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向“有道德的教育”奋进

时间:2022-10-28 11:29:51

郑州:向“有道德的教育”奋进

郑州教育的价值追求究竟是什么?这是郑州教育人一直以来深深思考的问题。2012年,我们经过深入总结和反思,提出了“郑州要做有灵魂的教育”的论断。灵魂就是价值观,有灵魂的教育就是具有正确价值追求的教育。做有灵魂的教育,要明确教育的价值追求,要实现教育的回归—回归教育本质、回归学生心灵、回归教育道德,还要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用文化为学校立魂,用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做有灵魂的教育,就要办有灵魂的学校,让每一位校长都成为有思想、有灵魂的校长,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有思想、有灵魂的教师,推进有灵魂的教学,培育有思想、有灵魂的学生。

做有灵魂的教育就是要实现“有道德的教育”,即“合乎道,至于德”的教育,就是以合乎规律的途径达到“德”之目标,其具体目标和内容包括:构建有道德的校园,让高尚的道德引领师生生活;构建有道德的课堂,让教师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有道德的教学,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让学生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让课堂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符合道德的要求、体现道德的关怀、孕育道德的心灵、洋溢道德的光辉,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2012年,郑州教育以建设“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新学校、新文化”为抓手,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朝着“有道德的教育”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鉴于篇幅有限,在此仅从几个侧面展示一下郑州教育的镜像。

镜像1:班主任是“铺路石”

加强班主任培养,促进班主任成长,建设好每一个班级,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也是追求“有道德的教育”,铸就教育灵魂的基石,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之道。今年以来,郑州市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班主任队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班主任成长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了班主任成长档案库;各中小学校也逐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促进班主任发展与成长的服务体系。为加强班主任培训提升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制订实施了班主任培训计划,建立了班主任业务档案,实行了中小学班主任梯级攀升激励机制。班主任梯级划分为四个等级:首席班主任、一级班主任、二级班主任、三级班主任,实行分级聘任的办法。班主任梯级的认定,从班主任工作年限、工作业绩、年度考核、德育成果及个人辐射引领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兼顾教师学历、专业技术职务、参加培训情况等因素。在此基础上,今年启动了郑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工作。在全市中小学校“首席班主任”和符合相关条件的市级优秀班主任中评出若干“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进行重点培养,以发挥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为保障这些工作的顺利推进,我们在落实班主任津贴制度的基础上,还设立了“班主任培训专项资金”“名班主任工作室专项资金”和“班主任科研专项资金”,建立了完善的奖励和激励机制。这些有力的措施造就了一批名班主任,他们成为郑州打造有灵魂的教育的多彩“铺路石”。

镜像2:变化中的课堂

追求“有道德的教育”,铸就有灵魂的教育,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做有灵魂的教师,推进有灵魂的教学、培养有灵魂的学生,催生“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的成长,成为郑州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一年来,课堂在变、教师在变、学生在变。这是郑州107中学的一节英语课,大家刚走进七(1)班的教室,发现原来的“排排坐”变成了“团团坐”。仔细一问,原来是六人结成了小组,围坐一团是为了合作学习。难道课堂的变化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创新吗?带着疑问,大家对这节课充满了期待。授课教师于文伟是英语教研组组长,她精于教学研究,勇于实践,以期达到“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的目标要求。变了!课堂真的发生了变化,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解和展示,小组内部热烈讨论,优等生变成了学困生的“老师”,展示的机会更多地留给了潜能生;小组成员针对一个难点激烈争辩,教师认真观察并倾听,适时地进行点拨和释疑。整节课,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达成了课堂学习目标,实现了主体与主导的和谐共进。从这节课可以看出,做有道德、有灵魂的教师是实现“有道德的教育”的关键,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构建有道德的课堂是追求“有道德的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把表演的舞台让给学生,把展示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感悟、生成新知,让新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和生命狂欢的“舞台”。

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学习落实在过程之中,“让学习看得见”,这是课堂教学之道,更是课堂教学之德!

镜像3:人文精神的光辉

在2012年初的全市德育建设工作会议上,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毛杰在讲话中引用了著名学者周国平的一句话:“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人文精神是什么?是以人为本,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就是要通过教育把人身上的那些最宝贵的价值挖掘出来。随着实践的深入,人文精神的种子在郑州的校园里已生根、发芽。郑州市回民中学坚持绿色教育理念,不以牺牲学生的自有资源和学习环境为代价而取得良好学业成绩,以培养思想健康、行为规范、意志坚定、方法良好的学生为目标,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价值取向,以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为目的,走出了一条“有道德的教育”的生态文明之路。走进校园,除了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井然有序的学习秩序,你会发现,一尊雕塑、一个展板、一处报栏、一幅标语不时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操场上、教室外、楼梯口,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在悄无声息中滋润着每一位学子。做一个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了解自我,尊重他人,珍惜拥有,开拓未来,这才是人的意义,才是人的灵魂之所在。回民中学“绿色教育”的成功实践,正走进每一位学子的灵魂深处。

镜像4:回归学生的心灵

从本质上讲,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教育之道,道在心灵。心灵是一切经验的基础,它创造了快乐,也创造了痛苦。欲望使我们存在,而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一个人的快乐与幸福,并非取决于你获得了多少,而是取决于你感受到了多少。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灵魂深处的回应,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如果教师无法走近孩子的心灵,教育将是无效的,教育的本质将离我们越来越远。因此,教育应该回归到孩子的心灵深处,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有灵魂的学生。有灵魂的学生,就是有思想、有追求的学生,就是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学生,就是有爱心、善心、责任心的学生,就是悟出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学生,就是能够担当大任的学生。要知道,未来的担当是由现在的一点一滴累积而来。郑州八中开展了“我给老师接杯水”活动,以促进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培养尊师美德,优化师生关系,让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于是,每到课间,总会看到学生主动为老师端茶送水的温馨场面,老师接过学生小心翼翼递到手里的水杯,面带微笑地说声“谢谢”。“一杯水”可以促使学生自觉成为向上、向善的好人,帮助他们独立地走向未来。

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让学生产生幸福的感受,学生今天的幸福体验是他们学会感激的起点,让学校成为学生心存感激的地方,让老师成为学生心中最柔软的存在。

镜像5:用文化为学校立魂

做有灵魂的教育,要用文化为学校立魂,用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学校是文化浸润的地方,是塑造灵魂的殿堂。学校育人,实质上就是用文化育人。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等内容的聚合体,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并显现于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和物质载体之中。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推进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也是文化的不断生成、提升和丰富内涵的过程。所以,站在文化变革、文化重构的高度来审视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已成为郑州教育人的共识。

2012年10月的一个下午,郑州57中学区组织成员学校举办了以“用文化的方式做有灵魂的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会上,各学校的德育主任抓住精神文化这一核心,围绕班级文化、课程文化、德育文化、生态校园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郑州22中结合生源实际,从班级制度文化入手,围绕班风、学风建设开展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郑州82中为每位学生发放的《学生文明礼仪公约》“口袋书”,有效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郑州57中的“文化墙”彰显了班级特色文化,“第二课堂”校本课程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郑州启智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以年级为主体的文化建设……大家一致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学校提升质量的过程,理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和隐性课程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凸显郑州教育的道德文化,努力用文化的方式做有灵魂的教育。

实践证明,做有灵魂的教育、追求“有道德的教育”,是郑州教育的又一次提升,郑州教育人正循着教育之“道”,朝着教育之“德”奋进,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履行着诺言:以理念文化明方向,塑造办学灵魂;以环境文化浓氛围,体现办学灵魂;以管理文化强内涵,践行办学灵魂;以课程文化铸特色,浸润办学灵魂;以行为文化砺品行,彰显办学灵魂。我们将继续努力凸显郑州教育的区域文化特色,铸就郑州教育的灵魂,办好每一所学校,建设好每一个班级,提升每一个课堂,发展好每一个学生,为民族造就有思想、有追求、有生命活力的一代新人。

上一篇:青,你在社团还好吗? 下一篇:马智全:18年打造“悟石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