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剧赏析

时间:2022-10-29 02:44:28

一、序曲

幼儿数学意识就是幼儿能直观感知、领会他们生活中的数、形及其关系,并能主动、自觉地感受和运用数、量、形、数学符号、简单的数学方法的态度和意识。数学意识不仅仅是会计算、会证明,更重要的是能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其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碰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我们知道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从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不少的幼儿教师还是把教给幼儿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放在首位,而轻视了数学意识的培养,可是幼儿具备良好的数学意识对其今后的生活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关注和彰显幼儿的数学意识呢?下面我想结合“量量谁跳得远”的活动,谈谈如何在活动中关注和彰显幼儿的数学意识。

二、剧况

(一)幕起

一次户外活动组织孩子们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在分散自由练习动作的时候突然听到叫喊声:“我跳得比你远。”“我是男孩子,当然是我跳得远。”恒恒也不甘示弱,俩人争得面红耳赤,很快围拢了一大帮小朋友。因不是从同一起点起跳的,很难通过目测比较出来,到底谁才是跳远高手呢?这时马俊杰小朋友提议“量一量就知道了嘛”,就这样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二)剧情

1.曾经沧海难为水——一筹莫展

“用什么来量呢?”杨虞小朋友挠着脑袋提出了他的疑问。

“尺子呗!”马俊杰说。

“没有尺子呀?”反问。

“老师,有没有尺子啊?”开始向我求救。

“除了用尺量,还可以用什么量呢?”我笑笑,仍旧把球抛了回去。

这时,棒棒叫了起来:“我知道了,可以用脚量。”经棒棒这么一提醒,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想到了用绳子、毛线、树叶、小棒、牛奶盒等东西来量。大家纷纷奔回教室,各自找到了不同的工具量起来。在测的过程中,各种测量问题暴露出来了:有的孩子没有注意测量的起始点,有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量的时候没有连接起来。我呢,一声不吭,静观其变。

在孩子们细致斟酌、认真测量之后,一个个眉头深锁。“老师,我们量出来怎么都不一样的?”杨虞又找到了我。其他的孩子见状也一拥而至。

2.拨开云雾见晴天——柳暗花明

我先表扬大家敢于大胆尝试、认真测量的精神,又问:“你们是用什么东西来量的?”

大家七嘴八舌说开了,我随手把毛线和小棒放在了一起,逍逍马上叫起来:“哦,我知道了,毛线和小棒是不一样长的。”孩子们恍然大悟。

有人提议都用小棒量试试看,可是一试之后发现结果还是不一样,再次陷入迷雾之中。

于是,我请两个测量方法不正确和一个方法正确的孩子重点进行了示范,还没等他们量完,杰杰、万浩祥等就大喊起来:“他没有连牢,要碰到的。”“没有从开始那里量起。”

等孩子们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之后,我借机总结:“对了,要先从恒恒和恩恩站的地方量起,一直量到划线的地方,第二次量的时候一定要从第一次量到的地方开始量起。”

“可以用手按住。”我还没说完非非就补充说。“对,是个不错的主意。”我表扬非非。

这次孩子们一测,发现恒恒和恩恩跳得差不多远。“噢,恒恒和恩恩都是跳远高手!”大家在操场上又叫又跳。

后来,经过不同测量工具的尝试,大家发现了材料越长测出来的数值就越短的秘密。

(三)谢幕

“今天我们小朋友当了回小小测量师,自己发现了要怎样量才量得准,请你们教教老师好吗?”

不约而同地说起来……

“除了量恒恒和恩恩跳远的距离,你还想量什么吗?”

“量树。”

“量身高,比比谁长得最高”。

“量大腿。”

“量桌子。”……

“好的,下回我们再来试一试,量一量。”

三、剧评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让孩子自己解决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的生成活动充分彰显了幼儿的数学意识。其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

1.“考古家”策略:在捕捉“兴趣问题”中求趣。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儿童的兴趣、需要及已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却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幼儿求知的动力,是幼儿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就需要教师多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教师要像一个细心的“考古家”一样,认真而仔细地观察着沿途考古勘察的情况。

“量量谁跳得远”的活动是在孩子的游戏情景中产生的问题,教师巧妙地捕捉了这个融于现实生活之中的孩子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让孩子自主围绕测量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在活动中,他们非常快活地寻找测量工具,非常专注地摸索正确的测量方法……正是有了“兴趣”这样的内驱力,才使孩子们在活动中一直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是快乐的、是生动活泼的、是获得有效发展的。可见来源于孩子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2.“守望者”策略:在宽容“错误行为”中求真。

孩子在用数学方法解决面临的各种数学问题的时候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孩子的“错误”表现常常被教师用确切的言行进行纠正,那么长此以往,孩子的数学意识就会被压抑,甚至被抹杀。活动中,当教师发现有些孩子的测量方法不正确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告知孩子你这样做是不正确的,而是耐心地等待孩子们通过一遍遍的测量自己发现问题,并希望他们能够通过互相观察、讨论解决问题。此时,教师不就像悬崖边的一个“守望者”,细心的守护着在悬崖旁边玩耍、奔跑的孩子们吗?

当孩子们不能解决问题最后向老师求救时,老师也丝毫没有指责他们,而是大势称赞他们敢于尝试、认真执着的精神,然后再请他们观察方法正确和不正确的孩子的操作以及讨论来发现错误,果然取得了预想的效果。教师能够宽容、理解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给孩子数学意识的萌发、生成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安全的环境。

3.“助产士”策略:在亮出“关键性言行”中点拨。

上一篇:以宣传月为契机进一步营造学前教育良好的发展... 下一篇:我的一家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