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线”连接着我们和广大读者的心

时间:2022-10-29 02:51:01

“健康热线”连接着我们和广大读者的心

有几个人,几件事,与工作有关,与健康有关,一直想写出来。

第一件事:国庆长假期间,山西上党地区一位民工不慎将左腕切掉,在当地医院进行断肢再植,10天后断肢出现坏死,家属急切地想转到省城大医院看是否还有挽救机会,拨打我刊“健康热线”问能否帮忙联系床位,病人只有25岁。人命关天,我随即和省城几家医院联系,说明患者的情况。有家医院听说已出现肢体坏死后说,先派人将病历送来看看再说;一家医院听说后,以暂无床位而婉拒;另一家医院的大夫说(我的同学),他是你什么人啊?我说是我们的一位读者,他说别揽这糊糊事,这种情况移植成功率很低,让他去北京积水潭医院吧,积水潭医院是全国微创外科最高权威。急中生智,想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是我刊合办单位,马上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院办副主任管九苹联系,管主任说:“我和积水潭医院的人不熟,我找找人吧。”下午,管主任打来电话:“已经联系好,可以来”。我立即打电话告知患者家属,患者家属在表示感谢的同时说:“不去了,医生说已经坏死,去了意思也不大,再说花费也大……”我默然,断肢民工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如果当时能到个条件好点的医院,如果工作中能再小心些,如果自己的安全意识能再强一些,但是生活中没有“如果”。

第二件事:国庆前夕,我刊基层发行员小苏因车祸被夺去年仅47岁的生命,撇下未成年的两个孩子,如果他过马路时再小心一点,肇事司机开车再慢一点……活着也是一种责任。

第三件事:今年因刊物需要,我改做下半月杂志责编。国庆前夕,一位沈阳的离休干部打来电话,要找任编辑,当听到我的声音,老人很激动,原来老人今年只订了上半月刊,一直没看到我编写的文章,特意打来电话问询,同时又订阅了下半期杂志。作为一名多年的老读者,一直追随着我们杂志的成长,让我和同仁都心生感动,因而更增强了我们做好杂志、普及健康知识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自从开辟“健康热线”以来,我的手机从来不敢关机,因为我知道,有时也许我的这条热线就是他们生命中最后的希望,这条热线帮助了很多人。很多读者除了咨询有关疾病和心理问题外,还会提出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如宝宝吃什么奶粉比较好、孩子学习不好是否需要请家教、老人是在儿子家住好还是女儿家住好、怎样处理婆媳关系、以及生活中难以启齿的两性问题,我都需要耐心地倾听,不厌其烦的去解释,并给以相关的建议和指导。

做了近10年编辑,深知“责任”二字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我知道读者想要什么,我应该怎样去“迎合”他们,让他们“悦读”。每当键盘敲击出一行行文字时,我好像看到了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在向我诉说……

从医30年,做杂志近10年,应该说对专业已经驾轻就熟,但也还是会常常为没有中意的选题而苦恼,有时甚至感到力不从心,但有时也会为一个好选题和创意而欣喜若狂。说到底,全是为了肩上的那份责任,我的脚步从不敢停下,也从不曾停下。

不经意间,2009年我当了婆婆,上帝赐给我一个高等学历,贤淑聪惠的江南女孩。婆婆二字,意味着生活中又增加了一份新的责任,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道理其实也简单,只要把媳妇视为己出,媳妇当女儿待,这个难题也就不会太难了。就如我们办好这份杂志一样,只有把读者放在首位,把读者的需求视为我们的需求,我们的杂志才会有持久的、旺盛的生命力。

当我从穿上白大褂的那天起,“责任”二字就已经逐步溶入我的血液。曾记得在学校毕业典礼上,老师说:“你们被喻为是奉上帝的差遣到人间来治病救人的天使,你们要纯洁、善良、富有爱心,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你们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曾记得参加工作不久后有人问我:“你工作中最神圣的事是什么?”我说:“当执行医嘱,签上自己名字的时候”。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你工作中最神圣的事是什么?我会说:“当一篇篇用心采写的文章署上自己名字的时候。”感谢上苍给予我这个机会。

本月健康提醒:

冬季气候寒冷,对于体温调节能力尚不成熟的婴儿、孕妇和老年人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

上一篇:15种疾病的防寒保暖必修课 下一篇:三晋献血 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