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对服装设计风格的影响

时间:2022-10-29 01:49:22

解构主义对服装设计风格的影响

[摘 要]本文介绍了解构主义的概念和定位、在东西方服装设计中的体现及形象特征等,并分析了服装中解构主义的体现和变化趋势。

[关键词]解构主义 服装设计

一、关于解构主义

20世纪80年代,晚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有了新的发展,以彼得·埃森曼和贝马得·屈米为代表的西方建筑师把当代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结构主义哲学理论应用于建筑创作,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念。

1、解构主义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一般认为,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的一个独特分支,或从后构成主义中衍化而出,而后结构主义又是结构主义的产物。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是20世界五六十年代在西欧一些国家兴起的哲学流派,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文化,认为“文化是各种表现系统的综合”,其中重要的是系统是语言,此外还包括科学、艺术、深化、风格、习惯、宗教等。结构主义认为,重要的是不是事物的现象而是它的内在结构或深层结构。皮亚指出“结构”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整性。“简单的规律,复杂的空间”是其形式的意义。

后结构主义否定结构主义把语言当成一个封闭的稳定的有明确含义的结构体系,认为语言的含义不在语言符号本身,而是在符号的比较和差异之中。因此,后结构主义把作品堪称具有多元的意义,永远不能固定在一个中心含义、一种本质和一种意义上。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攻击的不仅仅是20世纪前期的结构主义思想,实际上把矛头指向柏拉图以来整个欧洲理性主义思想传统。德里达不但认为作品处于解构和开放状态,而且主张开放各个学科之间所存在的学院式的边界。

2、解构主义登上服装舞台

当解构主义在设计界渐渐被熟知的时候,对社会文化和流行导向极为敏感的服装界也悄然发生了改变。70年代的欧洲反时装运动是对现代服装结构的大胆挑战。70到80 年代服装界面貌的重要改变的另一方面是一批日本设计师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山本耀司等设计师展现的,有别于传统服装的呆板同时也并非反叛青年那般激进的,新奇的服装,以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结构打动着人们。用解构来表现,给服装一个全新的面貌,渐渐成为世界各地喜欢这类风格的服装设计师的选择。现代的服装解构仍然是倾向于强调个体本身,强调每件衣服的独特存在感。就像山本耀司所说的,凡穿他所设计的服装的人,所欲表达的是一种属于自己所独有的个性。

现今的解构并不仅仅是破坏,更重要的是重组与构成,服装语言的纯熟,解构技法的多样,使得服装结构更加具有可捉摸性。一件结构被打破已经失衡的衣服,不能算是解构服装,而通过设计师的巧妙手法做出新的结构,新的整体性才算是解构服装。

二、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

解构主义的服装设计,其本身就是一种充满个性的时装风格,设计充溢着禅宗与人文的哲学思想,其造型因跳跃、断裂、分割、组合以及拼贴造成的非服装结构上的矛盾和冲突,使服装显得越发的沉厚、隐秘而富有内涵。

1、对服装结构的解构

现在,大家头脑里普遍意义上的解构主义仅仅是对结构的分解与重构。在整个过程中大家都遵循了“形式美感” 的法则,但是由于不同的设计师会有不同的想法,自然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解构的作品往往呈现出未完成的状态。有的作品看起来好像是没有缝合没有挂里布或者面料缺失甚至是还没有来得及锁边,但是这种未完成的形式开辟了另一种审美模式。这种“未完成”也给了人第二次创作的余地,即人在看这个作品的同时在大脑中又进行了第二次创造,将未完成的部分在自己的想象里完全化,从而勾画成一幅完成的画卷最终达到“意象完成”。还有的作品本身虽然看起来是个已完成的作品,但穿着者可以随自己的心情定型搭配,比如多根肩带的随意搭叠,衣片的前后随意归属,或是衣袖与裤脚的长短收放自如,这些形成的不确定性其实是一种心情的释放、灵感的进发。就像包铭新所说的那样:“服装解构是对传统的颠覆,结构和含义都难以把握,作者的作品不仅仅为作者自身的理念所转移,还在于观众的参与,观众看到了什么,那便是什么。”

现在热衷于结构解构的设计师不胜枚举,比较典型的有日本的川久保玲(Rei Kawakubo)、英国的侯赛因·查理扬(Hussein Chalayan)、安特卫普六君子。川久保玲在解构方面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完全建立在纯熟的结构运用基础之上的。

2、对服装材质的解构

一般传统的材质运用都为针织和梭织面料,一些创意装里面也会运用到纸张、塑料等。对服装材料的解构就是使用与传统材料迥异的材料来制作服装。六君子的作品结合了强烈的意念与特殊的材质,将艺术与服装创作透过精细的剪裁合为一体。侯赛因·查理扬喜欢独自思考使用不可思议的材料。他将自己的毕业创作埋在地下观察它们的腐烂情况,用梦幻泡泡、飞机材料、木头、串珠甚至是蜡烛做的衣服,衣服在拽动拉线的一瞬间自动充气如救生圈,衣服里面藏霓虹灯,还有随意开合长短可以随意遥控的服装,这些都是查理扬的创意。这也应了安迪-沃霍尔的那句老话“Every thing is art”(任何事物都是艺术)。除了侯赛因·查理扬运用的这些材料之外,还有许多材质都是可以利用的,如:报纸、羽毛、面包、甚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品,都可以作为原材料用在服装上。这样,看似严肃的设计就以游戏的方式被轻松地创作了出来,因此以游戏的心态做设计也是后现代服装设计的典型特点之一。在材料的选择上,材质的好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品的好坏,丰富的材料很多时候可以丰富设计师的设计灵感。

3、对服装图案的解构

传统服装上的很多图案是二方连续或者是四方连续的,它们多作为与服装风格相搭调的图形而存在,但在解构的服装里面这些是看不到的。安特卫普六君子之一Bernard van Willhelm六人中最狂野的一位。他的设计具有强大的活力和爆发力,完全不顺应传统的审美常规,并且,设计师总能源源不断地带来夺人眼球的新作。迷恋电玩、网络和新媒体,Bernard van Willhelm的作品充满了色彩与能量,他曾是第一个在时装上运用网络与CD唱盘的设计师。Bernard van Willhelm把艺术与时装相结合,在昆虫、运动、色彩、牛仔、童话中找寻灵感,不规则的线条和安装在袖子与领口的各种立体配饰,为怪异夸张的服装增添了不同寻常的趣味细节。

4、对服装传统意义的解构

服装的传统意义首先讲究其功能性,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衣必常暖而后求其丽”也就是首先包裹人体和能够保暖,然后是标榜自己的品位寻求美丽等。解构主义服装对传统意义的解构就是对这些的解构。比较典型的是保罗·戈尔捷1992年发表的装。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它还是具备了美丽所应具有的特点。

三、解构主义服装的特点

1、解构服装的形象特征

大体上来说解构服装的结构特征有以下标准:

①解构服装用倾斜,倒转,弯曲,波浪等表现手法。

②巧妙改变或者转移原有的结构。

③力求避免常见、完整、对称的结构。

④整体形象支离破碎,疏松零散,变化万千。

以上所说的标准通常只要符合一两项,就可以称之为解构的服装。但需要注意的是:解构不可过分散乱残缺,为了标新立异而破坏服装的基本结构和美感。解构并非无章法的乱来,也同样应该是经过反复推敲而确定的设计。

2、解构服装的深刻的含义——宽泛的解构主义

这些是从服装的表象上来阐述解构的,服装设计中所解构的不单单是指对服装的结构,对社会环境以及阶级地位、身份、经典等等的流行的解构,对正统美的法则以及评判标准的批判和新的诠释,才是解构主义更深刻的意义。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的融合大势所趋,死板的认定标准越来越淡漠。解构是解构,但解构已经不单单只是解构。含有民族元素的也有着解构意味的衣服,可以同时归入到民族和解构两个范畴里。

四、 结论

将设计师置于过去与未来、激进与传统、中心与边缘、理性与非理性等模棱两可之间,显示出解构主义巨大的包容性。在服装界对美的认同变得十分宽泛的今天,设计师以一种游离的状态看待这个世界。在不断的“解构”过程中,他们从传统、现代、超前、艺术、民族、街头、科技等方方面面汲取灵感,将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文明与蛮荒、繁杂与简约、古典与前卫进行混淆。这种极为自由的表达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民族、阶级、性别等界限,诠释了设计师对后现代服装的理解,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人性的回归。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

[2]王受之.世界时装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朱和平.世界现代设计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4]彭永茂,王岩.20世纪世界服装大师及品牌服饰[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三-四册).责任编辑:翁婷皓

上一篇:德国东矿山山洪管理的启示 下一篇:园林式餐厅空间导视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