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资源?开展有效预习

时间:2022-10-29 01:56:47

巧用教材资源?开展有效预习

教师上课要“备课”,学生学习也需要“备学”,这“备学”指的就是预习。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让学生课前了解学习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对预习的重视度不够,布置学生预习时简单草率――读读课文,抄抄词语;学生对待预习的主动性不高,敷衍了事。不但没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通过研读,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资源都可以作为引导学生预习的素材,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激发阅读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布置预习前可先出示教材中的“提示语”和“资料袋”,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预习效率。

(一)巧用“提示语”

小学中高段语文教材中的每篇略读课文前面都有一段提示语,它承上启下,提示了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是学生进行预习时很好的“拐杖”。

如人教版五下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前有这样一段提示语:“童年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默读课文,说说‘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根据这一“阅读提示语”进行思考。

(1)祖父的园子从前是一个(花园),现在是一个(果园),对我来说则是(乐园)。

(2)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3)走进作者的内心,思考祖父的园子究竟带给她怎样的感受,找出相应的语句。

(二)巧用“资料袋”

语文教材中有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 资料袋一般是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因此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关注“资料袋”也能很好地唤起他们的阅读期待,从而大大提高预习的效率。

如教学人教版三上《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前,可布置学生预习时先读读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学生从“资料袋”中了解到李四光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地质学家,他为我国的石油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资料袋”的内容和课文内容得到了沟通和联系,从而唤起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学生就会带着“课文讲了李四光的什么事”“李四光为什么会那么了不起”的疑惑去预习课文。

预习前,教师巧妙地运用教材中的“提示语”和“资料袋”,会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主动带着“问题”去学习,变“要我读”为“我想读”。

二、体现思维过程

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研究和接受新鲜事物,但他们往往缺乏思考能力,因此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和课文中的泡泡语展开预习,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一个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很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就有了针对性和目的性。

(一)巧用文中“泡泡语”

1.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及内容

有的泡泡语能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人教版三下《寓言两则》一课,在第一则寓言的标题旁提示“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有的泡泡语能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来理解课文内容。如人教版三下《珍珠泉》一文后,泡泡语提示:“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启发学生边读书边浮现课文的情景,把语言文字符号迅速地转换成画面,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色。

2.揣摩遣词造句的巧妙之处

有的泡泡语能提示学生揣摩遣词造句的巧妙之处。如人教版三下《和时间赛跑》一课,在第8自然段后泡泡语提示道:“‘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用意是引导学生注意词语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又如人教版三下《太阳》一课,在第2自然段有一个泡泡语:“我知道这样比较的好处。”用意是提示学生注意文章的表达特点。再如人教版四下《夜莺的歌声》一课,文章最后有一个泡泡语:“我知道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 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有的泡泡语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及想象。如人教版三下《月球之谜》一课,在第1自然段旁有一个泡泡语:“人们都会有哪些遐想呢?”意图是引导学生拓宽学习内容。又如人教版三下《七颗钻石》一课,在第1自然段后泡泡语提示道:“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意图是加深学生对课文背景的感受,衬托小姑娘行为的可贵。

(二)巧用文后“练习题”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精读课文后面的练习题都是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的,这些习题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时不妨鼓励他们尝试着去思考,这样不仅能探知文本的主旨,找出文章的重点,更能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初步尝到独立思考的甜头。

1.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学有所得

预习时让学生去思考课后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抓住课文重点。如人教版五上《新型玻璃》的课后练习题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又如人教版五下《将相和》的课后练习题 :“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学习表达,学有所获

有的课后练习题能帮助学生领悟布局谋篇的方法,如人教版五下《草船借箭》课后练习第二题:“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有的能帮助学生领悟具体的描写方法,如人教版六上《最后一头战象》课后练习第三题:“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有的能帮助学生领悟具体的说明方法,如《新型玻璃》课后练习第二题:“举例说一说,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以致用

预习时让学生思考课后练习题能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如有的思考题要求比较笼统,“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学生较大的自;有的则要求比较明确,如人教版四下《尊严》的课后练习题:“让我们找出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体会,再抄下来。”以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让学生去思考课后练习能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如人教版六上《穷人》课后练习中有一小练笔:“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写后和同学交流。”又如人教版三下《荷花》课后练习中有一题:“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学会运用教材中的“泡泡语”和“练习题”,发展思维能力,拓宽思维空间,让学生变“不会读”为“我会读”。

三、展示预习成果

在学生预习之后,怎样检测他们的预习效果,真正将预习融入阅读教学的整体中去呢?教材中的“交流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缤纷的展示舞台。如:

(1)争当小先生。在交流预习成果时,尽量让学生当小老师,让他们传授自己在预习中得到的知识,学生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在以后的预习中精益求精,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汇报“以学定教”。

(2)表演课本剧。对于故事情节生动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在预习后先进行表演,再让大家来评议他们在预习中的体验是否恰当、理解是否到位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人教版六上《詹天佑》一课,我在布置预习时就请有兴趣的学生进行课本剧的编写与排练。课堂上,学生们表演得都很投入且情感真挚,将詹天佑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学生们体会到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表现出对帝国主义的蔑视。在此基础上再让全班学生点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课本剧与课文间的差异,将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引导到对詹天佑这一人物的解读上。通过读议课文,学生感受到了詹天佑不凡的才能与品质。

(3)开展辩论会。如人教版六上《少年闰土》一课,可以布置学生在预习时准备话题 “闰土和我的生活,你更喜欢哪一种”。之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辩论中进行语言实践。

预习后,教师巧妙地运用教材中的“交流台”,给学生提供展示预习成果的舞台,变学生的“苦读”为“乐读”。

因此,无论是提示语、课后练习、资料袋,还是泡泡语,它们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准确地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灵活地运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去预习。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华小学 324000)

上一篇:幼儿醉酒大祸临头 下一篇:卷烟滤嘴并不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