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劳动密集型企业融入皖江城市带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28 10:05:00

六安市劳动密集型企业融入皖江城市带策略研究

摘 要:六安市作为皖江城市带的参与地区,对于六安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这即使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更好的融入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是政府和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对六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融入到皖江城市带的渠道进行分析,为六安企业实现融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企业 皖江城市带 产业转移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示范型创新区,为皖江地区9市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提供重要平台。安徽省为此出台“皖江创新”21条,“皖江40条”等政策法规;各市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列的政策,建立承接产业专业示范园。

六安市共有一区(金安区)、一县(舒城县)被纳入到皖江城市带当中,六安市为加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做了大量工作。①规划面积107平方公里的六安市产业承接集中区,产业承接集中区于2010年5月初启动筹建工作,6月底组建工作基本完成。②出台《关于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布局和指导发展格局和发展方向。

一 六安劳动密集型企业

1.劳动密集型企业界定

劳动密集型企业是产品成本中劳动消耗所占比例较大或资金构成较低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是:技术装备程度低,手工劳动比重大,需要占用的劳动力多。如服装、家具、玩具和日用百货、建筑、农业加工等。

2.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人数

2008年六安市统计局对就业统计的数据显示:2008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93.5万人,其中农林牧渔业223.9万、制造业50.91万、批发零售业25.15万、服务业2l.59万、建筑业20.59万,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就业的主力军。

二 六安劳动密集型企业分析

本文通过对六安市劳动密集型企业SWOT分析,分析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一步的总结六安劳动密集型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优势:(1)劳动力资源:截止2008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93.5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农村外出务工人数163万人次。劳动力资源充足且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2)政策支持:安徽省、六安市、各县区高度重视六安市产业转移区的建设;(3)其他资源:区内土地资源、沙石等矿产资源丰富;(4)技能培训:为适应务工人员的需要,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共同构成服务培训体系。

2.劣势:(1)区位劣势:六安地处大别山腹地、安徽西部;(2)基础设施:区内农业发达、工业发展较快,但是基础仍然较差;(3)交通条件:近年来交通条件发展较快,但与合肥、沿江城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4)劳动力素质:劳动者受教育水平程度较低,劳动素质较差;(5)市场较小:同时区内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有限,本土市场比较有限。

3.机会:(1)区内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承接大量外来劳动密集型企业;(2)本土农业资源,沙石等矿产资源较为充裕,适合发展资源加工型企业;(3)原有的技术水平较低,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机会。

4.威胁:(1)外来同业者:由于本土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水平较低、企业规模较小,当面对外来同业者竞争时,很难抵挡;(2)落后产能企业: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产业转移当中顺势入住到六安,从长远来说,对六安的发展是不利的。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SWOT分析总结六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区位环境较差: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位置来看,六安市的金安区与舒城县在最西北部,而皖江城市带是以长江为带、以合芜为南北主线,因此,六安在整个产业转移区中处在边缘位置,从区位的角度来说,六安相对沿江各县市、合肥、芜湖等轴心城市相比,对产业转移的吸引力较差。

2.工业基础较差:六安地处大别山区,区内工业基础较差,传统的农业发展较好,工业发展在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相对于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等省会城市和沿江城市,六安的工业发展还有不小的差距,基础建设落后成为限制外地企业入住六安的重要原因。

3.交通便捷性较差:作为经济发展的履带,近年来六安的交通运输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通过六安境内的铁路有合武铁路、宁西铁路、在建的铁路有阜六铁路、宁西铁路复线等,高速公路有六武、六潜、阜六、合六高速、312、105国道等,但这些交通线路大多是六安与周边市县的联系,与沿海、沿江的直接联系还比较少。

4.市场容量不足:有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如食品加工业、家具业等,这些产品的市场很多是在本地,而目前来说,六安本土市场需求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一些高端产品,比如高级家具,这严重限制了六安对外地企业的吸引力。

5.人才吸引能力较差:六安作为安徽西部的城市,城市水平较低,生活环境叫合肥等大城市较差,因此,六安很难留住本地人才,就更不用说吸引外地人才到六安。

四 对策和建议

1.正确定位:六安位于安徽西部,在皖江城市带中区位优势较差,处在边缘地带,向东到合肥的交通条件较为便捷,但通往南方的交通条件还比较少,因此六安要向东靠近合肥发展,做好产业转移的后勤保障工作。

2.改善工业基础条件:一方面六安市要加强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外,六安应该着力吸引对工业基础条件要求较低的工农业企业的入住,如服装加工制造业等。

3.合理利用交通条件:六安企业要根据现有的交通条件,结合企业的产品特点,比如大型机械加工制造业尽量的布局在六安火车站附近,以方便产品和原材料的火车运输需要;而一些食品加工业、粮食加工业则需尽量布局在高速公路沿线。

4.规避本地市场不足:六安市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但是经济生活条件、居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广大农村市场,市场容量仍然很大,六安企业在做好引进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更要做好企业的营销工作。

5.提升人才吸引能力:企业要加强内部的培训、管理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除了增加员工薪资待遇外,应当更多的开展灵活多样的工作模式,在农忙时要合理进行协调工作时间,确保农民工作、农活两不耽误,提供员工的满意度。只有留住本地人才,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吸引人才。

6. 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大力引进劳动技能要求底,劳动力需求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服装制造等,本地企业积极的寻求与外来企业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引进资本,学习经验;依托发达的农业、林业、渔业特点,发展农业深加工企业。

五、结论

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是六安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但是面对这么好的机会,我们要首先要明确六安所处的地位,我们的优势是劳动力等资源,通过将舒城县和铜陵县的简单比较分析,就会发现,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中六安面临着沿江各市县巨大的竞争压力,正确的定位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勇于面对所面对的挑战和困境,利用各种渠道让六安企业逐步融入到皖江城市带,分享产业转移给安徽带来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王运国.内陆中小城市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利弊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05

[2] 王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J].安徽科技,2010. 03??

[3] 吴雪萍.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0. 06??

[4] 周浪.皖江城市带承接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J].安徽科技,2010.5

作者简介:金继锋,男,198410,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商学院2008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阮涛,男,198507,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商学院2008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上一篇:浅谈打叶复烤设备管理 下一篇: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