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10-29 05:27:47

浅论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对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即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以增加课堂的活力,切实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本文对如何改进课堂提问,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堂改革;效率质量;提高方法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在促进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学会自主探求知识方面上狠下功夫。笔者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改进课堂提问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要注意定向点拨,启发思维

“定向”,即确定方向和目标;“点拨”,即指点、启发和开导。定向、点拨,就是教师作为“指路人”和“引导人”,让学生的思路、回答朝向教师要求的目标发展。教师的要求、确定了的方向,就是提问前已设计好的该问题的答案,或者叫正确结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提问,事先应准备好一个明确的答案及怎样给以引导评价。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要紧紧围绕着问题,对东拉西扯、节外生枝、离题较远的回答,教师要导向引导、及时点拨,诱发学生的思路步步触及问题的实质,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要注意转换点拨,做到举一反三

“转换”即改变、改换,换一个话题,从另一个角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较难的问题迟迟不能回答,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盘托出,可以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或举一个其相似的事物作比较,以便创造一个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条件,然后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

如,在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时,我向学生提出问题:“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为什么两者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一问题一筹莫展。这时,教师用生活中的建筑物打比方:用同一种规格的砖而用不同的方法堆砌,譬如:墙壁是“打斗”(中间是空的)堆砌的,柱子是踏扁堆砌的,试问墙壁与柱子的牢固程度相同吗?其原因是什么?学生都能回答:柱子比墙壁坚固,因为其砖头的堆砌方法不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顺利地得出“金刚石与石墨中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其物理性质也不同”的结论。由此,教师进一步问:“氧气(O2)和臭氧(O3),CO和CO2为什么其化学性质不同?”学生作答,问题的答案迎刃而解――组成物质的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不同。

转换点拨,举一反三,关键要把“一”举好。这里的“一”表示的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又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学生从教师点拨的一点中,能推想到二点、三点等,从一个问题中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从一种分析中,得到更多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善于动脑,能够联想的习惯。

三、要注意由此及彼,进行知识的联系与迁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常常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表明学生对所提问题还不明白,要求教师善用由此及彼、联系迁移,通过架桥铺路,诱使学生把解决此问题的知识、方法或思路用于解决彼问题,使学生温故知新,触类旁通。如在总结气体的制取方法时,我为学生出了这样一道信息给予题: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块状固体)跟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H2S)。硫化氢能溶于水生成氢硫酸,硫化氢比空气重。试问:(1)制取硫化氢气体时应选用如下何种发生器装置?(2)收集硫化氢气体时应选用如下何种方法?A、B、C、D。在学生探讨这个问题前,教师先结合以往所学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制取方法,思考以下问题:a.制取硫化氢能否选用与制取氧气相同的实验装置?为什么?b.制取硫化氢能否选用与制取氢气相同的实验装置?为什么?c.制取硫化氢能否选用与制取二氧化碳相同的实验装置?为什么?学生通过由此及彼、联系迁移,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很快地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要注意激发鼓励,情绪诱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是一件动脑思考的事。可是往往有一部分学生不善动脑,不愿回答或不敢回答。教师一问就“冷场”。有的学生把头低得低低的,唯恐叫到自己;有的学生的目光不敢与教师对视;还有的学生不好意思举手回答,怕回答错了遭老师、同学耻笑;又有的学生勉强站起来,低头弯腰,声音含糊。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善于激将,向学生挑“战”,鼓励他们大胆地回答问题。可以用期待、信任的目光,暗示学生“你能行”;可以用热情诚恳的话语,“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能回答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难住我们了?!谁敢站起来试一试?”“谁能站到台前给大家讲一讲。”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尽量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让他们放大胆量,不要理睬说错了别人会耻笑,要树立学生信心。教师还要鼓励其他同学补充、校正,激励学生在相互争论中得到结论。

五、要注意分解问题,化整为零

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的综合性的大问题,或因含义深奥,或因包容量大,学生往往一下子摸不着头绪,“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以大领小,从小到大。回答了诸多小问题,再综合探索大问题。

六、要注意直观提示,表情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遇到障碍时,想说说不出,有时说出来的又不是自己想要回答的。教师应针对这种情况,运用直观手段提示,也可用眼神、手势、比喻等进行必要的暗示、提醒,这样可充分展开学生的想象。如,在教“分子运动”这一观点时,我问学生:“一杯酒精和一杯水混合后够不够两杯?(两杯的容积相同)”学生一时显得很惊奇,道理也不大想得通。于是我就可以打个比方:“一碗芝麻和一碗黄豆倒在一起有两碗吗?”学生立刻恍然大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后才能解答的,是促进学生要努力地“跳一跳”的过程。这既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又是教师启发导答的过程。这一过程会有效地增加课堂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需要我们努力研究和探索。

上一篇:绍兴柯桥区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浅析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概率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