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业意向大学生对创业和创业教育的看法

时间:2022-10-29 03:25:02

有创业意向大学生对创业和创业教育的看法

[摘 要] 运用非结构型问卷对60名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关于创业和创业教育的看法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整体而言,被调查大学生对创业的含义,创业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能力及其获得方法,以及高校创业教育的对象、形式和师资等问题有较好的认识,但具体到个人,他们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准确,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为了增强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从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对象、教育形式和师资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校;创业教育;创业;创业意向;非结构型问卷

[中图分类号] G649.21 [HT5H][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12)05-0014-04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1jyte181)阶段性研究工作成果。

[作者简介]何应林(1980-),男,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研究生,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新农村建设研究所研究人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指导;陈 丹(1983- ),女,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指导。]

大学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主体之一,他们对创业和创业教育的看法,关系到创业教育活动的成效,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增强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我们就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对创业和创业教育的看法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方法

我们用自编的问答式非结构型问卷对湖北省某高校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本研究要讨论的内容主要涉及调查问卷中的以下问题:

(1)在你看来,什么叫创业?

(2)你觉得创业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创业能力?如何才能获得这些能力?

(3)你觉得是应该对所有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还是只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为什么?

(4)你觉得高校应该以什么形式开展创业教育?你为什么认为应该这样?

(5)你觉得高校应该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吗?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我们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该校药品经营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动画设计、市场营销、机电一体化、管理工程、财务会计、生物技术和财务管理等10个专业抽取了100名学生,向他们发放问卷。收回问卷93份,其中有效问卷89份。在有效问卷中,有创业意向的有60份,其中,男生24份(40%),女生36份(60%);大一18份(30%),大二19份(31.7%),大三21份(35%),大四2份(3.3%)。我们设计了一个表格,将有创业意向被调查大学生的性别、所学专业、年级和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全部录入表格,再分别对各个项目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1.什么叫创业

关于“在你看来,什么叫创业?”,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们的观点可以分为两类。有7名大学生直接借用百度百科中关于“创业”的定义来回答这个问题。另有18名大学生认为创业是一种创造财富、价值或实现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说,大致认同“创业是一个‘创造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这一类观点的大学生共有25人,占到总人数的41.7%。另一类观点认为, 创业就是“为自己”“创造”出一份“事业”来。具体表现为,认为创业是“创造自己的事业”或者“自己做老板”。持这一类观点的大学生有22人,占总人数的36.7%。

那么,究竟什么叫创业?这些大学生关于创业含义的认识正确吗?我们认为,创业是指“通过寻找和把握机遇创造出新颖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市场创建成为企业或新的产业,从而实现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或者“对现有工作岗位的有关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取得新的业绩和进步”[1]。持两类不同观点的大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了他们对创业含义的认识,他们的观点契合创业含义的部分要点,但不够全面和准确,而且,具体到每一个大学生的回答,其观点更是有待完善。这说明这些大学生对创业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

2.创业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创业能力及其获得方法

创业能力是创业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在2012年KAB创业教育年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助理宁小华指出,高校的创业教育要实现从知识传授为主,向创业能力、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2]。

关于创业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创业能力,60名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在问卷中提到了如下一些:资金筹集能力、企业运作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决策能力、专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机会敏锐捕捉力和遇到问题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创业能力基本涵盖了创业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能力。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学生,他们只提到了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能力,没有人提出了所有这些能力。这说明大学生们对创业能力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创业大学生如何才能获得这些创业能力呢?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们的观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加强知识和经验的学习,譬如通过课堂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多与专业课老师沟通,请教相关知识和经验”、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及与创业相关的书籍、学习成功创业者们的经验等。另一部分是加强实践,譬如多参加和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在社会上做兼职以及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摆个小摊位等。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尽管学生们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认识到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获得既需要理论知识和经验的学习,也需要相关实践。不过,他们都只是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来谈如何才能获得这些创业能力,没有指出高校在这方面应有的作为。

3.高校创业教育应以谁为对象

“你觉得是应该对所有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还是只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对于这个问题,48.3%的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29人)认为应该“对所有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其理由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类:第一,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有关经验;第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造力;第三,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正确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第四,可以为今后创业的大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五,可以激发潜在的创业者;第六,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28.3%的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17人)认为应该“只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其理由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第一,对创业不感兴趣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他们没有价值;第二,没有创业打算的大学生就没必要接受创业教育;第三,有利于增强创业教育效果;第四,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还有1名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先对所有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然后再系统地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创业教育”,她实际上也是支持“对所有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但她没有给出作出这样选择的理由。

对于认为应该“对所有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六类理由,我们表示赞同。对于认为应该“只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四类理由,我们觉得第三和第四类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赞同第一和第二类。高校创业教育对那些对创业感兴趣(或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和对创业不感兴趣(或没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都有价值,对于前者,其价值在于“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有关经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造力”,“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正确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和“可以为大学生今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后者,其价值在于“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有关经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造力”,“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正确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和“可以激发潜在的创业者”。

我们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应以所有大学生为对象;高校应该先对所有大学生开展普及性的创业教育,再对准备创业的大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我们的观点与那个认为“应该先对所有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然后再系统地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创业教育”的女大学生的观点是相似的,但她对高校创业教育对象及开展方法的阐述不够清晰和准确。

4.高校应以怎样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

高校创业教育常见的开展形式有开创业教育课、举办创业教育知识讲座、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和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创业实践等。那么,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们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形式的认识是怎样的?调查结果显示,在60名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中,有25人次认为应该“开创业教育课”,有24人次认为应该“举办创业教育知识讲座”,有18人次认为应该“开展创业计划大赛”,有28人次认为应该“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创业实践”,有26人次认为应该“理论(开创业教育课、举办创业教育知识讲座)+实践(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创业实践)”,有14人次认为应该“开创业教育课+举办创业教育知识讲座+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创业实践”或“以多种形式开展”,还有18人对此问题没有自己的认识(空白)。可见,大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对此问题都有自己的认识,他们对“开创业教育课”、“举办创业教育知识讲座”、“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创业实践”和“理论(开创业教育课、举办创业教育知识讲座)+实践(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创业实践)”四种形式的认同度都比较高,而且比较重视“创业实践”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们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形式为何会有这样的认识呢?问卷内容显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们认为,创业需要“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不能空谈实践”,所以“开创业教育课”和“举办创业教育知识讲座”两种能够向学生传授创业理论知识的形式十分必要;有一些学生认为,“实践比较容易锻炼自己的能力,比看书或者听讲座之类的有效”,“拥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后,应该学以致用”,因此,他们对“创业实践”比较重视;当然,“创业需要理论加上实践才会在真正的创业道路上取得成功”,“从多角度全方面来进行创业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因而对此问题做出了回答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应该以“理论(开创业教育课、举办创业教育知识讲座)+实践(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创业实践)”的形式开展。

我们也认为,高校应以“理论(开创业教育课、举办创业教育知识讲座)+实践(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创业实践)”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而且,我们认为高校应该对这种形式中的四项内容进行系统安排,以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作用,使接受创业教育的大学生们能够获得必要的创业知识和能力。

5.高校是否应该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

在本研究中,所谓“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是指将要真正创业的大学生,而“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是指有创业打算的大学生,它包括将要真正创业的大学生,也包括仅考虑过创业但不会真正创业的大学生。

对于“你觉得高校应该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吗?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两个问题,在60名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中,只有2人未作回答。在其他58人中,有83.3%的人(50人)认为“高校应该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指导”,他们认为这项工作有以下意义:1.让大学生们对自己的特点有更加清楚的认识,避免或减少他们的盲目创业;2.帮助大学生们把握正确的创业方向;3.让大学生们对创业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有所准备;4.增强大学生们的创业技能。只有16.7%的人(8人)表示“高校没有必要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指导”,他们认为这项工作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这样的评价在当今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形下并不严苛。

我们认同上述持肯定态度的大学生们对“高校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意义的认识。我们认为,高校应该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指导;而且,高校应该对那些创业指导老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三、启示与建议

1.做实做强创业教育

从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们对“高校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指导”的作用的评价来看,高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从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们对创业的含义和创业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创业能力等问题的认识来看,他们对创业和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和全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这些表明,高校创业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强化。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①。面对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严峻的生源形势,高校应该做实做强创业教育,以发挥其在增强学校吸引力和畅通学校出口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2.先开展“普及性创业教育”,再开展“针对性创业教育”

“普及性创业教育”既包括创业基础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基本创业能力的培养,这些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直接为学生的创业服务,而在于增进所有学生的创业素质。与此不同,“针对性创业教育”是针对创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创业能力培养,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准备创业的学生解决创业实践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创业服务。我们建议,高校先以所有大学生为对象,对他们开展“普及性创业教育”,在此基础上,对准备创业的大学生开展“针对性创业教育”。

3.系统安排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

高校应根据创业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通过有“针对性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课”、“创业教育知识讲座”、“创业计划大赛”和“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创业实践”等,其中进行创业实践训练是其重点,使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

4.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指导

如前所述,“高校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对准备创业的大学生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可以由“普及性创业教育”阶段的教师兼任,也可以专门聘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人担任。但是不管由哪一类人担任,这些创业指导教师都应该能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们提供有效的指导。为此,高校应该对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进行必要的培训。

① 参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件。

[参考文献]

[1] 何应林,陈 丹,向立中.论创业教育热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6.

[2] 陈 璇.创业教育仍是教育部工作重点[N].中国青年报,2012-04-09(1).

上一篇: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牍“私学”考论 下一篇:卢卡奇物化批判理论与当代教育哲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