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的培养

时间:2022-10-29 09:49:28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的培养

人类的交流离不开语言,学生的学习更加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学习也离不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

有人认为阅读属于语文的专利,殊不知对数学来说,阅读同等重要。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生中,有许多学生当老师在课堂上读出问题时,他能快速的反应出来,但一旦自己独自做题时,就会恰壳,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数学阅读量少,阅读面窄,缺乏数学阅读的方法及能力时,孩子们恰恰缺少的正是阅读能力。为此,我查阅了《学习的革命》、《哈佛天才》等书籍,给我一个深刻的印象是:成功有效的学习起于成功有效的阅读。数学亦是如此。

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教材编辑们在充分考虑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适时提出数学阅读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要注意让学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要求,抓住重点词语,注意细节变化。如中年级数学练习题中,往往要求“用两种方法”、“用竖式计算”、“保留x位小数”…,只要抓住重点词语,就会顺利地理解题目要求,顺利地解答出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细心、不出差错的习惯。利用数学教材进行数学阅读的培养,是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应该注重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要求学生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会补充问题。如:“元宵节的灯会上,有荷花灯24盏,筒形灯比荷花灯的3倍少10盏,”让学生自己补充问题,通过讨论发现一道题干可以有不止一种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大胆的提出问题,也可以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自然思考也更加周密深广。培养学生有效的数学阅读,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数学知识是前后联系,层层深入的,边读边比较可以使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边读可以在知识形成的初级阶段,把知识进行有效的、有层次的、系统的区分和整理。可以防止概念之间、规律之间、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交流、泛化、滥用,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系统地把握,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数学阅读,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创新思维;也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起数学思维的能力,只有数学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作者单位:河南省清丰县仙庄乡东南小学)

上一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念好“四字经” 下一篇:试论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