根部以上四五节都变质了,势必会影响到入榨甘蔗的含糖量和产糖率,而阴雨天气又使蔗农砍下的甘蔗无法运到糖厂,从而造成糖厂产能得不到全部释放,出现甘蔗原料断槽的情形。

“收蔗成本不变,而甘蔗的产糖率下降了,糖厂的利润自然就下降了,今年日子会有些不好过。”该厂副总凌超英坦言。而事实上,这还不是糖厂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更担心的是,冰冻灾害天气使留种甘蔗变质,影响下个榨季的种植。”凌超英的担心其实正在成为事实,甘蔗专家称,许多留种甘蔗的根部已经出现了腐烂、变质,并散发着酸腐的味道。这也意味着,下个榨季甘蔗种苗将会成为甘蔗种植的最大问题。

除了种苗,蔗农的种蔗积极性也正在淡化,许多蔗农对记者表示,由于成本飞涨,而利润不断降低,他们正在考虑改种苜蓿。

不过,与蔗农、糖厂饱尝的“酸涩”不同,因对天灾造成减产并预期糖价大幅上涨,糖类公司的股价和郑州白糖的期货不断飙升。不过,对于这种状况,分析人士称借题炒作的成分更大。

事实上,无论是南宁糖业还是贵糖股份,天灾其实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得益于糖价的上涨增加利润,而另外一方面,灾害天气也让其甘蔗来源更为紧缺,加上运输条件所限,其产能释放也受到制约。此外,冰冻天气造成留种甘蔗的大片腐烂变质,来年甘蔗的种植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奥运凸现食糖消费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食糖消费量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近几年进入稳定略增状态:2003年1050万吨,2004年1040万吨,2005年1070万吨,2006年1087万吨,2007年在1250万吨左右。前三年消费量年均增长100万吨左右,随后三年进入稳步增长态势,这可能与同期的淀粉糖快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今年又大幅度增加,这与淀粉糖产量没有增加相关联,整体看,食糖消费增势较猛。

2008年是奥运年,按国际上的经验,凡是奥运年,举办国的国民经济可望增长3.5%左右,这有利于全国食糖消费继续增加。奥运会的举办有望带动饮料行业、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从而拉动白糖消费3%至5%的增长。

据了解,目前不少的制糖企业已经提前接到订单,全年的销量已经完成30%以上。从历届奥运会来看,奥运经济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消费的进一步增加完全可以期待,陈亮认为,消费趋旺有望成为新一轮糖市行情的“发动机”。

国家将收储50万吨稳定糖价

国内市场上2007年食糖储备政策是市场上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2007年3月初,在中国糖业协会举办的产销形势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通报了国家对食糖市场的宏观调控意见。由于认为食糖产销形势比较严峻,提出了要保持国内食糖市场基本平衡,避免价格过度下跌。第一项措施是收储,古巴糖全部入库;第二项是国产糖也部分收储,以广西价格3500元/吨为国家收储价;第三是进口从严;第四是糖精继续限产限销。一旦出现价格下跌,国家的收储就会启动。

同时,2007年1月底广西壮族自治区也制定了地方食糖收储计划。收储数量为第一期40万吨。收储价格为:以市场一级白砂糖现货价格低于3600元/吨为收储价格启动价位。该计划下达后,收储计划尚未实施,糖价即合理回升且平稳运行。至5月底,面对食糖价格下降态势,再次强调实施地方食糖储备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本榨季开榨之初既定的政策,只要市场一级白砂糖糖价低于3600元/吨时,立即启动收储。

虽然上个榨季国家储备总共仅仅收储1200吨,但是国储收购对市场起到了强大支撑作用,在国家正式宣布收储之后,国内糖价立刻跃升至3500元/吨以上,并出现了上涨行情。1200吨的收储量相对于上个榨季1199万吨的产量,微不足道,但它向市场了一个强烈的心理信号:食糖价格不能低于3500元/吨。

上一篇:全球IPO冷淡 企业面临两难 下一篇:“门票经济”折射畸形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