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钢笔字教学实录

时间:2022-10-29 03:20:05

小学高年级钢笔字教学实录

一、 联系生活,理解“重心”的意义

师:汉字形态变化万千,但不论字形怎样变,都必须做到“重心平稳”。字的重心是支撑字的中心点。咱们先看几个字,感觉一下字的重心。(屏显:“田”“回”)这两个字的重心正好在字的中心点。把握好重心,字就站得稳了。为什么重心会影响字的平衡与稳定呢?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游戏,感觉一下。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谁愿意?(邀请两名学生到台前,师组织他们进行游戏)

师:请你们掌心相对,双脚直立站稳。谁先推动对方谁将获胜。(学生玩游戏)

师:第一局,高个同学轻易获胜。第二局比赛,咱们这样——胜者站立不动。我们帮负者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比如脚怎么站,可以扭转局势。

生:双脚分开一点。

生:双脚站成弓箭步。

师:看出来了吗?这不光比力气,也比谁能保持重心平稳。我们直挺挺地站着,身体的重心比较高,当两脚分开,略微下蹲,身体的重心就会降低。而重心低,身体会更稳定,能感觉到吗?

【点评】 重心是一个物理学概念,要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个概念并非易事。教者通过典型字例与游戏,让学生逐步理解“重心”,给学生感知的是动态,加深学生对重心的理解与感悟。

二、 教学例字,掌握“重心平稳”原则

1. 学习第一组字:不、小、旦

师:(屏显例字)观察这里的三个字,它们重心平稳吗?如何降低重心,使之平稳呢?

生:“不”,这里的点要拉长。

生:“小”,左右两点不能过高。

生:“旦”,底横伸长。

师:这和两脚分开降低身体重心是一个道理。看老师写“不”,横长,撇画起点稍靠右,竖画挺直,点是长点,稳住重心。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临写三遍。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保持身体重心平稳,这样,写出来的字才平稳。(生临写、评析)

2. 学习第二组字:月、同、书

师:(屏显例字)考考你们的眼力。这组字重心出了什么毛病?

生:“月”中的两横太低,都掉到下边去了。

生:“同”里面的短横与小口也偏下了。

生:“书”,横折钩的折画太长,将竖画包在里面。

师:真佩服同学们的眼力,一下子就看出来字的毛病。这些字有个共同的毛病,就是重心太低,让人觉得字太沉,太重,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请同学们注意提高字的重心,将这组字临写三遍。

【点评】 从常见病例入手,让学生发现重心高低对字形平稳性的影响,进而进行矫正性临写。先眼到,继而手到,学生易领悟书写要领,掌握汉字书写原则,增强写好字的信心。

3. 学习第三组字:贵、景、意

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保持字的重心平稳呢?(屏显:走钢丝表演图)我相信,这幅图会给你启示。

师:走钢丝表演者能不能稳步前进,关键看他重心是否平稳。他依靠什么保持平衡呢?

生:手中的长竿子。

师:这根长长的平衡杆,本身就有二三十斤重,可以降低、调节表演者的重心,使其保持平稳,完成精彩表演。有趣的是,很多汉字也在做着同样精彩的表演。请看这组字,(屏显:贵、景、意)你看到字中的平衡杆了吗?

生:平衡杆就是中间的横画。

师:这样,字的重心就高低适宜了。(板书:高低适宜)好,动笔临写。(生临写,师行间巡视)

师:这组字,同学们已经能够突出中横,平衡左右。不过,写这组字还要注意重心内聚。因为,上下结构的字重心至少两个。书写时,要使这两部分的重心尽可能地向中间靠,也就是重心要向内聚(板书:向内聚),否则,上下重心错位,整个汉字就不稳了。看老师写“景”(范写),上下部件的重心聚于同竖中线。这样,整个字就平稳了。同学再将这组字各写一遍。(学生临写)

【点评】 教者巧妙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所学知识,学生自然感到趣味盎然,事半功倍。学生不光知道横画有短长之分,还懂得横画长短变化背后的道理,这种学习,是生动的、活泼的、高效的。

4. 学习第四组字:母、更、马

师:重心内聚不光适用于上下结构的字,也同样适用于独体字。(屏显范字:母、更、马)看这组字,关键写好哪一笔,才能使重心向内聚?

生:“母”要写好横折钩。

生:“更”字撇的上半段要直直的。

师:对,竖撇很重要,它保证重心平稳,不致向左偏。

生:“马”的竖折折钩要向内斜点。

师:(范写“母”)看老师写,“母”字要斜中求正,横折钩向里斜,它的重心就向内聚。这样,这一笔就能支撑住整个字。马,横折折钩,也是使重心内聚于中线。

(学生临写,作品展示,评析优劣)

【点评】 上下结构的字,重心错位,学生易于理解。但独体字,字形方正,反而重心不稳,学生很难理解。教者巧妙地由上下结构过渡到独体字的学习,使“重心向内聚”的书写规律形成正迁移,降低了学习难度。有了“向内聚”这一书写规则的指导,这组独体字的书写要领便一目了然,学生看字读帖,也能抓住本质,击中要害。

三. 课堂小结,激发写字热情

师:同学们,把握汉字重心,写好汉字,关键要做到重心“高低适宜向内聚”。这样,汉字在你的笔下就会显得端庄、秀丽,挺拔、潇洒。

【点评】 教者将课堂内容梳理归纳成一句简练的七字诀,易于让学生形成准确的认知。

(作者单位:兴化市张郭中心校)

上一篇:关于语文课后练习目标达成的思考 下一篇:试谈阅读教学中“咬文嚼字”的价值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