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式到场域:一节口语交际课的华丽转身

时间:2022-10-29 05:33:46

从点式到场域:一节口语交际课的华丽转身

点式教学,是点对点的教学,如一对一的问答、一对一的互动等。场域教学,是一对多、多对多的网络式互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特定场域。口语交际教学具有开放、多元、联动的特点,应在一种和谐互动、全员参与的场域中进行。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学会鼓励》时,便亲历了从试课时的“点式”教学到展示课中的“场域”交际,收获颇多。

一、话题引入:从单一对话到场景共融

1.试课时的单一问答,把对话带入“尴尬”

试课时的“话题引入”环节,笔者这样设计:老师心中也有许多委屈、伤心、遗憾的事情,大家想听听吗?同学们能给老师一些安慰和鼓励吗?由于这是成人世界里的事,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参与交流时,就像是在“回答问题”,场面比较尴尬。

2.展示中的场景对话,把交际引向“热聊”

展示课中,笔者将此环节改为: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委屈、伤心的事情,如果能敞开心扉,向别人诉说,并能得到别人的鼓励,我们的心情就不会那么沮丧了。今天,老师想请四位嘉宾,来到台前与大家聊一聊成长中遇到的伤心事(台上备好五把椅子),台下同学可以给嘉宾一些鼓励。舞台场景经过了布置,课堂便有了现场感。台上嘉宾在老师的调控之下,表达出了真情实感。有个孩子提到父母离异的事,伤心地哭了。小嘉宾与“观众”见此情景,积极地为她送上了温情的安慰和鼓励。

多维互动的现实场景,取代了一对一的师生对话,让交流有了现场感,形成了一定的对话场域,把点式交流的尴尬转变成了场域交际的热聊,话题引入环节得以华丽转身。

二、情景鼓励:从单组展示到多维交织

1.试课中的单组表演,把情景变成了“复现”

本节课,教材提供了三个话题情境。试课的时候,笔者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表演”这三个情境,然后请三组分别进行展示。教后反思,这样的组织策略,只能让参与“展示”的三组同学得到锻炼,其他的学生只是“看客”,交际的密度、广度不够。同时,情景的表演,只是单纯地“复现”书中提供的三个话题,没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显得单薄而拘敛。

2.展示中的多维交织,把情景延展为“创演”

展示课中,笔者在这个环节融入了比赛、评价、话题延伸等教学元素,台上的表演与台下的互动参与弥补了试课中的不足。“情景汇报”中,同样请三组同学分别表演三个情景,但引入了竞赛模式,看看哪组同学演得最好。在每组“展示”完毕后,同学之间要互相进行评价。再选出“冠军”组,让冠军组的同学现场鼓励亚军、季军组的同学。在每组展示、评价完毕后,还要适当地拓展话题范围。如,刚才这组表演的是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别人鼓励的时候的情景,你在学习上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如此一来,就把一个问题引申为一类问题,学生参与度大幅提升,形成了多维、网状的交际场面。

表演竞赛、多维评价与话题拓展的介入,使试课中的单组表演提升为多维交织的现场“创演”,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三、表达提升:从同伴应对到团队合作

1.试课中的小组交流,小范围的同伴应对

试课中,笔者在表达提升环节仅仅安排了小组内的交际活动。由组长安排组员轮流说出自己遇到过的不开心的事,其他组员认真听,表面上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但小组的范围过小,学生之间比较熟悉,很难有新鲜的话题,学生现场的应对能力、综合的交际素养都得不到提升。

2.展示中的团队合作,大范围的现场互动

展示课中,笔者增加了组内选拔、现场组团、随机应对等内容,形成了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的交际场域,效果非常好。在小组交流活动后,要求各组分别推选一位小组“最佳鼓励”,然后现场“组团”,冠名曰“信心加油站”,集体到台上和观众互动,给予大家现场鼓励。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支持者、调控者,形成多维互动、网状交流的场面。

从“点式”跃升为“场域”的交际,须着眼建构网状、多维的互动场景,把一个情景或问题的对话延展为一类问题的对话,把单组的展示互动变成组间的多元互动,把组内的小范围活动拓展为团队与群体的现场面对面活动。此外,教师要做好主持人,努力建构多元开放、和谐互动的交际氛围,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华丽转身。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张湾七里小学)

上一篇:“黑五”完败于“双十一” 下一篇:高中物理家庭作业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