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美洲星在六安市金安区小麦上应用效果试验

时间:2022-03-20 10:09:11

2012—美洲星在六安市金安区小麦上应用效果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示范地点在金安区木厂镇新庄村,前茬为单季杂交中稻,水稻土,地力中等。供试小麦品种为春性品种扬辐麦5号(种子芽率达标)。目标产量为7 500 kg/hm2。

1.2 试验设计

按示范方案小区比较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新美洲星拌种,播种量比CK减少10%,分别于拔节期和扬花期各叶面喷施1次,每次用新美洲星900 mL/hm2(A);新美洲星拌种,比CK减少10%播种量及10%基肥用量,分别于拔节期和扬花期各叶面喷施1次,每次用新美洲星900 mL/hm2(B);不拌种,正常播种量,在处理A、处理B叶面喷施新美洲星时喷施等次等量清水(CK)。3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小区比较试验在2块大田进行,总面积0.91 hm2(原计划1 hm2),同一田块同时至少包含处理A、处理B和CK等3个处理。处理A、处理B、CK总面积分别为0.34、0.36、0.21 hm2。大区示范按处理 B方法进行,除按示范要求外,播种方式及全程田管与小区比较试验一致。播种面积3.5 hm2。

1.3 试验实施

前茬水稻9月20日收获。10月18—20日(墒情甚好)结合施肥及时整地成墒,净畦宽2.2 m。施26%有机无机复混肥(11-6-9)1 125 kg/hm2,其中处理B扣施基肥112.5 kg/hm2。大区示范田与处理B一样扣施基肥112.5 kg/hm2。10月17—18日晒种2 d。播种前按试验方案,处理A、处理B、大田示范田种子用新美洲星拌种。每50 mL新美洲星对水拌5 kg种子拌匀晾干后播种,现拌现种。CK不拌种。处理A、处理B、CK播种量分别为135、135、150 kg/hm2;大田示范田播种量为135 kg/hm2。为下种均匀,播种深度保证在3~5 mm,深浅一致,采用人工条播。播种行距30 mm(包括播幅8~10 mm)。小区比较于10月21日1 d播齐;大田示范田于10月22—24日3 d播齐。根据实际情况,播种前后未进行化学除草。

2月24日(雪后第5天),示范区小麦进行新美洲星返青、拔节期间的叶面喷施,处理A、处理B、大田示范区用新美洲星900 mL/hm2和尿素6 kg/hm2;CK加尿素6 kg/hm2,喷施药液450 kg/hm2。

4月24日示范区小麦进行新美洲星扬花期喷施(结合“一喷三防”)。处理A、处理B、大田示范区用新美洲星900 mL/hm2+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磷酸二氢钾1.5 kg/hm2,喷施药液750 kg/hm2;CK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喷施药液750 kg/hm2。

5月15日进行示范片小麦预测产。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每处理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样段,每个样段量取2 m2,实收称重,把3个样段产量平均,按含水量13%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

1.4 田间管理

由于冬前示范区小麦田杂草较少,没有进行化除。2013年2月13日平均气温上升到6 ℃,草害已显现,实施化学除草。用20%使它隆乳油750 mL/hm2+6.9%骠马乳剂750 mL/hm2,对水600 kg茎叶喷雾。3月6日结合清理“三沟”,中耕除草1次。视示范区小麦苗情,未施腊肥;于2月17日施1次返青肥,施尿素75 kg/hm2;于3月16日施入拔节肥,施入尿素180 kg/hm2、60%氯化钾75 kg/hm2。示范区小麦整个生长期间,病虫害发生较轻。纹枯病零星发生,远未达防治指标,前期蚜虫零星发生,赤霉病、穗蚜防治并入“一喷三防”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麦苗情况

2.1.1 播种至出苗后45 d。播后15 d处理A、处理B、CK的基本苗分别为270万、267万、288万根/hm2;播后30 d处理A、处理B、CK的基本苗分别为274.5万、273.0万、291.0万根/hm2;播后45 d处理A、处理B、CK的基本苗分别为796.5万、765.0万、772.5万根/hm2,单株茎蘖数分别为2.9、2.8、2.6 个/株,次生根数分别为8.1、7.8、7.2条/株。大田示范播期迟2~3 d,苗情略逊小区对比试验田,但也达到了一类苗指标。

2.1.2 越冬至返青期。各处理叶龄均在6.6,相当接近。处理A单株茎蘖数为3.76个、次生根为8.6条;处理B单株茎蘖数为3.65个、次生根为8.7条;CK单株茎蘖数为3.37个、次生根为7.6条。处理A较CK茎蘖数多49.5万个/hm2,单株茎蘖数多0.39个、次生根多1条。处理B较CK茎蘖数多13.5万个/hm2、单株茎蘖数增加0.28个、次生根增加1.1条。调查显示,示范片处于越冬期小麦呈现缓慢生长,至返青期(2月上旬),各处理叶龄均在7.1。处理A、处理B、CK茎蘖数分别为1 222.5万、1 197.0万、1 161.0万个/hm2。

2.1.3 返青至拔节期。立春(2月4日)以后至3月上旬末,金安区气温较常年偏低。此段时间金安区小麦正处于返青至拔节期,小麦生长较缓慢,示范片小麦也出现迟苗现象。3月2日对示范片小麦进行系统调查。处理A和处理B叶龄均在7.6左右,相当接近,CK叶龄7.4;处理A、处理B、CK茎蘖数分别为1 296万、1 254万、1 173万个/hm2。此期示范片小麦茎蘖数均已接近最高值。

2.2 产量结构及产量表现

处理A有效穗数579.0万穗/hm2、穗粒数38.2粒、千粒重40 g,理论产量7 519.5 kg/hm2;处理B有效穗数571.5万穗/hm2、穗粒数37.5粒、千粒重40 g,理论产量7 287.0 kg/hm2;CK有效穗数531.0万穗/hm2、穗粒数36.6粒、千粒重40 g,理论产量6 607.5 kg/hm2。大田示范,有效穗数568.5万穗/hm2、穗粒数37.6粒、千粒重40 g,理论产量7 267.5 kg/hm2。处理A、处理B、CK折合产量分别为7 314.0、7153.5、6 579.0 kg/hm2,处理A和处理B的效益远高于CK(表1)。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产施用新美洲星,采用半精量播种方式,具有明显的省种、节肥、齐苗、壮苗、抗逆、增产作用。在中等或中等以下地力条件下,新美洲星拌种,播种量比正常播量减少10%,分别于拔节期和扬花期各叶面喷施1次新美洲星900 mL/hm2方法更好;在地力肥沃(好)条件下,采用新美洲星拌种,播种量比正常播量减少10%,分别于拔节期和扬花期各叶面喷施1次新美洲星900 mL/hm2的方法;或采用新美洲星拌种,播种量比正常播量减少10%、基肥用量减少10%,分别于拔节期和扬花期各叶面喷施1次新美洲星900 mL/hm2 的方法,应该都能获得较高的效益。

上一篇:隆德县城关农贸市场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 下一篇:大中农场公共技术平台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