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呈现

时间:2022-10-29 07:55:15

“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呈现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在不同学科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本文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学科相关典型课例为例,系统阐述“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有效呈现方式和价值。

本文以安师大附属小学科学学科为例谈“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在科学课堂中的有效呈现。

一、套用“一般模式”直接呈现

教学形式应服务教学目标。“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呈F,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要求,遵从于模式化教学,套用“一般模式”直接呈现,合理做到“以形会意”。目前,“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已经在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将教学模式固化为,学习目标、学习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享交流和当堂检测六个环节。可以说对于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生本课堂”的形态,但这样的“形”对于其他技能学科而言,如果不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内容需要,单纯一味地生搬硬套,容易失去小学科学课堂的本真。所以,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中呈现“生本课堂”的“一般模式”应为学习目标、学习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享交流和当堂验证共六个环节。比如,四年级下册《动物的卵》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指导,让学生结合课本34页中的相关图文资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再到分享交流解决动物的卵的构造这一教学重点;再如,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一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指导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方法,接着让学生结合课本以及教师给予的不同宽度和厚度的自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然后在组织大家分享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现场验证,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比较得出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这个知识结论。

二、选用“一般模式”巧妙呈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告诉我们适合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呈现应不束缚于模式化教学,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要求选用“一般模式”中的环节,巧妙做到“以形传神”。因此,科学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时要坚持做到因课而论,对于不能直接呈现“一般模式”的课程可以采用“一般模式”的巧妙呈现。这种巧妙呈现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四年级上册((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教学,就不适合直接出现学习目标和学习指导这两个环节,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可以直接去除这两个环节,而应开门见山直接出示“怎样才能知道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个问题;又比如,四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岩石》的课堂教学,开始要学生观察、描述岩石时,就不需要结合课本出示的几句简单的问句和一句野外采集安全提示来设计安排自主学习的环节;再如,五年级上册《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的课程内容设置,就要求学生先进行自制太阳能热水器的交流展示,接着进行检验分组合作检验,再到交流分享制作经验,这种由分享交流到实验验证再到分享交流的环节设计也是未尝不可;再或者,六年级下册《在星空中(二)》的课程设计,就是在《在星空中(一)》的课堂学习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收集相关星座资料,开展交流会让学生直接分享交流相关星空知识,而不需要在之前加入学习目标、学习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等环节。

三、弃用“一般模式”灵活呈现

“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呈现,还应持有不拘泥于模式化教学的态度,这需要教师面对一些不适宜用“生本课堂”教学理念下的“一般模式”进行教学时,能根据课程内容要求灵活做到“以神达意”。我们不能为了“形”而绑架学生跟着一起搞形式化,这样就彻底违背了其“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所在。因为“生本课堂”教学理念没有也不能够形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教学模式,其本身应更注重于理念内涵的特点,而不是刻意强调形式的存在。所以教师在利用“生本课堂”教学理念设计小学科学教学,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特点,不拘泥于形式存在,应重在凸显“生本课堂”的内涵所在,从而灵活达到“以神达意”的课堂境界。比如,六年级下册《昼夜交替现象》一课,就是一节不拘泥于“生本课堂”的一般模式化教学形式的典型课例。该课例的任务目标是建立在学生认真思考基础上,通过大胆假设、合作讨论和实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看法,强调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训练以及形成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本单元后续探究学习做好铺垫,而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所以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指导等环节形式在课前、课中出示就凸显多余,同时还耽误后面大胆假设、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和实验验证的有限而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面对这样的典型课例,需要教师大胆发掘教材,做到整个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建立在“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由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发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学生敢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假说,到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再通过各自的实验结论得出大家的假说只是暂时正确的假说,最后从实验现象自然感悟出原来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是一个需要反复思考、验证,再思考、再验证的坚持过程。可以说这样充满了灵动与生机的课堂教学流程是在“高度尊重学生”和“全面依靠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天生的学习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也是“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一种有效呈现方式。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安徽]

上一篇:缤纷色彩 冬日童话 下一篇:把教学置于有特点的文化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