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之美 第24期

时间:2022-10-29 04:41:01

我们有很多理由相信,许多人对朱自清先生《春》的结尾早已熟稔: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每每读到这儿,我们不得不感慨,朱自清先生想像的笔触竟将春描摹得如此真切具体,生机勃发,美丽动人。

想象往往才能产生美。有了想象,作者的思想、情感就能腾飞,就能点染、创造出具体、鲜明、富于美感的动人心魄的新境地。《春》的结尾就这样新奇、巧妙地将想象的“经”同现实的“纬”交织在一起,将有形、有限的物象同自己无形、无限的情思交融在一起,勾画出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新”、“美”、“力”。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崭新的境地!正如叶圣陶、朱自清、唐弢三人在《关于散文创作——答编者问》中所说的:“一个意境的产生,是由作者的经验,配上当前的题材,也就是想象和事实两者揉合而成的新的境地。”

结尾的这一想象,不但构成描写春天的崭新意境,而且使《春》的意境向深处开掘:从形象上说,在前文景物描写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地写出了春的内在蕴涵;从感情上说,在前文盼春、绘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赞春,抒发了朱自清先生对春的深情挚爱和热情赞美。雨果说过:“想象就是深度。”便是说想象能深化作品意境。

结尾的想象还使《春》产生言虽尽而气不绝、韵不断、味无穷的魅力。气,就是品质、气质,结尾的想象为笔下的春幻化出一首气质歌。韵,就是情绪、情韵,结尾的想象从三个角度赞美春,全文的情感升到最强音,“卒章显其志”。味,就是意味、趣味。结尾的想象超越时空、民族,读者可以依据各自的生活、文化,在再创造中去领略、补充、扩大《春》的情味,在神思飞越中品出旨趣,寻得向上、向美、向前的力量。这样的魅力同样源自想象。

当我们再去反复诵读《春》的结尾,可以发现,散文佳作的想象,应当准、新、深。

所谓准,就是准确,就是作者要准确地选择、把握客观事物的某一点、某些方面,并由此触发已知的生活经验,进而创造出新形象。《春》结尾的想像紧承前一部分“春早人勤”的描写,接在“‘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这句之后,从情理上讲,朱自清先生准确把握了春的内韵特点;从文理上讲,这也是文学创作中形象思维的正常推移,文脉也通。当然,春回大地,朱自清先生为何写得如此形象动人?那是先生心头奔腾着对美好春光的无限激情!想象的艺术光芒必须由作者的激情来点燃!烛照着作者心灵光辉的想象才是创新!

所谓新,就是创新,就是作者要独到地捕捉他人司空见惯但尚未发现的本质之处、发人深省之处。何处无春?何处无绘春之人?唯有朱自清先生以其独特的眼光和审美情趣,用“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一与众不同的想象别出心裁地呈现出春的簇新、靓丽、蓬勃,一下子将你引入美妙的境地,使你不得不爱春天,不得不爱一切一切的美好!三个比喻逐步“成长”,这似乎还暗示着:一切美好都是生生不息的!这是不是一种美学情思?那是一定的!

所谓深,就是深刻,就是作者想象的画面中要蕴蓄着深邃的思想、深挚的情感、深切的愿望,也就是席勒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所说的想象的“内在的实质”。《春》结尾的想象以诗的笔调,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曲想象的赞歌就是《春》这棵春草、这朵春花的“根”,其中饱蓄着的朱自清先生思想和情感,由此正蓬勃有力地、源源不断地向全文的字里行间输送、流淌,使通篇跃动着作者温润的情、鲜活的爱和灵动的智慧。

优美散文的本质是诗意的,而想象就是诗意的舞蹈。升腾的思想,活跃的情感,还有优美的生活,都在跳荡的想象中酝酿,酿成芳香四溢、光彩照人的诗意美文!

上一篇:企业经济规范分析的思索 下一篇:机械制造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