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学生干部角色意识研究

时间:2022-10-28 10:13:13

高校新生学生干部角色意识研究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既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培养对象,又是高校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托力量。近年来,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干部的构成也发生了改变,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特别是随着90后学生进入大学,新生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一新生的角色意识

角色意识指的是生物个体或团队根据自己的身份所折射出来的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大一新生角色意识,则是指刚刚进入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依法享有的权利,要求履行的义务,要求遵守的行为规范,对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角色期望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的总体反映。

大一新生的角色意识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是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在进入大学之前,大一新生往往将大学生活想象得十分美好,希望像电视剧或电影里演的那样,有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校园,宽敞明亮、整齐干净的教室,知识渊博、平易近人的教师,乐于助人、热情友爱的同学,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的室友,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可是当新生们真正来到大学校园之后,就会发现现实的大学跟原本的期望相距甚远,寝室没有那么舒服,而来自五湖四海的室友,又都有着不一样的生活习惯;食堂的饮食也不如家里的干净卫生美味,吃两天就吃够了;专业课又很难,专业课老师又不像高中老师那样填鸭式教学,而是提倡自主学习。如果不能适当地转变好角色,会就导致新生从心理上对大学生活产生抵触情绪,产生失落感。其次,是自身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在纯粹以分数论成败的高中,大部分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学校的优秀学子,出类拔萃,得到高中老师的重点关照和爱护,是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做的天之骄子。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当这些来自各个地区各个高中的天之骄子们碰到的时候,就会突然发现,原来大学里强手如林,很容易在学习和各种校园活动中碰到能力更强的人,也很难像高中时,得到老师的青睐和重点关照,相反,如果自己不主动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还会受到冷落,很难找到高中时候那种优越感与自豪感了,这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与失落感。

二新生对学生干部角色的错误理解

学生干部是学校、老师和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不仅是老师的左膀右臂,更要服务于同学,特别是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大学校园是陌生的,大学生活是崭新的,如果不能得到适时和正确的指引,很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进而影响到整个大学生活。所以对于大一新生,学生干部的选拔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很多新生对于学生干部的角色没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首先,大一新生对学生干部角色定位不够准确。很多大一新生对学生干部角色没有兴趣,因为高中的传统就是学习为王,没有认识到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像高中时那样简单枯燥,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所以很多大一新生在刚刚进入大学时,往往对专业课学习抱有雄心壮志,但是对学生干部的角色兴趣怏怏。还有很多新生虽然对学生干部的角色充满兴趣,但是对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不清,认为可以通过学生干部这一角色,接触到老师,进而在评奖评优时可以获得优先权,没有认识到学生干部是老师跟普通学生之间的桥梁,在服从老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准确精细的传达,将老师的各项布置安排传达给普通同学,服务同学。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努力争取成为一名学生干部这一角色,只是为了在自己将来求职时的简历上,增加色彩和重量,并没有打算在成为学生干部之后,真正地为老师和同学服务。

其次,大一新生对学生干部的岗位缺乏清醒客观的认识。大学里的学生组织种类繁多,从学校学生会、团委,到各学院各专业的年级学生会,到各个社团组织,岗位众多,各有特色。但是大部分新生,在刚刚进入大学时,并没有对学生干部的岗位进行全面而清楚的认识,就盲目进行判断和选择,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和标准,仅仅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就进行决定,往往就会在真正开始工作时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跟学生工作并没有太大的联系,然后就会产生懈怠心理,开始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学生干部角色和身份。还有很多新生,在选择学生干部岗位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挑战自己、提高能力的心理,会去选择那些比较重要的领导岗位,并没有对自己的能力和选择的岗位进行明确的定位,而当自己的能力与选择的岗位并不相符时,往往就会落选,产生挫败感。

第三,大一新生对学生干部工作内容缺乏系统而全面的思考。学生干部的角色对于大一新生而言,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实践平台,从工作内容的开展到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大部分新生在选择做一名学生干部时并没有想到这些,对学生干部的工作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大部分大一新生在选择做一名学生干部时,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并没有准确的认识,对于工作的开展也没有科学合理的计划,而是认为只要服从老师的安排就可以,一切都在等待老师的指示,对于老师交代下来的工作内容,也只是机械地完成,在工作开展时,并没有一个相关的计划体系,认为只要是完成了就可以了。还有一部分新生在选择做一名学生干部时,认为学生干部的任务就是搞好跟同学和老师的关系,认为只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就能完成老师交代的各项任务,做好老师跟同学之间的桥梁,对于工作内容本身,并没有任何计划和安排,没有分清主次。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新生学生干部培养机制

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与管理,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学生干部队伍,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高校的教育宗旨和理念,才能更好地锻炼培养大学生,所以在学生干部选拔的机制上要进行突破,探索出一条科学而又合理的高校新生学生干部选拔培养体制。

首先,加强对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要充分利用大学一年级这一重要的时期,帮助新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起良好的个人公民道德、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对于有兴趣成为学生干部的新生,要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树立起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学生干部在通过学生民主选举后,是代表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来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的,要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贯穿于自己的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关心同学,尊重同学,平易近人,在开展工作时,能充分地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学生干部还要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意识,对于新鲜事物,要正确认识,从实际出发,勇于尝试,紧跟时代的步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学生干部还要具备一定的全局观,协调好老师跟同学之间的关系,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将同学们的想法和意见适时地反馈给学校和老师,对于学校和老师布置下来的各项工作,也要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同学们。

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机制。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要多角度地进行。第一,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班会团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新生学生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动手能力,广泛接触社会,了解时事。第二,定期开展党校、团课的集中培训,选派优秀的学生干部进行学习,系统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提高理论水平,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学习和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方法。第三,树立学习典范,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用过去发生在周围的现实案例,对新生学生干部工作的开展施加积极的影响,使之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抓住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新生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最后,建立健全的学生干部管理机制。对于学生干部工作的奖惩,要有一套公平公开又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不仅作为一个评价工作效率的标准,更能规范学生干部日常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效率,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对于学生干部管理机制的建立,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紧紧围绕学生工作、学生成长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创新性,适当引入竞争和奖励制度,将学生干部管理工作和学生干部素质培养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要建立学生干部考核制度,不能一旦当选就定终身,要适时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干部,根据考核不合格的程度,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确保在岗的学生干部能够做到让普通同学心服口服,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总之,大一新生对于学生干部这一角色是充满了兴趣和热情的,要充分利用好新生的热情,调动起新生的积极性,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让新生学生干部树立起服务同学、服务学校的意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考核机制,提高高校学生干部的工作效率,在大一时,就选拔出优秀的学生来担任学生干部,为学校做好学生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瑛.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3(4).

[2]伍自强.大学生心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胡志华.浅析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4]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当代应用型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下一篇:以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推动创新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