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IO教育理念的外语专业教学创新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时间:2022-10-29 10:31:07

CDIO教育理念的外语专业教学创新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摘 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运用语言技能和掌握专业知识能力的综合体现。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语言专业使命是拓展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基于此,文章以CDIO教育理念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目标,总结出在外语专业教学中要不断创新,从以教学愿景为依托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性人才为目标、构建过程性中西文化教学模式、创新文化课程教学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教学活动课外延伸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自主学习能力等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CDIO教育理念;外语专业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5)03-0071-04

CDIO作为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之一,是西方社会价值观念、管理模式的产物[1]。2005年我国高校开始引入CDIO教育模式,它是当今国际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一种教育创新模式和教学改革成果,也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CDIO由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首字母构成,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教学中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不断运行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方式进行学习,关键在于CDIO倡导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项目是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不仅向学生传授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极大的调动和开发。外语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r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简称ICC)的培养[2]。外语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学业能力、综合素质和思辨才能,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为语言学习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由此,本文拟从CDIO教育理念的外语专业教学创新来探索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CDIO教育模式的中国化

中国学者对CDIO教育模式的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并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有机结合,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与经验[3]。在专业建设上引入CDIO教育理念,以课程作为专业建设中心,从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校内外软硬件环境条件、专业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专业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以CDIO教育理念为核心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结构等内容的质量评价和考评,对课程总体教学效果进行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CDIO),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专业素养。在课程教学改革上,依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教学改革中对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强调CDIO教育理念的渗透与应用。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同类别的高校依据自身实际进行归纳与总结,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新的CDIO教育理念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包括:汕头大学的以设计为导向,注重职业道德(Ethics)、诚信(Integrity)和职业素质(Professionalism),与CDIO模式有机结合的EIP-CDIO培养模式。学者张奇等提出,工程人才应既有较高的能力和素质又具备本专业之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由此提出了注重复合型(Compound)、创新型(Innovative)和开放型(Open)并与CDIO有机结合的CIO-CDIO培养模式[4]。CEC-CDIO培养模式是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依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提出的,即注重校企合作(College学院,Enterprises企业,Cooperation合作)的与CDIO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人才培养以施工项目为载体,校企合作,设置五个课程板块包括通识课程板块、自然科学基础板块、技术技能板块、职业技能板块和拓展技能板块等,实施“做中学”的教学原则。KSR-CDIO培养模式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建立的培养知识型高技能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即结合CDIO教育模式,提出更高的知识水平(K)、更强的技术能力(S)、更大的社会责任(R)的KSR-CDIO工程教育模式,培养具有突出个人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创新,8个一级能力指标的英文首字母组合构成TOPCARES,即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开放式思维与创新(Open thinking and innovation)、个人职业能力(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态度与习惯(Attitude and manner)、责任感(Responsibility)、价值观(Ethical values)、实践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为社会的贡献(Social contribution by application practice)等。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Perry和Southwell指出,许多学者都承认“跨文化能力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效、恰当地交往的能力”[5]。Lustig和Koester的观点是:“跨文化能力需要合适的动机、足够的知识以及训练有素的行动。”[6]Imahori和Lanigan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外来者和本国人在他们的交际中具备恰当的动机、知识和技能水平,这些要素引向有效的相互关系。”[7]文秋芳教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为交际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并列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之下,共同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变通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对于文化差异的容忍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8]。毕继万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由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组成的必备综合能力。”[9]张红玲认为:将一定的文化和交际知识应用到实际跨文化环境中,并且在心理上不畏惧,积极、主动、愉快地接受挑战,对不同文化表现出欣赏和包容的态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10]。杨盈和庄恩平的观点是: “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全球意识系统、知识能力系统、交际实践能力系统和文化调适能力系统共同组成,它们密不可分、相互交织,共同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框架。”[11]学者们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归纳起来可以从认知、情感、知识、动机、行动等方面进行概述。在认知和知识层面,交际者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要具备本国及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知识。在情感层面,交际者对文化的敏感性、包容性、接纳性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能真正建立起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知。在动机层面,交际者对文化学习能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多样化理论与实践总结,建立基于个人心理模式的动机。在行动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者的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等。从跨文化角度上看,知识、动机、行动构成了跨文化能力。

三、CDIO教育模式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定位

依据CDIO教育模式,它的科学性、教育性和系统性是将其运用到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12]。CDIO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着某些相对应的前提条件,CDIO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工程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外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CDIO教育模式的人才培养从本科一年级至四年级,包含所有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包含12条标准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样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的四年阶段,完成要求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包含13个跨文化能力要素。CDIO并不仅限于工程教育模式,它适合于各个专业教育教学,CDIO模式的引入需要顺应不同的专业要求设计适合于本专业发展的改革模式。采用CDIO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上作一些调整,使其适应CDIO教学管理模式。外语教学基于CDIO倡导的教学模式方法,创新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法,梳理外语教育的跨文化理念和具体的教学结构,将跨文化概念深深植入到日常的外语教学之中。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上,传统教学往往缺乏整体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分类模式,CDIO则提出了能力培养构思、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指导、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结果检验、教学运作等培养模式。在教育理念上,CDIO明确地从整体性和确切性上提出了外语教育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标准。在建立完善的跨文化教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保障CDIO培养模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是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定位目标。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要“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13]。英语专业相关的文化课程应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各门课程都需要从跨文化视角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性和文化敏感性,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风俗、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单从某一篇文章的教学上来说应该从文化意识介绍、文化知识补充、文化背景了解、文化对比学习等方面来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交际能力不仅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还需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革新,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出跨文化交际意识形成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策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要考虑外语教师对异国文化的了解情况和接触外国文化过程中对异国文化吸收、同化、运用和交际的能力。应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不可被预见的知识海洋中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长期不断的终生的学习活动。

四、CDIO教育理念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模式探索

本文以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创新为基础,以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行为框架为出发点,建构了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以教学愿景为依托,以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性人才为目标

英语专业教学过程是学习者直接接受和间接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载体,学习者获得各种交际实践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是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工具,英语专业教学应以教学愿景为依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文化的沟通能力。从教师角度来说,英语人才培养更要以专业教学的国际化现实愿景为依托,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培养能够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外事等各项工作的国际性外语人才。

(二) 构建过程性中西文化教学模式

学习者对本族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间的文化规约需要一个理解和掌握的过程,这就是学习者过程性的认知维度。学习者主观上在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接受和磨合的过程中,需要从主观意愿上有包容的认知态度。学习者对不同文化知识的使用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的能力,在行为上要在具体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改进和调整,这是行为维度的跨文化积累。传统的文化知识教学更多关注异域文化,忽略原语文化;更多关注文化知识的传授,忽略文化交际中情感态度的调整,所以在跨文化教学中应有所创新。在外语教学创新中,教师更应强调把文化作为动态性过程,关注文化学习的过程发展,提供更多的动态开放式教学过程让学生进行探究。过程性文化教学由英国学者Michael Byram等学者提出,认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不应被当作静态的事实性知识来讲授,而应视为动态开放的过程(process)供学生探究[14]。以过程性教学为主要方式,在关注文化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态度情感、行动发展的过程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进行过程性中西文化教学时应形成过程性文化教学链,包括描述中西文化、开展文化研究、撰写学习日志、反思中西文化[15]等,这一模式是中西方文化教学的最佳创新模式。

(三)创新文化课程教学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文化教学体系应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建立系统的教学方案。依据教学大纲和跨文化交际属性,课程教学突出语言文化和语言实践两项内容来培养文化意识能力。在教学体系融合下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将各门课程形成一体化课程体系,各门课程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出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上按照教学大纲构建的要求框架,实施教学方式的转变,各门课程教师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上,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培养为主线,本科一、二年级阶段注重语言知识结构和语言文化课程组合,明确文化学习层次结构的完整性;进入三、四年级阶段完成不同课程结构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交叉,逐渐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文化素养和文化理性思维能力。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加强文化积累和文化沟通能力,达到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四)加强教学活动的课外延伸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文化知识获得的重要途径,课堂之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延伸学习。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外语类期刊、杂志、报刊及一些名著读本、文学作品等来了解异域文化和风土人情,使学生在潜心阅读中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目的语文化交际交流能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如戏剧表演、角色扮演、举办晚会、配音比赛等。这些有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调动他们的灵活性、观察力、交际能力、表现力等。此外,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化教育资源,让学生快捷地了解西方文化的独特性、异域性、开放性。

(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又可称为自我指导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具有责任性,运用元认知策略知识来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监控自己的学习效率,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拓宽自己的学习结构。CDIO教育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应该有较强的“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学习者学会自己管理时间和资源,这正是自主学习的要求所在。跨文化学习中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参与课程设计,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决策,建立独立行动机制,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自主性。创设新的跨文化自主学习模式,建立协商式学习目标,签订学习者自主学习契约等便于形成独立的自主学习框架,营造跨文化学习的语言环境。

五、结语

CDIO教育理念的外语专业教学创新是信息化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迫切需求。外语专业教学的创新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外语专业教学来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交流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基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是构建一体化课程大纲体系,运用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案,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构思、运行模式为主线,创新专业教学模式来最大程度地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效果。CDIO教育理念在外语教学中的成功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交际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外语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3]段庆茹等.CDIO教育模式中国化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p33.

[2]秦丽莉等.以培养“多元文化”意识为导向的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11):p56.

[4]张奇等.高等工程教育CIO-CDIO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p32~34.

[5]Perry L & Southwell L.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skills: Models and approaches[J].Intercultural Education,2011 (6) :p453~466.

[6]Lustig M & Koester J.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p296~298.

[7]Imahori T.& Lanigan M.Relation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89 (3):p269~286.

[8]Wen Q.Globaliz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A].In Tam K & Weiss T (eds.).English and Globalization: Perspectives from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C].Hong Kong: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2004.p169~180.

[9]毕继万.第二语言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外语,2005(1) : p66~70.

[10]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p162.

[11]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p13~21.

[12]李艳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际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13(6):p62.

[1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著.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p3.

[14]Byram,Michael.,A.Nichols&D.Stevens.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Practice[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1.

[15]黄文红.过程性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1):p52.

上一篇:《趣味程序设计之“接纸团”小游戏》教学设计 下一篇:对学校体育节项目设置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