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规看守哈佛

时间:2022-10-29 03:35:55

18世纪中叶(1764年)的一天,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突发火灾,数百本哈佛牧师捐赠的重要图书被焚毁一空,只有一本书幸免于难――前一天晚上,它被一位学生违章带回了宿舍(哈佛大学有一项校规就是学生在图书馆借阅学校的珍贵图书只能留在图书馆阅览)。次日,这名学生把书交还给学校,而这本书也成为哈佛牧师捐赠图书的孤本。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哈佛大学召开校会,校长对该学生提出了表彰,对他保留了学校最珍贵的图书表示最高的谢意,然后当众宣布开除这名学生。

不开除这名学生行吗?他毕竟已将功补过,甚至功大于过――这可能是我们的行事态度。但哈佛校长没有这么做。他感谢那位同学,是因为那位同学诚实;开除他,是因为校规不可违。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有效。

哈佛大学的校长说了一段至今仍为人们铭记的话:“你保留了学校最珍贵的图书,理应得到赞赏。你违反了学校校规,理应被学校开除。没有这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整个学校就不能运转,我不能因为你而破坏了规矩。”

【立意角度】

1.规则,让人别无选择;人应恪守规则;规则,是良好的信条……

运用示例:

规则与一切私利、人情和善良的愿望决不是一回事,它在理性的王国里应该成为绝缘体,成为我们思想原野上的一道坚固的长城。当然,在某些时候,它也不是不能兼顾,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时,就兼顾了两者,让马谡在人情的沐浴下,为了“军令如山”这条规则慷慨赴死,其家小则按月享受禄粮而让马谡“不必挂心”,而这一切都是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进行的。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失火案中,校方表现出来的态度也体现了这一点。

哈佛大学图书馆不慎遭遇火灾,使这所大学具有历史意义的400本书毁于一旦,学校蒙受的损失不可估量。庆幸的是,有一本极其珍贵的书在着火前一天被一名学生违规带出图书馆,躲过了这场劫难。我们从感情上会认为这位学生应当受到褒扬,甚至应当给予什么奖励,但事实上,校方在对这位同学归还图书的行为做出表彰的同时,宣布了给予他开除学籍的处分,原因是他违反了该图书馆的书不能带出的规定。

这件事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进一步说明,在规则面前人所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功利被提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性的弱点在利益的驱使下暴露无遗。人们纷纷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把规则抛到一边,因此,“阜阳劣质奶粉”“红心蛋”等等事件屡见不鲜,充斥于我们的视线所能抵达的每一个角落。殊不知,市场经济的发展,要的决不是颠覆规则,玩弄手段,恰恰相反,是要更严格地遵守规则,是要用规则约束人性的弱点。正如经济学家所说:“市场经济越完善,法规应该更健全,市场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应该更强烈。”一些投机者为趋利而违规的行为,只能是饮鸩止渴,割肉补疮,终究要在文明的光辉下塌陷。

2.道德法则,在我们的心中;规则与道德……

运用示例:

自古以来,“法”和“德”就是备受争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与标准。哈佛楼惨遭大火凌侵,一名学生之前违规将书带出馆外,最终遭受了“法”的谴责。而他毅然将书归还,使馆中唯一的珍品得以保留,此举何尝不是一场道德的盛宴?

康德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法则。”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3.莫用规则绑架道德

哈佛图书馆遭受大火肆虐,唯一存在的珍本却是一名学生违规带出的。在规矩和道德之间,哈佛毅然选择了规矩,开除了那个学生。

或许有人认为校长的做法未免太过刻板,太过不近人情。古人说:“不以一眚掩大德。”这个学生能归还图书,是应该表扬的。但我想说:“不以一德掩大眚。”人应该在规则的框架里谈美德,莫用道德绑架规则!

不可否认的是,道德是社会的底线,是我们判断是非的一个准则,但若事事都用道德评判,让道德占领人性的制高点,而让法律、规则屈尊其后,必然会导致良知的泛滥,一切公正、公平亦将不复存在。对于那些既做了好事又做了坏事的人,只有法律、规则能予以最公正的审判!

规则是高悬于我们头顶上空的达摩克利斯剑,它以最为公平而肃穆的目光审视我们的一言一行,裁断我们的一举一动。当我们难以克制心中的欲望,试图触碰并打开潘多拉魔盒时,锋利的剑刃便虎视眈眈,令我们胆怯却步,远离堕落。

上一篇:化学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情商培养 下一篇: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