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作文教学

时间:2022-10-29 02:59:47

浅议初中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学阶段虽对学生写作阅读鉴赏能力有过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存在教学费时长,效果差的问题,故未引起教师足够重视,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常规性,有极大随意性。本人尝试着从教与学的角度,就如何增强写作意识、如何观察、如何积累、如何创新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作用谈谈我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师生都要增强写作意识

在平常写作中学生不积极参与,每当老师布置写作文时,就胡编滥造,敷衍了事,只在考试时拼凑而成。因而作文教学收效甚微。为此,教师首先就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要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同时它也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语言逻辑整合能力的集中反映,也可以说是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有极强的责任感和深刻意识。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思想意识,端正学习作文的思想态度,借助中外名家的故事,名言警句来树立良好的成功意识,增强努力求新的信念。作文教学中,学生才是思维的主体,只有引发他们的主动精神,才会使学生发挥巨大潜力。要引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关爱,体现一种人性化的关爱,正确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写作思想意识,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念,提高作文写作积极性,并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这都会为作文教学发展起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

罗丹曾说:“对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细心观察的自觉行为,才能让学生感知客观规律的真,社会功利目的的善,自由创造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生活、社会的亲和力,感知生命价值追求的美。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就要培养他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亲人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鲁迅在《一件小事》中发现车夫的崇高的品德,林希在《石缝间的生命》中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要从身边庸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去留心身边的人、事、物,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感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并要求学生将自己在人、事、物、现象中观察到的结果和感受及时写成 观察笔记。

三、教会学生学会学会思考

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让学生感受自然的伟大和神秘,要能让学生感动于社会中的人事物 ,从而激荡其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要让学生在生命价值追求中体现到美,思考到美,养成良好道德思维习惯。启迪他们对生命价值观深入认识,对生活意义崇高理解。由“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感受到生命短暂,从而悟到“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真谛的意义。

四、要指导学生如何积累

学生觉得写作难,是因为他们生活阅历浅,生活空间狭窄,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乏味、无趣,生活的积累太少。教师必须设法调动学生自觉积累、有意涵蓄的能力.才能感知文学艺术魅力和写作的乐趣。

1.从书本上积累写作素材

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要善于从书本汲取写作素材。古今中外书本中的人、事、理应该成为中学生学习的根本,其中优秀人物应该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名言警句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座右铭。从中提升自己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观,培养正确价值观、崇高人生观,健康学习观,从中外名人事例、名言警句中汲取学习的素材,积累写作的素材。

从“程门立雪”感悟尊师,从“凿壁偷光”学到刻苦求学,从“卧薪尝胆”品味励精图治,从“破釜沉舟”领悟勇于拼搏。从唐宋诗词中品味民族文化精魂,从名言警句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鼓励学生从“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悟出道理。并指导学生分门别类的作好读书笔记,从点滴积累做起,日积月累,就能培养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2.从日常生活汲取

生活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教师要从学生思想上进行引导,让他们从“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中感受生命的情趣,从朋友亲人那里感受 友情亲情,从同学老师的关怀中体会关爱。正如叶老(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要能从庸常的生活中提取不同寻常的价值,从一滴水中看到世界,从一朵花中品味芳醇。要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去感知真切生活,品味真实生活,这样才能汲取生活中有用素材,感悟生活中的美好,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3.学会整合

学生有了丰富的素材积累还不够,教师还需教会学生如何从掌握素材进行筛选,提炼,化用。从中汲取好材料,根据作文需要,充分进行选择,有所取舍,根据作文要求整合出符合作文题材的素材。“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从积累材料宝库中梳理出有用的素材,为文章提供丰富且生动的材料。

总之,学生对写作的内在需求绝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丰富充盈的心理积累的基础上,在适当的外部刺激下产生的。且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需求,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写作动机,这种写作动机才会对写作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推动力,推动写作走向成功。

上一篇:高中体育课分组教学探微 下一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生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