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零件手工制作》一体化课程建设

时间:2022-10-29 01:11:52

谈《零件手工制作》一体化课程建设

摘要:本文介绍了《零件手工制作》一体化课程建设过程,并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的内容与教学效果、课程设置的特色与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说明了在零件手工制作一体化课程改革建设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这对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建设课程改革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内容与效果;特色与创新

一、前言

培养适合区域经济特色的高技能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进行课程设计及行动导向教学,以培养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专业能力及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兼顾着职业培训属性和人本教育属性,进行职业教育探索,是当今培养技能英才的重要课题。课程改革是在解构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能力点的基础上,以同性质类别的典型工作任务集为同一学习领域,以一个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为情境,以完成总体工作过程时相关岗位群的具体工作环节为情境的学习任务,结合具体工作环节的任务要求进行跨学科相关知识与技能等能力点的重构。

《零件手工制作》是在“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践”这一课程改革研究背景下,经过大量数控加工类企业的实践和调研,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思路,为数控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后所确立的。该书由广州机电技师学院教师封富成为代表的教学团队编写,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

课程内容基于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在章节安排方面依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完整工作过程序列,情境序化后,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进行构建,使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满足于课程体系序化遵循职业成长规律。

(二)内容逻辑严密、实践性强

《零件手工制作》是通过顶板的加工制作、底板的加工制作、连接板的加工制作、景观凳的装配,四个学习任务项目,按照企业中零件实际加工的工作过程有机整合为一体,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而组织编写的,符合知识技能认识的规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三)课程适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在本课程内容编撰过程中,编者除了消化大量的企业调研信息、毕业生跟踪调研信息,参考以往积累的教学经验外,同时还参考了钳工(初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使本书的可推广性进一步增强。为达到预期学习效果,本书需要配备相应数控编程与操作方面的教材,以及一体化教学专业课室使用。

二、《零件手工制作》课程改革建设的过程

《零件手工制作》在建设过程中,由教学团队先进行企业调研,然后经过大量资料整理后编写,并进行教学实践,再经多次教学实践和改编后,才定稿出版。下面重点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的内容与教学效果、课程设置的特色与创新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师资队伍建设

本课程组是一支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理论知识渊博,实践操作技术强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且有广东省技术能手、广州市技术能手及参加技能竞赛的冠军和指导竞赛的金牌教练;企业兼职教师有多年产品开发和管理经验,同时承担实训教学和教师培训。

1.“双师”结构与专兼职教师比例

课程组主要有8名教师,其中5名专任占62.5%;2名外聘兼职教师占25%;1名专家教授占12.5%。团队中专任教师全部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外聘兼职教师分别来自广州型腔模有限公司和上海润品有限公司,他们都是企业技术骨干,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学缘结构

课程中教师团队都是来自于不同的高校,学缘要布较广泛,专业相近,有利于沟通和交流,对课程建设发挥着有力的支撑作用。

3.年龄结构

课程组教师平均年龄35岁,年富力强,业务能力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对课程改革、开发、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

4.职称与职业资格结构结构

专任教师全部达到双师素质,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100%,所有团队均有相应职称资格,图表略。

(二)课程设置的内容与教学效果

《零件手工制作》课程是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全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机械类专业都开设此类课程,此课程在本校是校级精品课程。

1.设计理念和思路

该课程在设计理念上,以数控实训中心制造生产线为载体、以零件生产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引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的教学模式。其课程设计思路如下: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资源,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结合。本课程从生产制造的实际工作出发,基于工作过程采取“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由简到难原则,以实训中心零件生产制造为平台,以学习情境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设立课程教学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知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

(2)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实现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结合。课程案例来源于企业,设计4个学习情境。从基本的锯錾锉培训,到钻扩锪铰训练,再到螺纹加工训练,最后进行整体装配训练,在完成这4个学习情境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初级钳工操作的职业能力。通过在校企合作实践平台进行零件加工生产,并按企业质量要求考核学生,实现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相结合。

(3)教学情境设计由简单到复杂。课程组经过与企业的研讨,为4个教学情境确定如下图所示的4个引导型项目,这些项目以零件手工加工为主线,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前三个学习项目为生产制造三种类型的零件,第四个学习项目则把前三个零件装配形成一个整体,其中项目由简到难,应用工量具由少到多的渐进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

(4)以职业能力培训为重点,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本课程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考虑模具钳工岗位的任职要求,并选择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学习的载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在实施过程,通过一化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的典型零件加工实境训练,突出实践性;在载体选择上,充分考虑企业中先进技术、工艺及新材料的应用情况,通过设置拓展任务,实现课程的外延,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教学载体可替换,又通过设备校外实习基地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课外拓展项目及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培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形成全方位、全时段、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2.《零件手工制作》教学效果

课程组编写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配套校本教材,开发了引导文、课件、任务书、考核评价表等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文件,建设了视频录像、动画、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

(1)编写特色校本教材 课程组结合课程学习和训练体系的改革,在原有校本教材《钳工实训》、《钳工入门指导与技能训练》的基本上,围绕零件手工加工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要求,突出适应性、针对性、应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参照钳工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材建设。教材中四个学习情境所涉及的内容,即涵盖了钳工加工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又满足了学生知识技能拓展的需要。

(2)选取优质参考教材 在《零件手工制作》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课程组还选取了《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钳工工艺学》、《钳工项目式应用教程》作为学生参考书,见参考文献。

(3)开发体现本课程特色的教学文件 为了使教学具有规范性、针对性和目的性,课程组编写了一系列教学文件。如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引导文、任务书、任务检查单、考核评价表等。

教学组通过编写教材、教学实践、再改编再实践,多次反反复复,教学效果明显,取得较好成绩。具体表现如下:

校外专家评价 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课改专家,广东职业教育示范导师辜东莲评价说:《零件手工制作》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零件的切削加工原理,熟悉加工工艺的制定方法及工艺参数的选用原则,熟练选择工具、夹具及量具,并进行正确操作,才能为后续机加工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校内教学督导评价 课程定位准确,教学理念先进,思路清晰,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课程组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围绕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强化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与行业联系紧密,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有效掌握加工工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教学效果好,缩短了学生毕业后适应生产实践的时间。

后续课程教师对本课程的评价 通过《零件手工制作》课程的学习,进一步验证了此学材开发的良好效果。学生们对板材件的加工工艺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加工刃具的选择,加工方法的优化及加工操作技能的提升都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后续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评价 学生总体教学效果如下:(1)教学态度 态度严谨,上课负责,准备充分,语言精准到位;(2)实训纪律 整个实训过程中,能按时上下课,课程安排合理,讲解示范到位,不断巡回指导,确保实训安全等;(3)实训内容 课程安排内容丰富,老师上课很生动,学生易于理解,掌握重要知识;(4)教学方法 利用多种方法多手手段,结合辅助仪器设备等进行教学,注重交流展示及信息反馈等,收到良好效果。

(三)课程设置的特色与创新

《零件手工制作》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具有比较显明的特色和创新点,突出了课程改革一体化的优势和工学结合、学习与工作过程以项目驱动模式成效。

1.《零件手工制作》课程设置的特色:

(1)该课程是制造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专业优势。

(2)师资队伍强大,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多为双师型教师。

(3)教学条件优越,有完善的校内实训条件及校外实习基地。

(4)根据社会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新和调整课程体系,构建合理且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提出改革方案。

(5)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6)强化实践教学。

2.《零件手工制作》课程设置的创新点:

(1)注重技能培养、突出实践教学,职业教育与企业紧密结合。本课程从高职教学模式出发,加强理论与技能的结合,突出实践训练,强化动手能力。在教学理念上,倡导“与岗位结合、为就业服务”的指导思想。

(2)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产、学结合。实施校企合一的办学特色,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基地,加强工学结合,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与企业实际生产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务实意识。

(3)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和“项目驱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4)在教学上,坚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采用高水平多位一体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项目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通过分数激励法等鼓励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完成更多的项目。在手段上,应用网站、模拟仿真、实操、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丰富,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出《零件手工制作》在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和修编后,具有显明的特色和创新,并对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建设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更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1)加强企业引进产品,的工作方法,严格挑选引进的产品,让其更好的为课程服务。行业企业的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变化的,我们应该紧跟发展的方向,与行业企业专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优化教学团队。课程组将教学团队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下厂实践、及外出培训等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

致谢:

作者在撰写本文过程中,非常高兴得到了教学团队中几位老师的有益指导,并对本文的修改提供了宝贵意见,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封富成.零件手工制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8

[2]劳动部教材办公室.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1.

[3]陈雷.钳工项目式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浅议修辞的功用 下一篇: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灵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