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临川第一梦

时间:2022-10-29 01:44:14

玉茗风流四百年。四百年后,“上昆”将“临川四梦”排齐结集上演,传承非遗经典,续接城市文脉,十分难得。值得注意的是,整出《紫钗记》在近代从未被上演过,此举无疑是中国戏曲史上极有意义的一笔。

汤显祖在谈到他的“四梦”创作时曾说“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紫钗记》虽其梦的篇幅最短,但情也至深。它别于唐人传奇故事原本,也别于汤显祖本人早年所作传奇《紫箫记》,人物性格作了改造,改悲剧为大团圆。这是汤氏“尚情”以至褒扬“至情”戏剧观之必然。

《紫钗记》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唐代才俊李益与佳丽霍小玉灯会邂逅、花园定情。虽然他们的爱情和婚姻遭到以卢太尉为首的奸恶势力的阻扰破坏,但男女双方坚守初衷,终以黄衫豪客的出手相援、皇帝主持公道而获得团圆结局。《紫钗记》中的李益性格主要是忠贞,但还带有三分软弱。黄衫豪客是汤显祖期盼的“社会的良知”,当然这种期盼只是一种剧作家的心愿和梦想而已。

《折柳阳关》是《紫钗记》全剧的重头戏,也是唱做最具功力的一折。李益奉旨远征,瞿小玉在灞水之滨折柳相赠,因“柳”通“留”,有留恋之意,希望亲人毋忘长安旧情,速去速返。这折戏典型地表现昆曲生旦戏载歌载舞的特点,以阳关道作背景,灞桥送别,两小童面向而跪,茶盘里面放着两只酒樽对饮,再现唐人礼节,古意盎然。道具柳枝也得到了巧妙的运用,当“小玉”唱到动情时,按一般的处理就把柳枝交给“李益”,而“李益”在这里有一个创新。他想,如今的女生会亲手做一些小饰物如五色绳等,亲手给男生戴上,于是他让“小玉”把柳枝系在自己的手腕上,于是折柳相送有了现代色彩。

后来,当小玉听说恋人变心,便有了“怨撤金钱”的表演。她在舞台上步步辗转,一腔三叹,痛彻心肺。她挥撒的是金钱,祭奠的却是爱情,动静张弛,哀怨交加,沈i丽的表演很有激情,也很有分寸。

《紫钗记》中的全部唱腔,是周雪华根据清代昆曲曲集《纳书楹曲谱》编创的。北曲苍凉,南曲缠绵。《紫钗记》始用北曲,又回南曲,南北合套,相得益彰。诚如俞振飞曾评说的那样:“旋律缠绵悱恻,很具特色。”戏中有的唱词虽典雅难懂,但经过演员声情并茂的歌舞演唱,一般观众还是能够欣赏的,又辅以精美的灯光布景,在整体舞台呈现上体现出现代视觉气质,把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体现了“上昆”的艺术风格和特征。

在戏中,擅演才子的优秀小生黎安塑造人物细致准确,亦文亦武,光彩照人;沈i丽风神娇俏,演出了女主角的幽怀曲意,人物思想感情跌宕起伏,层次分明。此外,吴双(饰黄衫客)、缪斌(饰卢太尉)、陈莉(饰鲍四娘)三位实力派演员的助演,又为全剧增色,使整出戏更加好听好看。这台青春偶像版的昆曲演出总体是成功的。汤公若泉下有知,定会含笑颌首。

纵观全剧,笔者感到结尾比较草率、黄衫客一出手,戏剧矛盾冲突便轻而易举地得以解决了,老谋深算的卢太尉何以如此不堪一击?紫玉钗如何回到黄衫客手中?……情节的交待尚不够清晰。而且剧中有些场次的节奏过于缓慢。

上一篇:“秦晋之好”蕴玄机 下一篇:“音乐剧场”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