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2-10-29 04:08:10

再谈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

【摘要】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和载体。它反映的是一个学校教学、科研及其成果的水平,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应充分重视教材管理工作。本文从高校教材管理现状及教材管理改革创新的角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校 教材管理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45-01

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和载体。它反映的是一个学校教学、科研及其成果的水平,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应充分重视教材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不同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但优秀教材的遴选和推荐使用、教材的供应与日常管理应该是大多普通高校都必然重视的常规工作。但落后的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教材供应理念严重地制约了教材管理的质量。因此了解教材管理的现状与不足,找出差距是高校教材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前提条件。

一、落后的教材管理模式

1.高校教材管理机构人员编制较少的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中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近万人的大学相当普遍,特别是高校实行学分制以后,选修课的开设越来越多,教材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大多数高校只是设置了教材科,隶属于教务处,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教材科。多数高校教材科人员编制少,近万人的高校往往仅有三四个人负责教材管理工作,不要说进行教材研究、建设、规划及评价了,仅是保证教材供应一项工作就足以使教材科的管理人员忙得不亦乐乎。

2.教材管理工作手段落后,工作效率偏低,制约了教材工作的发展。

一方面教材工作量加大,特别是学分制的实行,学生选课的随机性随之增大,打破了专业、系科的限制,同时不受学制年限的制约,选修课门类多,上课学生人数难以精确统计,更是增加了教材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对教材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还没有应用到教材管理工作中,工作手段仍然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远远不能适应高校教材改革的需要。

3.教材征订发放仍是旧模式。

目前多数高校学生教材一般还是按传统的“统一订购,统一发放,人手一册”的模式,即使学生已有该教材或已借到该教材,即使老师上课只讲该教材中的某部分章节,学生也必须购买,这样不但侵占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加重学生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学校学分制教学制度的实施。

二、新型教材管理模式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设程体系改革计划”推动下,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改革特色、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新的高水平教材;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材改版的周期缩短。面对教材建设的新变化,随着图书行业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高校教材管理工作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形成了以新华书店为主,以出版社、图书代办站以及其他各类图书经营公司为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教材发行新模式。在高校教材管理部门牢固树立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质量,加大了教材管理改革的力度,适应了高校扩招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教材建设和发行的多元化,给教材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1.教材管理机构名称发生变化。

在高校原来的管理体制中,教务处的教材科管理教材,包括教材的选用、计划、采购、发放以及教材建设等。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管理逐渐走向市场,教材科的管理职能也随之发生改变,由单纯的管理走向管理与经营相结合,经营职能逐渐走向强化。因此,在称为上也赋予教材科以新的内涵。充实了新的内容,形成了教材管理机构名称的“市场化”特点。如一些高校继成立了“教材图书采购中心”、“物资文化中心”等。随之而来的是工作人员身份、工作性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就身份而言,教材管理部门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其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台同制,打破了身份界限,竞聘上岗。他们从坐办公室、吃“皇粮”的管理者;逐渐成为走向市场、自收自支的经营与管理者。他们只有紧紧把市场意识、责任意识、服务和饭碗意识连在一起,适应市场,规范经营,主动参与竞争,才能不断拓展生存空间。

2.机构体创发生变化。

计划经济下的教材管理,是单一的行政管理,追求的是管理的职能,重质量不重效益;市场经济下的教材管理,实行的是企业化的管理与经营,质量与效益并重。这就是说,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效益,同样也没有生命力。因此,向管理要效益,重在经营,这就使教材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走向了企业化的经营管理,运行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变。用人机制灵活,分配不再“平均”,体现了企业化市场管理的鲜活特点。采购途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单一地从新华书店订购的旧模式,转化为以出版社为主,以高校出版社、图书代办站、新华书店及其他各类教材、图书经营公司为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订购新模式。

3.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主要表现为:教材管理者、经营者自身思想观念的变化,即岗位责任意识与币场经营意识紧密相连。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牢牢把握教材质量关,订高质量的教材、正版教材,按时保证教材的到位;要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和优越的服务意识,做到方便、快捷、高效、服务全面,以赢得使用单位和个人的满意;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科学计划,加强管理,降低损耗,减少报废,炮源节支,降低成本,以求得利润,满足劳动所得。

三、教材管理改革与创新成效

1.竞争机制的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原体制下的机关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益,加强了服务质量,同时为教材质量和课前到位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教材的价格近年来呈上扬式发展,学生因此而承担的经济负担加重。教材管理改革,对出版社的冲击和波动是巨大的。市场经济下的出版社,教材订购渠道呈现多元化,服务的对象是群体,这就必然导致工作量增大,人员增多,高投入低回报等矛盾;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下的市场,只有靠质量,靠服务,靠信度才能取得。环境的变化,使压力真实存在,因此客观上促使了教材价格的提高,尽管物价上涨是主要原因,但学生由此而形成的经济负担加重。

3.教材、图书市场的活跃,给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高校教材管理走向市场化后,由于是实体经营,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灵活,而教材、图书市场正处于改革变化之中,缺少有效、规范地监督机制,一些实体或个人为了追求经营效益,谋取实惠,必然会采取不法手段,进行违规操作,违法经营,诸如盗版翻印、偷税漏税、行贿诈骗、损公肥私等。不仅加大了教材、图书采购和管理的难度,而且给正常的教育和出版社业带来了公害,直接影响到高校体制改革的,因而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校教材管理改革是高校体制改革的正态发展,是高校办学思想、办学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效益,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是可行而必要的。

上一篇: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效率 下一篇:中职涉外护理学生英语阅读中焦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