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遗体捐献

时间:2022-10-29 05:45:59

【摘要】新疆医科大学解剖实验室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通过捐献遗体进行人体解剖,可以帮助了解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方法、死亡原因,看到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另外,学生入学后第一门医学基础课...

新疆的遗体捐献工作只是处在一个初级阶段,自愿登记无偿捐献遗体的人为数不多,并且在捐献者身后,经过公证的对自己身体处置的这份期待却只能交给第三方实现,往往因为第三方的不理解,遭遇了落实危机。

2005年11月15日上午,家住乌鲁木齐沙区的一对老夫妻来到了乌鲁木齐市第二公证处,完成了进行遗体捐献自己所能走的最后一步:进行关于遗体捐献的遗嘱的公证。老太太今年67岁,老汉今年74岁,身体都很健康,他们告诉记者:遗体捐献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愿望,作为为新疆献了青春献子孙的一代人,他们想再为新疆尽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遗体捐献”对于医学试验教学以及临床器官移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新疆,自古以来“死后留全尸”的意识根深蒂固,似乎只有如此才能算做善终。因此能如这对年逾古稀的老人那样坦然处理“身后事”,慷慨捐献出遗体的只是凤毛麟角。记者近日对我区的遗体捐献状况做了一些调查。

现状篇:

A尸源不够

新疆医科大学解剖实验室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通过捐献遗体进行人体解剖,可以帮助了解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方法、死亡原因,看到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另外,学生入学后第一门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如不通过具体尸体解剖,学生对人体具体结构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只停留在画面上,可以想象,一个外科医生在做手术前如不经过人体解剖的尝试,怎么能胜任手术台上的手术?

目前,新疆医科大学的人体标本还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按照教学要求,医学本科的学生应该是2至3人实习解剖一具尸体,在内地的医科类大学,平均8个学生可以解剖一具人体标本,而在新疆,达到这个标准根本是奢望。在新疆医科大学,一个老师示教一个人体标本,一个班30多个学生只能看看。通常情况下,一具血管神经都比较清晰的标本是大三学生看完后,经过修修补补大一的学生接着看。这些人体标本大都是学校从内地买回来的,成本很高,运输过程也很复杂。人体标本不能上火车,只能靠汽车运输,每经过一个地方都得和当地的民政、公安部门协调,因此近几年,该校没有购进新的人体标本。

B捐献者少

在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记者了解到:目前新疆的遗体捐献工作只在乌鲁木齐市范围内进行,由乌鲁木齐红十字会负责。自1997年开展此项工作以来,捐献工作几乎处于尴尬的停滞状态。1997年至1999年,仅有7人登记愿意捐献遗体。截止目前,全市有331位市民进行了自愿捐献遗体的登记,成功捐献遗体的只有21例。

C遗体捐献程序

在乌鲁木齐,有捐献意愿的人,首先,应该携带居民身份证到乌市红十字会填写《遗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填写时要征得配偶及直系亲属同意,并指定两名执行人(直系亲属)。

随后,捐献人和执行人携带身份证、捐献者申请书、遗体捐献登记表前往指定的公证处免费办理公证和登记手续。

执行人要在捐献人过世后及时与市红十字会联系。红十字会为捐献者颁发捐献证书。

志愿捐献遗体者去世后,执行人在医院办理死亡证明并于三日之内到户籍地派出所办理户口注销手续,然后与登记站或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商谈接受遗体的有关事宜。执行人因故不能执行的,捐献者生前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居(村)委会可以及时通知登记站。

困境篇

遗体捐献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工作,它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相关的法律条文制定、司法公证、建纪念林、接收管理和使用遗体、使用后遗体的处理等工作,涉及到许多行业和部门,因此遗体捐献面临的困难很多。

A观念上的不认同

记者和身边的人聊起了有关遗体捐献的话题,“好好的,干吗说这么吓人的问题?”大家不约而同的反应道,然后觉得很晦气走开了,一位勉强接受采访的受访者的回答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受访者

姓名:王强

年龄:26

职业:技术员

学历:本科

记者:如果你的父母身前有捐献遗体的遗愿,你会支持他们吗?

王强:如果是无偿捐献的,我想我会支持的。

记者:不怕周围的人知道后说你不孝顺吗?

王强:这样的事情不会让别人知道的,再说只有尊重父母的遗愿才是真的孝顺。

记者:如果是你自己,你愿不愿意捐献自己的遗体呢?

王强:我不会的,人都死了,捐献了遗体对自己又没有好处,连个全尸也留不下。

和张某不同的是,32岁的余女士对遗体捐献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在采访中她告诉记者,如果是用自己的器官去救人,她愿意,这样可以让她的生命延续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是用于医学解剖教学,她绝对不会同意,她不想在身后留不下全尸。

说起对遗体捐献的不认同,一位从事多年医嘱公证的工作人员颇有感触的告诉记者:我就遇到过帮父亲完成捐献遗愿后,迫于周围人的质疑而反悔的人,他天天跑到医科大学去要人,原因就是父亲死后没有开追悼会,亲朋好友都来问,得知老人的遗体捐献后,一时流言蜚语四起,让他的心理压力很大。

B渠道上的不畅通

由于这项工作在乌鲁木齐起步较晚,目前我区的遗体捐献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在采访中。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的卓亚告诉记者:遗体捐献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受医疗条件、经济水平的限制,我区大部分医院还不具备接收遗体的条件,目前全区只有新疆医科大学可以接收捐献的遗体;其次,由于存在遗体异地转运困难的问题,前来办理捐献登记的必须是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最后,接受的遗体主要供医学院的学生进行教学解剖和病理解剖学习,还不能达到用于器官移植的水平。

此外,为捐献者家属建一个可以凭吊哀思的纪念林也是遗体捐献中急需解决的一件大事。每逢清明节快来临的时候,新疆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许多为亲人捐献过遗体的受委托人会来咨询纪念林的事,也有人会在教研室前烧纸钱。

C法制上不健全

1、 无地方性法规

虽然2001年我区已经拟定《乌鲁木齐市志愿捐献遗体管理暂行办法》的草案,但一直都没有正式实施,遗体捐献的长期发展没有一部地方性法规做保障,接收单位和捐献个人都会有顾虑。

2、 公证过的期待也无强制性

在乌鲁木齐市第二公证处办理遗体公证业务近4年的张丽告诉记者,乌鲁木齐的遗体捐献工作从1997年就开始了,但遗体捐献的公证一直没有跟上,在这期间有一百多人填写了申请表,但是遗愿难以实现,其中有一些捐献者的亲属不理解或怕别人说闲话,甚至为难有关部门执行遗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1年12月,经过多方协调遗体捐献的遗嘱免费公证工作才正式启动,大家都希望就捐献遗体的遗嘱予以公证,可以赋予其法律效力。

目前,公证工作已经逐渐步入正规,至今共公证了150余人。那是不是和大家期望的一样公证后的捐献遗嘱就容易落实了呢?

张丽也道出了其中的真谛:遗体捐献的公证和一般遗嘱公证的程序是没有区别的,要说不同的话,一般的遗嘱是针对人身后财产,公证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一定可以实现。而遗体捐献的公证只是针对人的一种意愿,公证的是一种人的期待权,是虚的,能不能实现还是个未知数。登记、公证过的人身后不被委托人捐献遗体的人很多,因为捐献者身后,他的委托人并没有及时通知红十字会,我们是没有办法知道的。我曾经就碰到过这样的例子。有一位老人在填写了遗体捐献的登记表后,他的子女并不同意,老人就绝食,子女没办法只好在遗体捐献登记表上签了字,也带着老人来公证了,公证时子女就告诉工作人员,先这么着吧,先让老人高兴要紧,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象这样的人虽然登记捐献遗体了,落实确实还是个问题。

张丽还告诉记者,严格意义上讲,遗体捐献是一种赠与行为,其继承人应当遵照被继承人的遗愿履行捐献协议。但协议捐赠的是特殊物,且协议须等捐赠一方主体消失后,由第三方履行,所以不能认为遗体捐赠协议具有公益性或已经公证就有强制力。

前景篇

全社会理解支持是我们的目标

说起遗体捐献的未来,张丽感慨道:遗体捐赠首先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不能强制执行,只能通过加强宣传力度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改变人们对遗体捐献的观念来逐步实现。

目前,遗体捐献正在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来进行遗体捐献登记的人多了起来。相关部门为了让这项工作走向正规化、法制化、人性化轨道不断地做着努力。遗体捐献地方性法规的出台被提上日程,遗体捐献纪念林的建设也在筹备中……。然而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它既然不能去强制执行,只有靠大家自发自愿,又因为捐献的特殊性,仅仅是捐献人的自发自愿还远远不够,如何让最后的力量真正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深思的问题。

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的卓亚这样说:做好遗体捐献工作,使全社会理解支持是我们的目标。个人遗体捐献,不仅能供医学研究,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还可利用遗体器官治病救人,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遗体捐献还有利环保,有利于创建节约型社会。捐献遗体不需要火化,而减少了火化过程中能源利用及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减免丧葬坟地,减轻农村办理丧葬负担,这些都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有利因素。然而,由于家庭的不配合和社会上的不理解,真正意义上的捐献在新疆还很少,因此使更多的人认可我们的工作,让理解与支持成为推动最后力量的实现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神童”艾和塔木江:11岁的男子汉 下一篇:新疆:正在隆升的经济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