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棚里的大学生村官古丽孜热

时间:2022-10-29 12:58:21

菜棚里的大学生村官古丽孜热

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然而当刚刚告别青春走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投入到广阔的农村天地后,却发现现实与梦想之间毕竟存在着差距,他们中一些人选择了退缩,还有一些人则用执著诠释了新时期的大学生风采。

大学毕业返乡务农

尼勒克县乌赞乡兰干买里村大学生村官古丽孜热就属于后者。古丽孜热从小生活在吐鲁番,2006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林学院,她毅然选择了返回农村,她相信在农村一定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2009年1月,她考入伊犁州尼勒克县乌赞乡兰干买里村,任村支部书记助理。

乌赞乡兰干买里村是一个城郊结合村,全村98%以上都是维吾尔族。多年来,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以育肥、养殖为主。2006人均收入不足2800元。为增加农牧民收入,2007年起,该乡决定利用该村地处城郊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先后投入资金近800万元,建起了兰干买里村高标准设施农业基地,该基地利用3年时间,建起了273座高标准温室,并配备了沼气、节水灌溉等设施。然而这些高标准的温室大棚因为村民们落后的思想观念,又缺乏种植经验,利用率却不到一半,效益也一直都不乐观,并没有为该村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古丽孜热对全县进行了详细调研后发现,该县的反季节蔬菜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为什么该村的大棚没有人愿意种植,也没有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呢?她带着疑惑,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走访了村民。她走遍了每一座正在种植的蔬菜大棚,小小的笔记本上,记满了从村民那里得到的各种答案,详细记录着每一座大棚的产值、效益、种植的蔬菜种类以及种植户的需求等。

温室种植对于该村已经习惯以养殖、育肥为主的维吾尔族村民们来说,非常陌生,许多村民因为没有温室蔬菜种植经验,不敢也不愿意去发展温室蔬菜种植,即使已经种植的十几座大棚,因为种植户们缺少温室蔬菜种植经验,不了解市场行情,大棚内温度、湿度也达不到标准,效益很低。有的大棚一年获利甚至不到1000元,更让大家对温室蔬菜种植失去了信心。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她决定自己带头先承包几个温室大棚,发展设施农业,她相信,只要有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就一定能带动起村民们的种植积极性。

村官带领农民种大棚

2009年10月起,古丽孜热与村委会协商后,承包了该基地的两座温室大棚,并与该县尼勒克镇的老种植户联系,预定优质黄瓜苗。从平地、打埂、铺膜,每一道程序她都会向有经验的种植户们请教。2009年12月,黄瓜苗连同着她的希望一起栽进了温室大棚。每一次技术员来为种植户授课,她都会详细地记录下技术员讲的每句话,她将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这两座大棚里,每天都严格按照种植技术要求,认真监控着棚里的温度、湿度,给蔬菜浇水、除草。因为她知道,这两座大棚不仅承载着自己的希望,也承载着全村农户的希望。只要有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些高标准的温室大棚就会为该村农牧民开拓出一条新的增收之路。

为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她还积极与农业局技术员、土专家们联系,邀请他们定期来为种植户们提供技术指导。汉族技术员来传授种植经验时,她就担当起技术员与种植户之间的义务翻译员,让每一名种植户都能学懂技术。一有空她就走村入户,特别是收入较低的家庭,她不厌其烦地向他们介绍温室蔬菜种植的可观效益。别开始,许多老百姓不理解,甚至不等她说话就请她出门。不断地碰壁,并没有打消她的信念,她相信,只要效益出来了,老百姓一定能看在眼里,一定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

村民伊力库尔班前些年就承包了一个大棚,一年下来纯收入不足2000元,灰心的他坚决不肯再种植温室蔬菜。去年秋天,在古丽孜热的动员下,特别是得知这个新来的大学生村官都开始种菜,他又承包了两个棚。春节前,因为气温较低,伊力库尔班为了让芹菜长得快一点,棚里的温度太高,眼看就可以上市的芹菜全部开始发黄,焦急的他赶紧找到古丽孜热。在卉丽孜热的帮助下,半个月前,他的芹菜开始上市了。因为今年蔬菜市场价格也好,光芹菜就挣了不少钱。如今,他逢人就说:“有大学生村官在。我们可以放心地种菜。一定能挣钱”。

上一篇:关注心身疾病 下一篇:我为新疆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