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10-29 08:29:28

吉林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

近三十年来,吉林省进出口贸易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吉林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吉林省的GDP、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之间存在长期平稳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经济增长对进口总额具有单向影响。因此,吉林省应通过区位优势,发展支柱、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优化贸易结构,提高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产品附加值,并通过加快长吉图先导区建设,打造新型自由贸易区等途径来提高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

[关键词]

吉林省;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752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07(2017

)01010605

[收稿日期]2016-01-24

[作者简介]

文华,男,朝鲜族,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区域经济。(延吉133002)

在过去30年中,中国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财政收入和实力,外汇储备,外贸进出口规模,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中,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国应从企业的贸易战略和政府的贸易政策两方面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革,使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吉林省的进出口贸易问题是吉林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之一,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深化贸易改革,进而提升吉林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利关系,并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以经济增长带动贸易进口,优化贸易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进程,是当下吉林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课题。

一、研究现状综述

经济学家认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国际贸易, 有助于提高各国的专业化与规模化水平, 提高各国的资源利用效率, 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相关研究表明,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如李春顶(2009)利用1978到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和贸易战略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结论。[1](117~124)

臧旭恒、王立平、张继海(2004)的研究发现,中日贸易不仅促进了中国GDP 总量的增长, 而且还通过加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2](29~39)杨秀琴、熊启泉、江华(2005)利用多种计量分析工具, 从总量和增长效应的角度研究了广东进出口与GDP 增长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长期来说, 进口、出口与GDP 存在唯一稳定关系, 出口较进口对经济增长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从短期来说, 进口增长、出口增长都是GDP 增长的Granger原因, 出口增长同时也是进口增长的Granger原因, 进口增长、出口增长都带动了经济增长, 而且进口增长比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有更稳定、更紧密的联系。[3](71~77)

彭斯达、陈继勇、杨余(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口贸易、出口贸易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大, 而且进口还是推动我国出口的重要原因; 第二, 我国投入品的进口和出口以及消费品的出口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但投入品的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大, 而消费品的进口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 第三, 我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但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比加工贸易要显著得多。[4](3~8)

章安平(2010)运用协整理论与Granger 因果检验方法对浙江、江苏两省贸易方式与经济增长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浙江模式”与“苏南模式”在外贸领域的存在。说明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实现江苏省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正视的问题。[5](50~58)因此,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有助于经济增长,并且外贸商品结构和方式会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上的研究表明,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有很强的相关性,相互之间有稳定的因果关系。但不同地区的结果也不一样。以上研究虽然深入分析了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但对于吉林省的具体情况涉及甚少,没有能够提出具体而有效的政策措施。因此,本文将利用吉林省30年来的面板数据用计量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吉林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吉林省经济增长与进出口贸易现状

(一)吉林省经济发展现状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工业基础雄厚,第一、第二产业都具有自己的优势,并且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等多项优惠政策,发展潜力巨大。

近30年来,吉林省经济飞速发展,GDP由1982年的121.67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11939.24亿元,上升98.13倍。

1982年至2004年间吉林省GDP发展平稳,自2004年之后,吉林省经济发展速度增快,2011年吉林省GDP突破10000亿元。

在吉林省的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最大,占吉林省GDP的53%,其次是第三产业,达到GDP总数的35%,第一产业占GDP总量的12%。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12年吉林省第一产业贡献率为5.6%,拉动率为12%;第二产业贡献率为61.9%(其中工业占据54.7%),拉动率为7.4%(其中工业占据6.6%);第三产业贡献率32.5%,拉动率3.9%。由此可见,吉林省GDP增长以第二产业的发展为主要支撑,其中工业发展对GDP的增长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第一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

(二)吉林省进出口贸易现状

近20年间,吉林省进出口贸易不断发展,贸易出口量不断增加,从1992年的74.4865亿元至2012年的377.6573|元,上升了5倍。

2012年吉林省全部企业贸易出口总值达598269万美元,在全部企业出口贸易方式中,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其中,2012年吉林省企业一般贸易出口总值达380650万美元,占整个企业出口贸易的63.6%,加工贸易出口总值达135888万美元,占整个企业出口贸易的22.7%,加工贸易中以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为主,分别达到46317万美元和89570万美元。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类贸易出口额最大,高达60145万美元,占据出口总值的10.05%。胶合板及类似多层板,汽车(包括整套散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等亦在出口贸易总值中占据较高比例,分别为5.7%、4.2%和3.8%。

2012年吉林省全部企业贸易进口总值达1858902万美元,在全部企业进口贸易方式中,以一般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所占比例最大,其中2012年吉林省企业一般贸易进口总值达1713771万美元,占整个企业进口贸易的92.2%,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总值达68423万美元,占整个企业进口贸易的3.7%,加工贸易进口总值达52736万美元,占整个企业进口贸易的2.8%。其中汽车(包括整套散件)进口额最大,高达505492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27.2%,汽车零件进口额亦高达440984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23.8%。

三、吉林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样本数据的选取

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数据为吉林省1982年―2012年间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总额、进出口贸易出口总额EX、进出口贸易进口总额IM。数据均取自《2013吉林统计年鉴》,单位统一为亿元人民币。首先对样本进行消除异方差,从而得到平稳序列,对已有的样本取对数,并且分别表示为LnGDP、LnIM、LnEX。

这三个变量分别从1982年的4801312462,-0133531393,0933929848上升为2012年的9387585733,7067687982,5933987171,且变动方向大致一致,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必须通过相应的检验方法(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单位根检验

在对时间序列进行计量分析之前,首先要确定所选取的时间序列是否平稳,以避免“伪回归”的出现,但是在现实之中很难提取平稳的经济数据,所以通过对时间序列进行差分的方法将其平稳化,满足对其进行回归的要求。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的方法对吉林省近30年的GDP与进出口总值进行相关分析与检验。在此采取恩格尔-格兰杰发对数据进行检验,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在此选用ADF检验。

运用Eviews软件对三组数据进行ADF检验,分别对LnEX、LnGDP、lnIM一阶时间序列和二阶时间序列进行检验:

由于LnEX的ADF Test Statistic=-3.202943,LnGDP的ADF Test Statistic=-3.642314均小于5%Critical Value,大于1%Critical Value,lnim的ADF Test Statistic=-3.927541,小于1%CriticalValue,并且阶数相同,所以表明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

(三)协整检验

由于LnEX、LnGDP、lnIM三组数据在进行ADF检验中均小于临界值,所以为了验证吉林省的进出口总值与GDP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运用OLS法估计长期均衡模型,在本次试验中将之后阶数选定为1,并且估计出协整方程为:

LNGDP = 0.9456445508*LNIM - 0.4917720984*LNEX + 5.272171197

其中R-squared=0.943986,F-statistic=235.9391, Prob(F-statistic)=0,所以此回归拟合度较好,且模型显著,若两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则残差项稳定,通过ADF方法对残差项进行检验: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由于残差的ADF Test Statistic=-4.621954小于 5%Critical Value=-2.9705,则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LnGDP与LnEX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

(四) Granger因果检验

在确定了滞后变量为1的基础上,LnEX、LnGDP、lnIM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后,为了检验LnEX、LnGDP、lnIM三组数据的因果关系,进行滞变量为1的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结果:

根据检验结果,只有GDP与IM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是进口的原因,除此之外,GDP与出口总额相互无因果关系。其中GDP与进口额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进口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四、相关结果与政策建议

(一)相关结果

第一,吉林省出口Q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关系较小。根据所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吉林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吉林省的经济不属于出口贸易型的增长类型,虽然吉林省的出口贸易额与出口总额在时间序列上看是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是由于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结构关联度较低的原因,吉林省经济增长与出口贸易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吉林省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特点为劳动密集型、附加值较低的粗放型产业,虽然在出口总量上拥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贸易结构的不合理,无法为吉林省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做出健康、持续的贡献。2012年吉林省企业一般贸易出口总值达380650万美元,占整个企业出口贸易的63.6%,加工贸易出口总值达135888万美元,占整个企业出口贸易的22.7%,服装及衣着附件类贸易出口额在出口项目中所占比重最大。吉林省的支柱产业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也并没有得到发挥,整体上吉林省出口贸易与主导产业增长关联性不大,区域优势并未得到足够的开发。

第二,吉林省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足。根据检验结果发现,吉林省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不存在双向的促进作用,出口贸易并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吉林省经济发展中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的缺失导致经济发展中的自主性不足,对外技术的依赖性较大,其中在2012年吉林省的进口项目中,汽车(包括整套散件)进口额最大,高达505492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27.2%,汽车零件进口额亦高达440984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23.8%。而在相同项目的出口中,汽车(包括整套散件)出口总额仅为25297万美元,汽车零件出口额仅为14123万美元。所以,吉林省的支柱产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并未展现出优势,还停留在加工贸易的低附加值阶段。

第三,吉林省经济增长对进口贸易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根据检验结果能够发现,吉林省经济增长是进口贸易的原因。吉林省的经济增长为进口贸易提供了资本,同时吉林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结构为进口贸易提供了需求市场,但是吉林省进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结构关联性不大。

(二)政策建议

第一,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支柱产业,调整贸易结构。支柱产业是在区域内具有先导性特征的、对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推动作用的产业,在区域内能够起到增长极的辐射作用,对整个地区进行横向与纵向多层次诱导与促进。吉林省传统的支柱产业为汽车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产业以及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对于这些产业,吉林省应立足于区位优势,在原有的技术、劳动力的基础上,加大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未来成长产业的扶持力度,打造自主品牌,为提供生产资料的各个部门提供更为广泛的需求市场,并且通过对支柱产业的改革,以辐射的方式对全省范围内各地区、行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进行影响,适当控制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使生产方式由粗放型转移到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轨道上来。

第二,深化经济结构改革,以规模化生产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附加值。我省出口产品多为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或是缺少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低附加值制成品,所以只能通过加工贸易提高进出口贸易额。这不仅导致我省出口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缺乏竞争力,还限制了区域内产业与贸易的发展前景。所以,吉林省唯有从政府层面构建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建立企业技术进步机制,进行企业的规模化生产,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进而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生存与发展。此外,还应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进行结构升级,提高生产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吸引高新技术型人才和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从比较优势出发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发展,依托我们的优势逐步发展能够走向世界的重量级跨国企业。同时,还需要持续发展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打造自由度更高的竞争市场,淘汰粗放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使市场内资本向新型科技企业集中,形成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贸易竞争力。

第三,加速长吉图先导区建设,打造新型自由贸易区。吉林省地处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图们江地区是我国距离日本海最近的水上通道,加速长吉图先导区建设进程,对吉林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发展至关重要。吉林省具有五大支柱产业,是长吉图先导区的有力的腹地支撑,但是由于市场自由程度与运输通道的限制,吉林省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并没有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进出口贸易与净增长的协调性亦是欠缺。因此,吉林省应积极推动对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经济发展有利的进出口贸易,积极建设长吉图国际大通道,积极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应对新型低碳贸易壁垒,以技术创新推进低碳贸易的健康发展。在未来长吉图先导区的建设中,不仅应着力打开吉林省进出口贸易和物流通道,还应将其作为深化贸易政策改革的契机,进而构建更高层次的综合保税区、跨经济合作区、自由贸易区、次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以此加速新型自由贸易市场的形成和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春:《出口与增长:中国三十年经实证(1978-2008)》,《财经科学》,2009年第5期。

[2] 臧旭恒,王立平,张继海:《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3] 杨秀琴,熊启泉,江华:《广东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4] 彭斯达,陈继勇,杨余:《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方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比较》,《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3期。

[5] 章安平:《贸易方式转变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江浙两省模式的对比》,《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9期。

上一篇:“VB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认识实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