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势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8 10:33:17

态势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作为教师语言重要组成部分的态势语,是语言表达的辅助与补充,将二者结合并合理使用便会让课程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态势语 课堂教学 恰当使用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99-02

态势语是口语交际的辅助手段,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它是通过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的一种言语辅助形式,又称体态语。课堂教学是应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每位教师讲课时都不可能也不会仅使用一种言语方式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相反,教师在使用有声语言讲课时,常常会伴有相应的表情、眼神、手势以加强表达效果,从而加深学生接受信息的印象,或弥补口头表达不能完善的地方。

现如今提倡微笑教学,这正是态势语作用在教学中的重要体现。多数教师不仅能做到,而且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有少部分教师未能做到或坚持,这样会使课堂气氛凝重,也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不喜欢该老师,甚至厌恶老师所教授的这门课程的情况,这是教师应该注意与改善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除知识教授外更多的是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所以尽量要让自己言行一致,这是很有必要的。教师的态势语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与教学的其他因素在一起,才能赋予教学更加艺术、生机和个性化。一堂优秀成功的教学不仅来自教师课前认真充分的准备,也离不开得体的态势语。比如,体育课上教师用多么具体、形象的口语表述也不及一次亲身示范;音乐课上,老师唱歌时的表情、声调、音量都是最好的示范;语文课中教“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句时,再多的唇舌也不如亲自展示“小扣、拍门、叫门”词语的区别来得直接。所以,态势语的运用,既直观形象地表达客观真实,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必不可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端庄、得体的身姿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的身姿语会给学生产生难忘的印象。因此,教师走进教室并站立在讲台上的瞬间就应以挺拔、直立、精神饱满的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不要弯腰驼背或左右摇晃,这样会让学

生认为老师是个随意、不注意个人形象的人,出现模仿和取笑老师,让师生关系紧张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使学生可能趴着听课或直接睡觉;教师切忌在给学生上课时脑袋高昂、身体向后倾,给人一种傲慢无视的感觉,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课时,要保持一种自然、稳健的站姿,上身可略向前倾,给学生亲切的感觉;讲课累了的时候,可将重心放在两条腿上,身体不要有太大变化,切忌两条腿一前一后随意抖动;教师在课堂上巡视指导过程中,行走速度要适中,步伐要平稳,给学生以关注、亲切之感,只有在身姿正确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运气发声,讲出自然优美的话。有些老师上课会穿高跟鞋,由于教师不停地走动,这也会引起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甚至反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建议老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倾听学生,这样显示出教师的亲近感,而在教师讲解时,则需要抬头挺胸,这样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传递出的信号是令人信服的、是需要注意的,这样教师讲解的内容会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老师上课举止要大方,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大家的讨论,要学会倾听,平等地对待学生。

二 自然、适度的手势语可以进行辅助教学

俗话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可见手势表达的含义相当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恰当、适度的手势语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帮助。如教师在给学生教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一节中,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的使用方法外,还不能忽视要辅以手势:教师可以把纸卷成一个筒放在手上,右手指在圆筒底面画圆告诉学生这是圆柱的底面周长;把卷成的纸筒慢慢打开,纸筒完全展开为一个平面,指着长方形的一边划一划,告诉学生这是展开后圆柱的底面周长,运用这些可使学生立刻明白教学重点,收到良好的效果。手势还可以表示具体的数,还可以运用表示事物的大小、高低、长短、形状等;讲到关键部分时可以用手指多次指示那里,提示这是重点;学生取得成绩时,给他一个掌声、伸出一个大拇指或轻拍肩膀等以示鼓励,虽然这些都是细微的动作,但往往会给学生巨大的鼓励,同时还需注意不应出现以下几种现象:在课堂或平日对学生说话时用手指反复指向学生、教学时教师抠鼻子、抓耳挠腮、摸胡子或沾唾液翻书;有的教师还喜欢边讲课边玩弄手中的粉笔,颠一下或不停地掰着然后又搓手上粘的粉笔灰;有些老师上课时特别喜欢用右手摸着左手腕上的表,给学生一种时刻在关注并提醒时间的错觉,让学生不自觉地走神或关注下课时间。教师应合理适度地使用手势,但应尽量避免手势过多、过碎的现象发生。

三 生动、丰富的表情语可以渲染课堂气氛

表情是心灵的屏幕,它能够把人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的,即和谐、亲切、热情、开朗、面带微笑,这就是教师面部表情最基本的要求,另一种是变化的面部表情。比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而产生的喜怒哀乐等,讲成语时就可以运用表情来诠释意思,既能让学生容易理解还能加深印象,如,容光焕发、破涕为笑、张口结舌等。在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把从教材中领会到作者爱与恨的感情,通过自己的表情传达给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交流、撞击与感情的交融。同时教师要和蔼可亲,而不是冷若冰霜或满脸怒容,这样才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为学生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教师给认真听课的学生一个默许的微笑,使他们信心倍增;提问时教师一个疑问的表情便能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总之,教师灵活地运用生动丰富的表情会使课堂效果更生动、更丰富,充满活力。

我在实习期间听一位老师说过,“即使自己的心情再不好,当她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表情一定会是热情饱满的,不开心的都要放下,此时此刻就应该让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学习”,学生都很喜欢上她的课。还是这位老师,在自习课上,学识教室里学生读课文时,发现一个男生在自己的课本上乱写乱画,此时她并没有生气、骂学生,直到大家都读完了,她才面带微笑、轻声细语地说:“我刚刚发现有同学对待他人不够尊重。”大家都相互看看,老师接着又说:“课本与我们的学习密不可分,有同学却把它的脸画得很脏,它该多伤心呀!现在自己看看课本,认为让书本伤心了的同学给你的书道歉。”大家恍然大悟,纷纷翻看书本,那个男生也意识到并用橡皮在擦自己的书本。老是用语言提醒大家的同时,没有用一般老师冷面以对、严厉批评学生或是用手指戳戳学生,大家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并改正错误,让我印象深刻。

四 变化、明快的目光语可以及时捕捉反馈信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视和折射窗户内外的景物唯一的渠道也是目光。目光所表达的含义有很多,有喜悦、愤怒、伤感等。教师的目光也是丰富生动的,但必须保持神采,教师要善于用明快变化的目光捕捉课堂上各种信息,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目光点视。如对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对跃跃欲试却又不敢举手的学生投去鼓励的目光,对思想开小差的学生投以制止和提醒的目光等。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扩大目光语的视区,始终把全班学生置于自己的视野中,采用大角度的环视表达对每个学生的关注,用眼神的交流组织课堂教学。只是一个小小的目光却能给学生不一样的暗示,在考试成绩公布之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眼神判断学生自己对于考试成绩的态度而做出针对性的举措:对平日学习努力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老师几句鼓励的话语再加上信任、慈祥的目光,便会给该生温暖向上的勇气,这比批评和严厉的目光来得有效。

总之,今天教师的讲课再不能只限于简单地解释课本的内容了,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一个生动的课堂和老师言行一致的榜样作用。教师讲课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同时也是展现教师魅力的过程,学生听课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身心得到享受的过程,从而能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肢体语言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让我们带着微笑走进课堂,用赞许的目光欣赏学生,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弯下腰倾听学生思想与感悟,相信学生会喜欢你、尊敬你、欣赏你,你将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刘启珍.教师语言艺术简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李杰群主编.非言语交际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初中信息技术兴趣教学 下一篇:幼儿园亲子体育活动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