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性教育家庭版

时间:2022-10-29 03:32:52

婴幼儿性教育家庭版

1.“过家家”体现性萌动的身体和心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幼小的孩子们在一起玩过家家。这种游戏甚至在我们的童年或者少年时代也都曾经有过。孩子们中的男性儿童一般充当父亲和儿子的角色,而女孩子则往往充当妈妈或者女儿。这是孩子们自觉认定性别角色的开始,也是对自己身体性别特征的认同,从而在心理上承认自己和他人的性别角色。在游戏中,模仿成人角色,演绎生活实际情景,这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也是他们认识人类在性别角色上的分工的预习。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从这样的游戏中,区分出孩子们对性意识的萌动和认知水平。

把年龄段相仿的男女孩子们放到一起,给他们小桌、小床以及锅碗瓢勺等其他生活用具,作为一定的游戏道具,只要稍加提示,他们就会很自然地组织起来,经过一定磋商,各自找到并扮演“过家家”游戏中的角色。在这种游戏的过程中,由男孩和女孩饰演家庭中的不同成员,无形中强化了他们对自己性别的社会角色认知。与此同时,在“过家家”过程中,他们在用自己的眼光评判父母的对错,表达自己的观点。

给孩子安排在游戏中正确的角色位置上,让孩子充分地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对爸爸或妈妈的感受,及时地给予指导,即告诉他:做爸爸应该如何,做妈妈应该如何……

通过“过家家”游戏,与游戏中的“家人”密切接触,他们也会相互拥抱,甚至接吻,向家里其他人示好。孩子这种天真纯洁的感情流露对于成年后的性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成人世界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人非常强烈地爱上一个恋爱对象,却不敢,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以至铸成终生遗憾。究其原因,很大成分是这样的人从小缺乏这方面的学习和模仿对象,成长过程中也没有人给予正确的指点,他们对这样的接触和交往“敬而远之”,别人怎样都无所谓,可是,一旦要自己去做,就难上加难。鉴于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鼓励孩子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对他们一生的幸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可以及时发现将来可能向不良方向发展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纠正。例如:男孩强行扒看女孩子的生殖器官;由男孩扮女人,或由女孩扮男人,几个男孩与一个女孩共同扮演夫妻生活,或几个女孩与一个男孩共同扮演夫妻生活;或者是在男孩与女孩扮演夫妻的过程中,有鬼鬼祟祟、东躲的状况,认为自己扮演的事是见不得人的等等,像这样的情况都应该及时给予干预,免得日后形成性价值取向偏差。

家长甚至还可以亲自参加到游戏中,如扮演“布娃娃”的爷爷、奶奶,与孩子在游戏中增进感情,教授知识。

有的父母不懂得孩子性教育的重要性,或者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游戏,这都是不应该的。一个4岁多的小女孩,名叫小霞,由于在新郎新娘游戏中和“新郎”“上了床”,结果被她母亲狠狠地打了一顿。因为她母亲怕女儿会因此而堕落。其实,孩子不管玩什么游戏,都只不过是一种游戏,是一种模仿。因为即使小男孩趴在小女孩身上模仿动作,4岁的孩子也不会想到这样的活动会产生什么样的意义。幼儿间的“上床”行为只是纯粹的游戏行为,而没有真正的“性动机”。

还有,至于有的孩子亲异性孩子的脸,偷看异性孩子小便等等,都不能一下子打上“耍流氓”之类的标签。一方面孩子并没有那样的动机,另一方面,如果这样给孩子打上不良烙印的话,对孩子健康成长反而极为不利,很可能会成为孩子今后发展中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同时,家长的过激行为,对小女孩今后的发展也会造成阴影。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于参与这些活动的孩子来说,这些“性游戏”对他们并不会带来什么身心方面的伤害,相反能为孩子接受日后与性活动有关的活动打下基础。但是,如果成人对孩子的“性游戏”加以干涉,或者对孩子加以责骂、压制和惩罚,使孩子觉得自己做了很坏的事,这样就会对孩子今后性心理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可能会使他们认为性是罪恶的,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快乐是错误的,有这种行为的孩子是“坏孩子”。这种信息会妨碍孩子成年后接受和给予愉悦的能力,最后还会干扰他们建立爱情和亲密关系的能力。

但是,父母对孩子的性游戏活动要注意正确引导。如果你认为孩子的性游戏不健康,只要设法找出孩子感兴趣的其它内容,将其注意力吸引或转移到别的活动内容上就可以了,切忌大惊小怪或对孩子批评责罚,以免导致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产生,使孩子产生更加强烈的“性活动”的欲望。另外,不要让孩子看成人影视节目,更不要带孩子到成人才能去的娱乐场所。当然,父母的性生活也要隐秘些。

2.“我是从哪儿来的?”――积极回答孩子的性问题

几乎每个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如果你认为这是尴尬的话:孩子仰起稚嫩的小脸,一脸纯真地问道:“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或者说:“爸爸,你的身体为什么跟妈妈的不一样?”还有:“妈妈怎样生了我?”“我是怎样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

有的家长十分担心自己的孩子提出有关性的问题,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回答是好。可是,2岁半到5岁左右年龄的孩子们,往往专门会问你这类问题,他们常常对于怀孕和出生感到非常好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在孩子大约4岁左右,他们已经开始懂得宝宝们不是自动出现的,一定有些什么事情发生。他们这个年龄段正是探索性别差异和生命来源的初期阶段,你想回避也回避不了。

事实上,这种时候不是“尴尬时间”,而正是对你的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好机会。有些父母产生疑虑:为什么一定要回答学龄前儿童提出的“宝宝是从哪里来的”这类问题?而“你还太小,不懂这个,以后我会告诉你”的回答不是很好吗?其实,回避这个问题虽然能让你暂时脱离“尴尬”,但你无意中失去一次在自然状态下跟孩子交流的机会,和很轻松地让孩子学到性知识的机会,同时也给了孩子这样一个信息:你不想和他谈性问题。

那么,父母们害怕回答孩子这类问题的原因到底在哪儿呢?以“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为例,看起来似乎难以回答,但这里让父母脸红的原因主要是“宝宝是怎样来的”,他们害怕谈及父母的性生活这类隐私。

其实,虽然回答这样的问题不能一言以蔽之,但问题也没那么复杂。作为父母,首先我们应该彻底弄清孩子要问的到底是什么,不要让孩子听得云山雾罩,却一无所获。其次,从非常简单而明了的回答开始,同时观察孩子是否希望继续探讨。

具体可以这样回答孩子的提问:

“宝宝是在妈妈身体内一个叫子宫的地方生长的。”

“只有女人有子宫,所以只有女人才会生孩子。”

“它是女人身体里一个特殊的地方,就在妈妈的肚子里。”

这样的谈话一般就能够满足3~4岁孩子的好奇心了。

不过,在他们走开一会儿之后,他们经过考虑,也许会带着更多的问题回来,他们会问一些让你更加难以开口的问题。你可以一如既往地照上面那样简单而直接地回答:

“宝宝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共同创造的。”

“那是女人身体里一个微小的细胞和男人身体里一些微小的细胞组成的。”

“女人的细胞叫卵子,男人的细胞叫。”

“当两种细胞结合在一起时,就开始有了宝宝了。”

相反,我们更要关心那些从来不问问题的孩子。他们不提出问题,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关于怀孕和出生的问题。做父母的应该在极其自然的状态下,及时给孩子上这样的课程,可以跟孩子主动说说怀孕的邻居或亲戚,甚至是路上遇到怀孕的妇女,都可以成为说起这一话题的机会。

3.家庭性教育以谁为主?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父母当然是孩子性教育的启蒙老师和主要教育者,而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叔叔和阿姨、哥哥姐姐等长辈亲属也都是孩子性教育义不容辞的老师。在孩子没有成年之前,由于孩子与父母、孩子与家庭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及思想情感上对父母的尊重与依恋,使得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受到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原则上说,父母是孩子的最直接的性教育者,在对待孩子的性教育问题上,有着共同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对孩子的性教育应不应该进行分工呢?当然也会有分工。分工合理,教育才能得法,才能达到性教育的目的。在我们的家庭环境中,传统上一般女孩由母亲负责,男孩由父亲负责的现象比较多见。事实上,还应该按照孩子不同年龄段来区分父母亲的责任。因为婴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他们的母亲对其哺育、要较父亲密切得多,使孩子对母亲比对父亲有更多的依恋。母亲对孩子的接触比较多,因此,在幼年期,孩子的性教育应主要由母亲来承当。当然,作为父亲也有义务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他应该辅助妈妈对孩子进行早期性教育。同时,婴幼儿也能够以父亲为模仿对象。

到了学龄前期的孩子,由于行为和语言能力提高,加强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大多数孩子有了幼儿园中的伙伴,他们之间常常互相交流着新鲜的语言、游戏,他们在生活中学会了如吃饭、穿衣等许多技能,对自己的好恶与行为方式也有了一定的选择能力,他们会“偏要和妈妈一起睡”,或“我偏要爸爸抱”,而且可以采取一定具体措施,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性教育,则应该谁遇上谁负责的办法,即谁遇上孩子出现与性有关的行为、语言或活动等,谁就要充当家庭性教育的主要角色。虽然这个时期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情感仍然很深,仍不愿放弃吮奶、摸乳、亲吻、拥抱等习惯,但是,父亲对孩子的性教育应该负更多的责任,尤其是男孩子,这样对孩子的性别角色认定更加有利,对其性格的建立,乃至作为男孩子的举止等,也都大有好处。相比之下,这个时期的女孩子则容易处理得多,她们这个年龄段所能遇到的任何性问题,父亲都能够从容解决,只要父女间不产生过分依恋的问题,就很少有不良作用。

4.孩子3~5岁――性教育关键期

按照弗洛伊德童年体验的理论,3~5岁无疑是孩子性教育的关键期。

不少人感到困惑,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是否有必要。实际上,性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打下一定的基础,才能使得孩子在青春期阶段的性教育能够顺利进行,从而让他们在未来的婚恋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能够得到顺利而良好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如果家长在性教育问题上对孩子采取斥责或欺骗的方式,将给孩子心理发展投上阴影,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幸福。

由于人在3~5岁产生记忆,这样的记忆会保留终生,所以,人对这个时候记忆的东西格外深刻,在人的一生中,都难免在潜意识里起作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比较模糊,仅仅是处于朦朦胧胧、似懂非懂的状态,而且在类似“第一印象”的作用下,一旦遇上不良刺激,或者是遇到自己解释不清的状况,他们就从儿童的角度来认识事物,于是就难免产生错误观念和错误记忆,这些观念和记忆会隐藏在潜意识里,对未来一些事物产生不正确的反应,使之造成心理偏差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他未来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最简单的,我们都知道“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现象,其根源无非就是儿时,即5岁左右,男孩子跟母亲过于亲昵和依恋,女孩子跟父亲过于亲昵和依恋,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情结,严重的成年以后会影响到恋爱、婚姻和夫妻性生活。

有一个白领家庭,做父亲的工作特别忙,晚上经常在10点以后才回家,他们的男孩从出生到5岁,基本都是由妈妈来照料,很自然,晚上孩子也是由妈妈来哄着入睡。孩子从小就留下这样一个习惯,就是在他睡觉时,一定要让妈妈也躺在他身边,小男孩的手要摸着妈妈才能入睡。当然,这一点并不奇怪,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绝大多数做妈妈的都是要亲自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可是,问题就出在几年来仅仅由妈妈一个人带孩子,而且晚上爸爸基本不在家,久而久之,孩子的头脑里认为爸爸不是自己家里的人,他不应该晚上出现在自己的家里,孩子没有把爸爸当成家里的一员。所以后来,孩子渐渐大了,偶尔爸爸晚上没有加班或没有应酬的时候,在家吃晚饭,在家呆到晚上仍然不走,这让小男孩很不适应。在家里,尤其是晚上,他已经容不下爸爸,总恨不得爸爸快点儿离开家,好让他跟妈妈独自在家才觉得稳妥。不仅如此,妈妈跟爸爸有时在一起说说悄悄话,孩子发现爸爸跟妈妈比其他人跟妈妈更亲昵时,竟然激起了孩子的嫉妒之心!在小男孩的眼里,妈妈就像是他的恋人一样,不允许别人跟妈妈那么亲昵。所以每当这时,小男孩就坐立不安,悄悄站在门外偷听他们的谈话,总怕妈妈被爸爸欺负……

像这样的家庭如果不及时做心理咨询来调整,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给小男孩改变和扭转畸形心理,成人之后很难说会成什么样。

5.面对缤纷社会,如何处理孩子耳濡目染的性好奇?

社会上到处都有对孩子的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因而每个人都可能是孩子正面的或反面的性教育者。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环境应该是干净的。作为父母虽然不可能把握和左右社会环境,但应该保证自己的孩子在相对“干净”的环境和场所活动,昔日孟母择邻,正是基于教子的考虑。

但是,我们不要为社会上出现一些不健康的事物所苦恼,也不要怕自己的孩子知道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或被社会上这些不良现象所浸染,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生活和长大的孩子,为什么表现不同呢?其原因这正是孩子接受的教育不同,才产生不同的结果。

我们也不能让孩子对社会上的现状一点儿也不了解,如果那样,你的孩子长大后对社会一无所知,俨然是个傻瓜型的,他会苦恼于跟社会格格不入。这跟在温室里生长的花朵没有什么不同。

孩子在婴幼儿期主要以父母为模仿对象,当孩子进入托儿所、幼儿园后,便开始学习他们的伙伴及教师的行为、语言,但这个时期,家长的教育仍起决定性作用。做家长的不可能给孩子一个百分之百良好的成长环境,但起码家长要对孩子所看到、听到的现象进行正面解释和批评,逐渐教给孩子一种正确认识和分辨事物的能力与方法,指导孩子接受社会上好的性教育内容,抵制来自社会的不健康的观念及行为的影响,增加孩子的自身免疫力。

6.站在孩子的立场看性玩具

据报道,最近有身体暴露的玩具娃娃“钻”进了幼儿园。据说那玩具娃娃分成男女,全身,尤其男性器官也十分显眼。

做父母的反应并不一样,有人给孩子买了这样的玩具;有的人没多想,孩子要就给买了;而有的人却为自己的孩子接触到这样的玩具而发愁,认为这样暴露的玩具毕竟对孩子没有好处,可也没有办法;有人为此而愤怒,认为这是商业盲目追求利润造成对幼儿心灵世界的污染,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应该好好整顿一下玩具市场……

对此,一些学者也纷纷发表见解,有人认为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教育不够,才让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钻了空子。也有人认为孩子只把它们当玩具玩儿,并不懂得往歪处想,因为他们还不具备这样的理解能力,认为玩具存在年龄的界限,对于学龄前儿童,他们并不真正明白这些性感玩具的真正意义。不会由于玩了这种玩具孩子就变得不健康了……

其实,任何事物都是多层面的,作为玩具,有几个方面问题应该考虑。

从年龄角度来看,其受众不同,产生的作用也会不同,因此成人跟幼儿看到这样的玩具,其感受会不同,因此我们不能以我们成人的眼光来判断孩子们受到的影响,正所谓别以“成人之心”度“小人之腹”。任何高级动物,包括人类,都有一种天性,就是游戏的天性,因此,玩具自古以来就有。有人做过研究,说世界各地古代的玩具有几种惊人的相似,如拨浪鼓和娃娃等,其中也包含了娃娃。

从美学角度来看,那些的和猥琐的东西是丑的,尽管儿童没有那么高的审美能力,不可能理解其中的真实含义,但是,这些东西不利于儿童审美观的建立,应该远离和杜绝。作为父母,应该能够明确区分。凡是积极的、善良的、充满爱心的,都是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不管娃娃是否,是否成人化,只要它充满童真,都是儿童自然情感的体现。正像某专家所说,巴比娃娃在西方卖了那么多年,而且风靡全世界,最初也曾有人反对过。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是否光屁股作为标准。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新一代父母已经比中年以上的人开放得多,但传统的东西仍然存在,所以,要让所有父母对任何事物都能立刻做出正确的反应,也是不可能的。我们都有一个认识更新的问题,只有做父母的有了正确的性观念,具备一定正确的性知识,才能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正确引导,在遇到类似玩具娃娃等问题时,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正确的处理方法。作为孩子的父母,第一任老师,应该肩负起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的责任,不要杞人忧天,不要禁锢孩子,也不必抱怨社会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现象,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主动给孩子以教育,让孩子免受不良事物的侵害。

7.孩子不雅动作怎么纠正

经常有家长为孩子“当众”而感到尴尬难堪。在这种时候,许多家长采取对孩子严厉斥责的办法,迫使孩子中止这种不雅的举动。所谓“”,就是通过自我抚弄或刺激性器官而产生性兴奋或的行为。如果是这样的定义,那么,作为幼小的孩子,能够完成这样一种行为吗?即便有这样的动作,他们能否到达真正的?事实上,据一些学者观察发现,l周岁左右的男孩和女孩就有行为。主要表现为男孩玩弄生殖器或者骑在玩具上摩擦生殖器,同时伴随着面部充血、表情紧张。女孩表现为在卧位或坐位时,两叉并拢并扭曲身体,也伴随着面部充血、表情紧张及出汗,有人称为“夹腿综合征”。这说明,起码他们已经有性兴奋出现。

但是,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因为这就像孩子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是一种对自身的探索和发现,对孩子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倘若父母惊慌失措,对孩子动辄责罚,反而会产生负作用,轻者让孩子不知所措,重者会给孩子在性问题上造成心理负担,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甚至会引起今后障碍等疾病。

那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解除的习惯呢?无非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父母发现孩子的这种行为,可以不露声色地带孩子去做游戏,讲故事,或者干脆带着孩子到别处玩一玩等等。

8.为什么不要让孩子穿异性装?

婴幼儿时期,特别是孩子3~5岁的时候,性别概念朦胧产生,孩子需要对自己的性别角色继续巩固和认同,也就是说,要让男孩将来长成真正的男子汉,要让女孩儿的未来更加温柔美丽。日本人有句话:“人则武士,花则樱花。”从性心理和性教育的角度来说,这说法能强化男孩女孩的性别角色。

尤其是男孩,我们都不希望他长大以后成为“女里女气”的人,如果父母经常给男孩子着女孩儿装,当女孩儿来抚养,则很容易让男孩子混淆自己的性别角色,把自己看作与周围女孩子一样的人,因而在表情、举止、打扮上,都耳濡目染地模仿和习得女孩子的行为,成为女性化的男孩,继而由此诱发许多性心理问题。社会上所见到的一些青年男女,爱穿异性的服装,追求异性打扮,形成异装癖,甚至一些男女青年不仅没有萌发对异性的爱慕,反而爱慕同性别的人,即所谓同性恋。因此,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出于个人偏好,无视自然规律,人为地给孩子选择性别,应该尊重孩子的性别,按照孩子的性别来培养孩子,使孩子的性心理健康发展。

编后记:家庭中的性是影响孩子性心理的重要环境。孩子从父母那里除了继承遗传基因外,还要在后天把父母的言行印在脑海深处,形成潜意识,在成长过程中,时时处处有意无意地进行模仿和复制。因此,为了孩子,为了社会,作为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夫妻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过分亲昵,更不能由于孩子小,就在同室当着孩子的面进行等活动。在孩子3岁左右,有条件的话,应该让孩子独自居住,这样也便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们在教育孩子遵守道德的同时,还应该让孩子学会认识自身,接受自己的身体,接受自己的性别,学会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家里有孩子,应该杜绝庸俗低级的读物和录音录像,给孩子一个干净的生活、教育空间。总之,尊重异性人格,做到男女平等,要成为孩子道德观念上的表率和卫生表率。这样,你的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拥有性健康的人。

上一篇:女儿的奖励 下一篇:我们都是不死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