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段的铁姑娘道班

时间:2022-10-29 03:59:41

加加段的铁姑娘道班

1954年川、青藏公路建成通车至今,已有50年。50年来,人们已无法准确地统计,公路给运输过多少物资材料,为人民运输过多少生活用品。今天,公路通车里程达4万公里,连接着城乡牧场、内地省市和友好邻邦。为了保障公路的畅通,数以万计的养护工人常年生活在海拔高、气候差、条件艰苦的公路沿线,他们甘当路石,以道班为家,洒血流汗,精心养护着每一寸公路,为的发展和建设默默贡献着青春和生命。

加加养护段在现今的219国道萨噶县境内,它曾是交通战线的一面旗帜,凡是去过阿里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加加段养护的沙石路面,比黑色路面还平展,而且,几十年如一。

1984年,我去阿里采访,那时阿里的路况极差,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路,车况也不好。近4个月的旅途颠波,感觉浑身都散了架。结束采访,从狮泉河返回拉萨的一天晚上,车身突然从狂颠中平稳,速度也快了许多,叽哩咣当的响声没有了,车灯下出现的路平平展展。问开车的师傅到哪了,米玛师傅说,加加养护段到了,21道班到了。又说,加加养护段是养护最好、最平整的路。从那天开始,加加、21道班就深深印在了脑子里,虽然此后一直没有机会去采访,但加加那平展得像地毯一样的路,总是不断萦回在脑际,特别是在跑来跑去,又不断听说加加的声名,比如它是全国典型,比如加加还有个铁姑娘道班,等等,使我总希望有个机会去认识认识那些铁姑娘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今年7月,我为“两路”通车展览补拍照片,终于有机会专程到加加养护段,看看今天的加加路,亲眼一见“铁姑娘”的风采。

车子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在加加工区养护的路段上,稳极了,只听得轮子与沙石路面磨擦发出的沙沙声。加加养护段的扎西多吉段长告诉我:加加养护段曾经是全国、全区的典型,对我们年轻一代养路工人来说,压力非常大。不过,我们没有忘记前辈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在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养好路、护好路。在养护段会议室墙上有一幅表格,记录着有史以来的好路率,表格显示上世纪70年代“铁姑娘班”在时的好路率最高,达80%多。现在的好路率为70%。扎西多吉说:现在公路上过往车辆增加了上百倍,单车重量增加了五六倍,现在的好路率在全区也算是比较好的,不过我们并不满足。

在加加养护段,没有见到铁姑娘,段里说她们已退休,搬到日喀则市去了。几经周折,我找到了普赤的家。

普赤,今年54岁,看上去依然精力旺盛,精明强干。热情好客的她,不等我落座,已经端上酥油茶和奶渣。听我说明来意后,她显得很激动,从一个印着某会议的文件袋里取出一大堆报纸、材料和老照片,一边翻检,一边讲述起铁姑娘班的故事来。

加加养护段成立于1966年,负责拉(孜)-普(兰)公路萨噶段的养护工作。这段路海拔高、气候差,又缺少养护机械,全靠养护工人镐头、铁锹加板板车养护。上级决定让我带领3个姑娘成立35道班,负责海拔4800米、长8.5公里的一段公路的养护。这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们4人里,我的年龄最大,24岁,其余3个都是十六七岁。段里没有工具,我们就从自己家里拿上铁锹、镐头;没有房子,我们就住帐篷;男人能干的,我们照样干,而且要干得比他们还好。盖房子、架小桥、修涵洞全是自己动手。我们一心一意,听的话,只知道把路养好了,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做了贡献。每天起早贪黑的修路,晚上打着电筒、点着蜡烛学习著作,看报纸、听广播。

说着,普赤递给我一张黑白照片,说是1974年照的。画面上,4个姑娘手捧一个半导体收音机,正在收听广播。普赤说,那半导体收音机是她用一个月的工资29元,加上父亲一个月的工资39元(父亲也是道班工人)买的。她把收音机带到工地上,只要一有空就打开来,那个小小的黑匣子里传出来的声音,给了她和伙伴们多少精神和力量!是那声音激励她们战胜了所有的艰难困苦。

我问普赤,收音机还在吗?她说就在家里,并让丈夫从仓库里翻了出来。原来是上海无线电三厂生产的红旗牌半导体收音机。30年前,它在海拔4800米的35道班陪伴着铁姑娘们度过了多少个风霜雨雪的艰苦岁月,它传递过多少中央政府的声音,激励和鼓舞着铁姑娘的革命热情。掂量着这台小小的收音机,立时感到它的沉重,我对普赤说,这台半导体很珍贵,一定要好好保存起来。她却说:你喜欢,送你吧。我说,喜欢也没资格要,它太珍贵了,你可以把它捐给交通档案馆去,因为它记录和见证了交通人的一段历史。

普赤介绍说,当时她们铁姑娘班的姑娘们都很年轻,远离家人,常年住在海拔4800多米的道班上,有时干脆吃住都在工地。6年里,她们将公路改线4.5公里,修筑了5道石板涵洞,为国家创造产值3.9万元。她们还开展勤俭节约运动,割马草为国家节约开支648元;开垦荒种,硬是在海拔4800米的地方种出青稞来。铁姑娘道班彻底以道班为家,以养路为己任。“没有机械、汽车,我们有双手和一颗红心。我们这些铁姑娘们,是用心来养路的。”

道班吃水困难,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背,来回要用一个多小时,为了省下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和劳动,铁姑娘们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靠手电筒照明,硬是打出一口水井来。

35道班是过往车辆的急救站,铁姑娘们是司乘人员的亲人。过往人员有困难,她们有求必应,经常把自己的宿舍让出来给路过的和农牧民住,自己挤在羊圈里过夜。

那时正处在“”期间,白天修路,晚上还要值班巡逻,以防坏人破坏公路、桥梁。铁姑娘还是基干民兵,上级给她们发了两支半自动步枪,工作之余,她们坚持训练,苦练杀敌本领。

铁姑娘们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荣誉。普赤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幸福地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还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铁姑娘道班”则被评为先进集体。

应我的要求,普赤用电话与其他3位“铁姑娘”约好下午见面。下午3点,在次仁卓嘎家,4个“铁姑娘”又见面了。普赤说,她们4人都生活在一个城市,各自家庭生活琐事太多,所以平常很少见面。今天相聚,感觉是久别重逢,因为那些老照片,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她们相拥在一起, 看着、回忆着,哭着、笑着,那是些多么令人难忘的日子啊。

我告诉她们,我要按照老照片的顺序,再给她们拍张合影,把30年前后的两张合影放在一起,挂在川青藏公路通车50周年展览上,发表在《中国》杂志上,她们高兴地换上漂亮的藏装,让我拍个够,还反复叮咛,一定要拍得漂亮些,再漂亮些。

普赤是个有心人,她问我交通50年大庆的日子是哪天,当得知是9月8日后,她说,要通过人民广播电台,点两首歌,一首是《二郎山》,一首是《孔繁森》,把这两首歌献给全区的养路工人,让大家发扬老和孔繁森的奉献精神,养好路,为的经济建设多做贡献。

9月8日,在自治区博物馆的展览大厅里,当讲解员把普赤介绍给交通部、自治区领导时,交通部张春贤部长握着普赤的手说:感谢你们,你们是交通建设的功臣!

普赤这位当年的铁姑娘,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上一篇:雕版之乡――普松 下一篇:川西高原的藏羌古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