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声载道为哪般?

时间:2022-10-29 08:21:49

现代生活向我们灌输着源源不断的怨恨感,而怨恨一旦生根发芽,对你的心灵和身体都没有任何益处。WH和你一起探究如何打破这个消极的习惯。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疑虑:是不是我们所有人都感到生活很苦涩?你甚至无须费力就能估算出苦涩的总量了。似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薪酬福利不满足,抱怨自己的老板不够慷慨,在生活里没有幸福感。连新陈代谢变慢都让你烦恼不已。

怨愤感看似无所不在,就像墨水滴进清水里一样迅速扩散。我们吞下苦涩,搅得我们心烦意乱。

精神治疗医师CharlotteDunsby-Ferguson博士解释道:“怨愤的本质是令人上瘾的。怨愤感来自于不公正的感觉,所以你要寻求维护,在头脑里不停地循环播放情绪和事件。”可能你会认为你不至于这样,但是你要仔细地想一想,因檎舛疾皇鞘裁淳天动地的大事。比如,一周前你的上级突然发了一封简短的电子邮件,一周后你还在反复品味里面的措辞不明所以;比如,你不停地跟别人重复讲述一次争端,因为你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这确实不是你的过失。

当你在社交网络上偷窥前男友的更新,只为了看看他的现任女友是何方神圣时,你是否感觉到了百爪挠心的被刺痛感?

在这一点上,你并不孤单。微小的、潜伏的愤恨感四处流窜,远比你想象中扩散得更快。

我们走向愤恨感的顶峰,而专家们了解这究竟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何等伤害:就像长期压力或者压力所造成的伤害一样,愤恨感会对免疫力和精神造成同等的损害。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CaW Cooper解释道:“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作为一种应对策略,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你能做的最无益的事,而这也是造成愤恨感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最终你的情绪还是会失控,但是这通常不会针对你真正怨怼的对象,这会给你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或者你就会生病。”

但是,在探究那些后果之前,让你陷入这个旋涡的原因也值得探讨。

问题根源

不出所料,你可以从埋怨父母开始。与他们古板的养育方式不同,我们20世纪后期的童年是在积极的鼓励中建立的,“每个人都是赢家”和“越努力越幸运”的信念鼓舞着我们这一代。于是,我们的成年生活难免会有些挫败感。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心理学家AnnMacaskill教授说:“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被教导,认为世界是公平的。但这些奠定了日后失望的基础。”

如今,这些期待和科技带来的社会转变相结合了。在现今的社交网络上,太多的实时动态被发上来,这是我们新世纪科技病的祸端。但是,当科技带来愤恨感,这变成了情绪上的陷阱。Cooper说:“社交网络让我们更容易把自己和别人做比较了。这些比较会降低自我满足感,种下愤恨的种子。”这是因为当你不自信的时候,你会对伤害更敏锐。更糟糕的是,我们无法用往常的方法来应对这些伤害。曾几何时,你和某个人分手了,或者是和朋友、合作伙伴分道扬镳了,你永远不必再见到这个人了。现在,你可以经常在社交网络上重新“拜访”他们,联系从未间断。

烦恼的小事

有五件小事足以让人恼羞成怒。

八卦者

你宁可爬上七层楼,也不愿意和好事者乘同一部电梯,听他说一些无聊的闲话。

孩子

社交网络上的灾难。另外还会毁掉婚礼、你的身体和周末在餐厅里吃的一顿午饭。

走路慢腾腾的人

消磨掉你所有的意志力,让你想要从后面给他们一拳。

周五晚上去哪里玩?

你只想在电视机前吃零食、看综艺,别人问得实在是太多了。

过于殷勤的服务员

拜托,放下盘子就走吧你不想客套寒暄。

我们都在煽风点火,却缺乏灭火的能力。在网上监视别人的活动时,太容易滋生愤恨感了。如果你已经对社交网络感到怨愤了,那么你也在反反复复地灌溉这种感觉。

科技还摧毁着我们的情绪商数(简称“情商”)。Cooper说:“我们的眼神交流越来越少了。当你无法与人面对面地交流,你就无法捕捉到社交线索和意愿,于是你就更容易误读社交情境。”一个明显随口一说的玩笑话,会在电子邮件中显得十分刻薄。当朋友发短信来,在最后一刻要求取消原定计划,你感受不到她声音中的紧迫感和诚意。所以你会做何反应?你会自己愤愤不平,筑起无声愤恨的围墙,而不是喝杯咖啡聊聊天,或者打电话交流。

当然,我们都对苦涩感时常占了上风而感到羞愧。但是,我们需要把这种感觉杀死在萌芽状态,这是有原因的。专家们指出,当你对某一事物产生怨怼,这就像打开了防洪闸门。Cooper说:“久而久之,你会对冷落怠慢变得异常敏感。这会变成过度敏感的恶性循环,助长了现有的潜在不满足和悲观情绪。”所以,如果你已经有了很重的怨愤情绪,你甚至无法对在火车上坐到你对面空位上的陌生人表示友善。简单来说,你会不知不觉地陷入受害者心理。

Macaskill说:“起先,人们会表示同情。但是当人们受够了你的受害者姿态,同情感就会消失,这会让你对没人在意的事情感到更苦涩。”

正确对待

正是这种有害的本质让德国精神病学家MichaelLinden博士创造出了“创伤后愤懑障碍”一词,用来描述当愤恨感根深蒂固时,会对身体造成长期的影响。就像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会久久无法散去、让生活时刻处于危机之中一样,创伤后愤懑障碍会让你的信念体系时刻遭到攻击。Macas kill说:“创伤后愤懑障碍的患者会认为全世界都对他们不公平。对于这些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的存在方式。怨愤成为了他们人格中的一部分。”

上一篇:一日日一苹果真能健康? 下一篇:孕育本喜事,焦虑缘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