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2-10-28 10:26:20

探析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现状

摘要: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其主要培养目标为能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美术教师,因此作为高校开设的“美术教育专业”应明确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掌握好美术教学的特点,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特点

美术教育专业是各级各类高校中开设得较普遍的一个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备美术文化和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掌握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来主要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美术教师。其教育目的就必须围绕“美术教师”培养而开展。

过去我们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有较大的偏失,这一偏失不仅在于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美术师资人才很难培养出来,而且我们高校里的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教育理念也存在不合理局面。对于高校“美术教育”基本套用“专业美术”的培养,更多强调的是对学生专业技能获得的培养,学生获得专业技能不是为了以后从教,而是指向了“美术家”。对于教师职业的能力仅仅通过教育学与心理学知点皮毛。即便在校期间有些教育实习的经历,也大多没引起学生与教师的高度重视,没摆正“美术教育”专业自身的教育目的位置。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它既有学校教育科目的共性,也应显示出自己的独立个性,美术教育的这种独特性是制订其教学原则的基础与前提。为了适合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及学习,笔者将其教学的特点归纳如下便于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

1形象思维的自主性

美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对美术造型语言的学习与把握,都没有永恒不变的死标准,它不同于数、理、化的公式,它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辅导,借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活动,才能懂得作品的含义和造型语言的运用。例如对一副美术作品的欣赏,即使有老师的讲解,由于学生存在知识接受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所获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造型语言也是一样,同是水墨画的形式画一处景物,不同的学生表现的画面是不同的。在美术教育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主要通过对美术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内容与形式的感受、鉴赏,以及艺术创作(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审美情趣流露与审美理想追求等来培养与实现的。其特点是“寓教于乐”,凭借形象的感染力而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教师在实施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清楚这一基本特点,对学生学习的情况与个性特征认真观察,根据学生在教学中完成的作用来判断他们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材施教,培养出学生的个性。

2脑、手并重的实践性

美术学科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美术教学必须脑、手并举。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课,无论是平面或空间技能训练都离不开动手。从美术创作学习来说,学习者离不开这样一个过程,即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或审美发现、艺术构思、美术传达的思考。因此转变美术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技法中心论”就显的十分重要。但美术教学还是不能没有技法训练,而是这种技法训练就是既动脑又动手,尤其在新生入学阶段的专业技能学习时,美术教学动手训练甚至要超过动脑,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量”的实践积累,才能在思维能力上获得提高。例如在素描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时,学习领会了素描的学习方法和步骤之后,要想把素描画好,必须不断地思考、临摹、写生,只有通过不断反复地实践,绘画技能已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才能最终掌握素描的表现方法和表现能力。

3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

美术的教学特别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各类美术学科教学中,我们都要注意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众所周知,人的创造性思维是受到智慧、动机、性格、家庭、学校与社会文化等因素交互影响,创造活动涉及方法和技术,但最为重要的是人必须具备超越和创新的意识。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精神最有效的教育门类之一,但是在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没有一定的模式,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状态作自由发挥。当某种美术课类要求有一定的规范,又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生矛盾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既能按教师的启发去思考,又尽可能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学生依自己的个性和喜好创造出来与众不同的美术作品,应该受到我们教师的鼓励,在不断的鼓励学习中使得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行为得到不断的强化,从而形成相应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这一点我们应充分估计到,否则会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受影响。

4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的矛盾性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参与美术教学过程是一种个体行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各人对美术的兴趣、爱好程度差异较大,一个班级学生的美术水平也因此呈现出较多的不同。而作为课堂教学的美术教学设计又应以集体为主,原则上对全班学生都有一定的统一要求和规定,这就自然产生个性操作与集体教学的矛盾。例如在对同一模特的素描写生时,有的学生善于抓大感觉,用笔大胆洒脱;有的学生则表现工整细腻,一丝不苟;有的拘谨;有的喜欢追求客观的真实;有的则偏爱主观的表现。因此,个体的差异性不仅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也反映在他们的学习效果上。因此针对这一现状特点,教师在课程安排和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和集体教学的关系,使所以的同学在美术教学的大环境中均能获得发展。在课程安排和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和集体教学的关系,使所有的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大环境中均能获得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其教育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与广博的美术知识,具有胜任教师的职业技能,同时在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艺术审美品格与真诚的艺术态度方面,不断地追求高要求,而且教育能力要具有一定的水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教学工作。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美术教育的教学特点,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出其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师《美术教育学》教材编写组.美术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自发式学习方法探究 下一篇:关于大学城景观环境建设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