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风景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

时间:2022-10-29 09:21:51

马铃薯晚疫病属于真菌病害。是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马铃薯种植区普遍发生,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可以说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马铃薯是五大连池风景区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加强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是五大连池风景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1 五大连池风景区晚疫病发生情况

五大连池风景区年降雨量在300~500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份,晚疫病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开始发病,发病率约30%左右。但也有地域差异,漫岗地发病轻,低洼地块发病重;杂草少的地块发病轻,杂草多的地块发病重;施肥高地块发病轻,施肥低的地块重。晚疫病发表情况与6月上旬至7月中旬的降雨量多少有直接关系,一般降雨量少时发病轻,降雨量多时发病重。晚疫病对品种的敏感性较强,抗晚疫病品种感病轻,反之则重;马铃薯品种间对晚疫病的抗病力有很大差异,一般叶片平滑宽大,叶色黄绿,匍匐型的品种容易感病,叶片小而茸毛多,叶肉厚,颜色深绿的直立型品种比较抗病;叶片表面气孔数目多的品种也容易感病。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时期对晚疫病的抗病力也不一致,一般幼苗期抗病力强,而开花期前后最容易感病。叶片着生部位不同发病率不同,顶叶最抗病,中部次之,底叶最容易感病。

2 晚疫病防治措施与对策

2.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的重要措施,尽量选用地理位置近的育种部门选育的品种,其抗病性强。在黑龙江省中部可选用克山所选育的克新12、克新13等;东北农业大学选育的东农303等。

2.2 建立无病留种地

由于病薯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建立无病留种地。可以减少初期菌源。留种地应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地方,留种地应与大田相距2公里以上。

2.3 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来源;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PH在5.6~7.0之间、地势平坦的沙壤土地或漫岗地,前茬为麦豆茬秋翻地。特别注意避开上年用过长残效农药的地块,以免发生药害,不能选择茄果类作物作前茬,同时合理轮作、间套作;配方施肥,增强抗病性;生长后期培土,减少病菌侵染薯块的机会;在流行年份,提早割蔓,两周后再收薯块,可以减少病菌与薯块接触,降低薯块侵染率。

2.4 严格把好种薯关

2.4.1 选种 选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优质高产、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的脱毒种薯,选好品种后要剔除病、烂、伤薯。

2.4.2 晒种 将马铃薯种薯在平坦的土质场上或院落上摊开,晒种2~3天,忌在水泥地上晒种。

2.4.3 种薯切块时做好切刀消毒 切块时如发现病薯、烂薯,不但应立即扔掉,而且还必须进行切刀消毒,否则切刀传染病毒,大田种植后会大面积发病,影响产量。切刀消毒最经济最方便的方法是沸水消毒。简单的方法是准备两把切刀,在炉火上烧一锅沸水,一把放入沸水中,另一把切块,遇到病薯、烂薯后拿出沸水中切刀,把另一把放入沸水中进行消毒。

2.4.4 药剂拌种 采用药剂拌种如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也可用200倍福尔马林溶液浸种。并在17℃~18℃和80~85%的湿度条件下保持3~5天,使切口木栓化,以避免播后烂块缺苗。

2.5 积极开展田间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

2.5.1 加强病情测报和预防。每年易发病地区,设立发病中心观察圃。在当地常年晚疫病发生季节以前。进行详细调查,特别是气候条件有利发病之后,要每天观察。发现发病中心后。立即拔除中心病株就地深埋,或喷1%的硫酸铜或5%的硫铵杀死中心病株。同时进行全田喷药防治。

2.5.2 药剂防治。防治晚疫病药剂可用有25%的瑞毒霉(甲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500~600倍液,波尔多液1∶1∶2倍液或其他工业化生产的铜制剂,70%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敌菌灵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间隔7~10天喷药1次,共喷2~3次,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应注意轮换用药。晚疫病菌对瑞毒霉已产生抗性的地区,可改用72%的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5.3 根部追施药剂防治。改叶面喷施农药为根外土壤施用。在中心病株出现后,或在现蕾期至开花初期,每亩用瑞毒霉药液200~250克,对水500倍灌根,或结合中耕培土根施瑞毒霉颗粒剂100~250克(含药量1%~2%)。或在苗高12~15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施肥,亩用尿素5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甲霜铜100克,将三者拌匀后追施。根部追施既省工、省药、而且防效高于田间喷药。

上一篇:提高造林质量的几项关键措施 下一篇: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