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民生体育建设研究

时间:2022-10-29 01:18:16

来宾市民生体育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摘 要 民生体育是提升民众身体机能素质、塑造社会群体意志品格导向、辅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与途径。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探讨来宾市民生体育建设的阶段现状与瓶颈,解析来宾市民生体育建设体系中的现实问题,构筑民生体育建设系统的具体化可行措施,适时提升民生体育在来宾城市建设进程中的协同辅助作用,有效推动来宾市民生体育建设的健康有序开展。

关键词 民生体育 来宾市 引进探索 适配应用 具体措施

借助来宾市产业经济迅速协调的运营发展,一方面体育民生事业的成绩实效卓越斐然,尤其是在顺利实施“三求”工程的铺设推进之后,城市居民社区、企事业单位、乡镇村系统三大区块的体育基础设施迅速得到了有效改善升级、参与体育活动群众人群也稳步增加、体育文化集体文娱活动逐渐丰富多元化。而另一方面,来宾市体育建设既存的诸如体育活动基础设施配套资源尚需扩充、群众集体体育锻炼意识有待加强、民生体育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了来宾市社会经济产业运营发展、群众集体精神文化保障体系稳步铺设推进的建设延伸。

本文以当前来宾市民生体育事业发展中遭遇的瓶颈问题为切入点来审视当下的一系列集中性问题,相关人员要以平和、理智的心态理念去正视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切实可行的民生体育建设的“解牛”之策,从而在有效提升群众集体身体机能素质的基本前提下,稳步推进集体普惠的体育思维理念在来宾市民生建设体系中全面铺设普及。

一、来宾市民生体育建设的阶段现状与瓶颈问题

(一)来宾市民生体育创设构筑的阶段背景

2011年11月,由在南宁市举行的亚洲及大洋洲地区大众体育合作发展论坛暨中国-东盟大众体育合作发展论坛上,来宾市体育部门的相关领导针对性地作了重要契合的“以篮球为抓手带动来宾城乡体育发展情况”的主题报告,不仅得到了诸多部门官员、专家学者的充分赞誉,而且也让相关上级领导对于来宾市的民生体育建设给予了高度认可,从而使得来宾市民生体育建设在“三求”工程开展基础上得以走出桂中、延伸全国、迈向洲际,这更为来宾市民生体育建设推进的纵深拓展创设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良好契机。而伴随着国家相关部委决定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在中西部地区推广来宾市“三求”工程以及我市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单位”的利好消息不断涌现,来宾市民生体育建设推进系统的长效性也得到了政策支持、制度健全、条件改善的综合保障。

(二)来宾市“三求工程”开展推进背景下的民生体育建设现状格局

来宾市通过以“求乐、求知、求技”为核心价值索求的“三求”惠民工程作为基本的平台载体,同时灵活多样地借助篮球活动为民生体育建设的主打抓手,在充分凸显民族区域的人土风情特色、带动城乡精神文化推进的基本前提下,大力倡导推动每个行政村各建一个灯光篮球场、一支农民文艺队、一支农民篮球队,从而在显著有效地活跃繁荣城乡精神文化娱乐活动的同时,也有力迅速地拉动城乡民生体育产业体系的拓展推进,在这一惠民民生层面上,我市取得的既有成效可谓硕果累累。

而在现阶段,来宾市城乡发展差距渐次拉大、群众个体利益诉求多元差异的特殊背景下,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品类短缺、器材质量良莠不齐、活动锻炼场地稀少、配套体育指导人员明显不足等客观问题集中凸显,加之城乡地区群众集体体育锻炼的意识理念相对淡漠,就更加使得民生体育建设的推进拓展困难重重、问题不断。一些细微具体的基础工作还有待铺展细化,群众实效具体的民生体育满意指数也还有待提升,长效性的民生体育机制也明显滞后陈旧、亟需改进提升。

二、来宾市民生体育建设体系的针对解析以及改进探索

(一)基础体育场地设施有待扩充增补,排查维护问题普遍存在

由于来宾市西部、南部的一些位于山地地区的行政区划,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交通运输条件比较原始,这就使得体育器材运送、场地设施架设、服务维护跟进更为困难不便,兼之部分民生体育政策执行人员的职业服务素养有待提升、专业维护技能尚需强化,所以对于城乡区域内群众集体反映的基本体育器材短缺、基础设施场地数量不足、体育硬件质量维护不到位等集中问题也未能做到及时排查、迅速处理、妥善解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了民生体育建设体系在城乡地区的顺利协调铺设推进。

(二)群众集体体育锻炼意识理念参差不齐,相关体育指导人员配备不足

当前来宾市城乡社会群体的结构成分较为复杂特殊,除了市区的城市户口的社区居民之外,还有大量的农村户口群众、临时务工人员、劳力输入等等,这些也就决定了来宾市群众集体体育锻炼的整体意识理念参差不齐、良莠交杂。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对于行政区划内相关体育部门组织的民生体育宣传会议中也表现出满不在乎,认为体育锻炼可有可无,只有经济发展才是唯一目的,这种偏颇狭隘的思维理念也导致了群众集体性的意识淡漠与抵触情绪。而在对上级领导民生体育建设会议的指导精神的传达落实中,也有一部分体育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员也并未严格按照上级领导要求,合理有效地分配安置各个行政区划的体育指导人员,从而导致各个区域的体育督导人员的配备数量严重不足、均衡失调。

(三)过于偏倚产业经济运营发展,民生体育建设力度尚需加强

近年来来宾市社会经济产业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借助本地区位优势以及既有资源,有力拓展延伸了矿石工业、旅游业、水利发电业等相关行业的产业广度,获得了可观的货币效益与长效的产业前景。而由于产业经济运营发展所带来的短期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使得部分管理部门过于偏倚社会经济产业运作发展,而忽视民生体育建设的铺设推进,尤其是对于民生体育建设的推进拓展也明显重视不足、支持不够、扶植不强,从而导致了阶段时期内民生体育建设与区域社会产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同步的“蹩脚”现象。

三、来宾市民生体育建设系统构筑更新的具体化可行措施

(一)持续健全民生体育的政策保障机制,有效改善民生体育软硬件条件

针对现阶段来宾市民生体育建设中既存的体育器材运送滞后、场地设施架设数量不足、服务维护跟进缺失、部分民生体育政策执行人员的职业服务素养有待提升、专业维护技能尚需强化以及体育硬件质量维护不到位等集中问题。来宾市相关部门领导管理层应当有针对性地持续制定颁布民生体育工作方面的法规细则,进一步规范细化具体的工作流程步骤,在目前颁布施行的《来宾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制度》、《来宾市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保障制度》、《来宾市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制度》等重要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有力保障下,加大对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切实合理地处理解决以上既存的体育硬件设施、适配人员自身素质技能等层面的集中性瓶颈问题。

(二)细化具体民生体育的适配工作,持续拔高群众集体的体育锻炼意识理念

立足来宾市当前民生体育建设推进中的群众集体性瓶颈问题,借助“创城”创新模式的指引规划,将“创城”理论与民生体育灵活合理地衔接起来。首先需要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之上,聘请相关专家学者辅助进行“创城”模式下的民生体育建设的理论指导、方针制定、政策完善;其次,其次则是组织区域范围内的民生体育工作者聚集一堂,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达成切实可行的民生体育工作的规范协议,从而实现区域行业内部的资源共享;第三是建立集体性、固定式的民生体育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创设专人专业的民生体育督导小组,划分各自的负责区域、任务指标,细化改进宣传培训途径方法,深入城乡实地,切实结合实际,快速稳步地提升拔高城乡地区群众集体的体育锻炼认知意识、参与理念与实践热情。

(三)干群协同推进系统深入扩展,推进民生体育建设长效化

民生体育建设不仅需要方针政策的理论指引,更需要干部群众集体参与、全民动员,共同推动,所以在“创城”模式下开展推广丰富多彩、集体同乐的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就显得必要而关键。依照“创城”方针的规划指引,相关市级、县级每年举办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要在30次以上、乡镇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农民篮球大赛、行政村每年要在节假日开展群众集体性的体育健身活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则要坚持组织开展各类灵活多样、趣味益智的集体性体育健身活动。而市委、市政府部门的相关领导管理人员也要实时切实地参与进来、观摩探究,与基层人员、城乡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譬如可以以篮球比赛为抓手,结合城乡社会发展实际,组织开展“干群篮球大赛”、“干群体育运动之星评选”、“干群气排球标兵旗手”等生动趣味、活泼协调的集体竞技体育活动,从而将民生体育建设持续扎实地固定化、机制化、长效化,进而协调实现与“创城”模式的同步推进。

四、结语

在来宾市城乡区域社会发展中引入推广民生体育建设这一新型多元的辅惠民工程模式,不仅仅是对既存的惠民政策体系结构的调整优化,更深层次的则是对当下处于瓶颈期的我市社会经济产业运转系统的直接鞭策以及间接警醒。穷则变、变则通,在现阶段来宾市民生体育建设推进中需要的就是求变、实践、检验、改进。来宾市城乡社会系统内的干部群众应当联袂协作、共襄盛举,将民生体育建设这一灵活高效的新型集约的政策途径制度化、具体化、创新化,从而充分发挥其更新群体体育锻炼理念、调节社会精神娱乐氛围、助推社会群众身体机能全面综合发展等方面的独特效用,最终牢固扎实地实现民生体育建设体系改革与区域社会经济产业运营发展的双赢。

基金项目: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富民强国目标下民生体育建设的研究”(课题编号:LSZ2010C006);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民生体育与国民幸福感的关联性研究”(项目编号:201106LX688)。

参考文献:

[1] 汪全先,梁干强,沈克印.民生体育建设的宏观思考[J].体育学刊.2010(12).

[2] 孔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及实现路径[J].体育与科学.2011(4).

[3] 徐泉森.改善民生与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互动[J].四川体育科学.2012(1).

[4] .体育在改善民生中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

[5] 汪鹤飞.现代化视域下改善体育民生路径探研[J].宁波财经.2012(4).

上一篇: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阻滞因素... 下一篇:篮球不停转,梦想永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