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才情与个性的乐园

时间:2022-10-29 01:44:37

让语文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才情与个性的乐园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一定的文化积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展示才情、张扬个性、迸发激情,使学生在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参与课堂教学,获得知识、训练智能、完善人格,为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平台。

关键词:语文课堂;才情;个性

语言文学,总是最典型地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和社会习性,于是传统习性印记着民族渊源的“语文才情”。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恰当地设置各种教学情境,造成悬念,展现矛盾冲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让人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教学艺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的情绪往往能起到左右学生学习的作用。”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首先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从某种程度上说,当教师走上讲台的一刹那间,这节课就已经渲染了某种氛围,学生看着讲台上的老师调整进入适应状态,即心理学认为“照镜子效应”。这种效应其实就是通过一定情绪的“热传导”“磁辐射”产生的。我们不难想象一位在上课之前情绪不佳、神态异常的老师走上讲台时会带给学生怎样的心理响应,也不难想象这节课下来是怎样的一种教学效果。因此,可以说教师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就成功了。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利用优美的意境、教学图片、实物、投影等来营造良好的氛围,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认真细致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之美。如我们在评析学生情境类的作文时适当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可以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在教学《春》等美文时,让学生领略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教《鸿门宴》等课文时,让学生欣赏影片片段;在教人物类的文章时突出人物实体,造成一种形象逼真、荡气回肠的人文情境,让这些光辉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令他们肃然起敬,激发其内蕴的才情……

二、注入语感的情愫,触发学生的才情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要使学生感动,首先要教师感动。”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身的感情去感染学生,触动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弦,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内心中的原始情感,一旦有了激发的契机,就会如流泉般汩汩而出。而这个契机就需要语文教师注入情愫的语言来提供。如果我们以河床来比喻我们的语文课堂,那么教师注入了情愫的语言就是一股让河床充溢灵气的清流,这股清流来自于教师平时的生活积淀和情感的经历。阅读的广度、阅历的宽度和对生命思考的深度直接决定着这股清流的纯度和激荡的力度。学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就是跳跃在整个河床上最美丽最耀眼最动人的浪花。如果没有清流的激荡,我们的语文课堂将是一湾死水,不仅激不起美丽的浪花,甚至连河床也会很快枯竭以致消失。[1]

因此,教师可借助导语、美文朗读、或浸透着人文情怀的某个形象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来诱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才情,一步步使学生的才情由暗潮涌动转为喷涌而出,使学生的个性由含蓄内敛转为张扬奔放。这也许就是语文课堂的一种至高境界――“就像一首诗!”

三、搭建良好的舞台,展示学生的才情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件事。作文训练课堂的基本程式为老师讲后学生练笔,作文讲评课堂的基本程式是老师评后读范文,很多情况下老师辛苦、学生痛苦。怎样才能由应付写作变成主动写作呢?有没有一根神奇的魔杖,点一下,让学生由怕作文变成盼作文呢?

其实所谓“神奇的魔杖”,就是我们精心耕耘的课堂,为语文“才情”优化奠基精神之舞台。这个舞台,是师生交流“对话型” 的平台。这个“对话型”平台的搭建需要培养学生赏识别人的作品并点评作品的学习习惯。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学生欣赏《寒冬・暖春・希望》这篇高考习作中的语段――“抵达成功的路上,有太多的风雨雷电,太多的暗礁险滩。有了希望,才有勇气去面对;有了希望,才能在孤单困苦之时甩掉泪水昂头前行……面对挫折,选择勇敢地跳过;面对黑暗,选取希望的火把照亮……”之后让学生作为“评卷专家”来点评“有了希望……”“面对挫折……”这些句式的特点以及语段的表达效果。同学们纷纷参与,各抒己见,充分利用了难得拥有的话语权。

这个“对话型”平台,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是学生找到自信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老师就是一个导演,引导着每一个愿意登上这个舞台的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出自己的文章,让作文讲评课由过去老师的“独舞”变成众人的“合唱”。如我曾经让学生写材料作文《捷径与弯路》,一个平时写作水平很一般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人生也如一道复杂的方程式,或许这是一道可以利用公式这条捷径就可以完成的题,又或许我们想尽一切办法……绕的路越来越远。这时,面对捷径的诱惑,我们更应该先探清楚这条捷径到底是颗美味的糖果,还是个诱你跳下的陷阱?羚羊不知过河的捷径处有鳄鱼,而聪明如人类难道不能看清楚吗……”我觉得这段话既形象生动又蕴含哲理,对这个同学来说委实难得。我抓住机会对她大加赞赏和鼓励,让她在讲评课上把这段话朗读给同学们听,并请其他学生作出评价。此后,这位同学作文兴趣大增。后来她说,她现在很期待作文讲评课,因为她找到了一个自信的舞台。

四、鼓励标新立异,张扬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才情个性”最终要通过表达展示给人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2] 从个性发展看,语言素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创造力发展,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完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标新立异、张扬个性。一位老师上《背影》一课时实践了这一理念。课堂上教师说:“背影,是一幅难忘的画。”让学生默读,并在心里勾勒出《背影》的画面。教师话刚落,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我觉得《父爱》更像一首诗,而穿铁道买橘子的背影只是诗中的一画……”当时,教师很震惊,在肯定他的发言后,让全体学生通读全文,找出体现父爱的典型语句。然后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在黑板上写下一首《父爱》的诗:父爱,是攀越铁道蹄珊的背影和一抱朱红的橘子……这位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把一篇质朴的课文改成了一首诗,这是学习的再创造,而这种“创造”给学生带来的是超越和发展,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创新了教学。

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让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理想,让他们自己去实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展示才情、张扬个性、迸发激情,使学生在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参与课堂、获得知识、训练智能、完善人格。

参考文献:

[1]袁卫星.诗意的呼唤和语文的回归[J].中国教研交流,2009(7).

[2]孙文娟.论语文才情个性优化与创新的有效努力[J].考试周刊,2007(28) .

(作者单位:长沙财经学校)

上一篇: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