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影响及教育疏导策略

时间:2022-10-28 09:52:07

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影响及教育疏导策略

【摘要】家庭暴力会对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学校应组织亲子对话活动,进行主题活动,开展游戏活动,建构安全信任的班级环境,以对儿童疏导和减少身心伤害。

【关键词】家庭暴力;儿童;教育疏导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61-02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儿童在家庭暴力事件中直接或间接受到暴力,包括经常直接或间接目睹父母之间一方对另一方施予暴力行为。家庭暴力对儿童的身体造成直接或间接性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儿童受到家庭暴力或目睹家人之间的暴力行为后,会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并涉入其中。隐性的心理创伤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且难被察觉和治疗。

1 家庭暴力对儿童所造成的影响

家庭暴力对儿童会造成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儿童的一生。在认知上,儿童经常面对家暴的行为会产生认识层面的概念错误,认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普遍的。部分儿童儿童长期受父母的影响,形成错误的观念。误认为应对和处理所有事情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使用暴力,只有暴力才是情绪的最好的发泄方式。在情感上,当面对家暴时,孩子可能会被告知这是家庭的秘密,或者不知道该向谁说,向谁倾诉,会觉得很丢脸,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无力无助感。在长期的感染下,会让儿童产生失落、害怕、高度焦虑、纠结、压抑和暴躁等情绪,甚至还可产生抑郁症,精神失常等疾病。在行为上,多数儿童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将内心情感过分的往外释放,喜欢施命令予别人,充当老大角色,人际关系紧张,很难与人建立信任关系。一种是将自我情绪过度的往内压抑,对外人高度警戒、防卫,孤独。如果这类儿童不能在学校获得关爱,往往会产生经常性的逃学,离家出走,撒谎,捣弄破坏等行为。相关研究表明,长期处在家庭暴力中的儿童,还存在自我价值感偏低,社会交往能力弱,两性关系不平等及用暴力处理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2]

2 教育疏导策略

学校是儿童重要的成长场所,儿童除了在家庭的生活时间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儿童里度过的。学校对于儿童而言,是一个充满爱、快乐、没有暴力、安全的天堂。教师成为了疏导遭受暴力儿童的重要他人,可以帮助儿童脱离家庭暴力的阴影,使其投入学习,发展友谊,增强自信,建立人际关系,让他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因此,对于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教师的疏导显得尤为重要。

2.1 开设亲子对话活动,加强亲子间的沟通。 亲子对话是指学校创造交流平台,邀请儿童及其家长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探讨和交流的活动。此方法是增进亲子感情的纽带,也是解决家教疑难的重要渠道。[4]学校可以在亲子活动、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时开设亲子对话活动。活动之前,教师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或许儿童及其家庭的资源信息。一是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活动中主动观察了解有哪些儿童有受到家暴残害,儿童在园的情绪和表现。二是儿童和家长主动倾诉,教师将其记录下,选取适当的时间集中进行亲子对话活动。在开设亲子对话活动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向儿童父母讲明家庭暴力的危害及对儿童的影响;为亲子对话提供平台,实现亲子间平等友好的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至始至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要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

2.2 进行主题活动,培养儿童的正确认识。 学校可设置关于反映家庭暴力的主题活动,让儿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引导目睹家庭暴力的儿童学会看待家庭暴力,通过交流、表达来释放内心的压抑。教师可以通过绘本阅读如《象爸爸着火啦》等形式引入对家庭暴力的主题让儿童初步了解什么是家庭暴力,如何看待家庭暴力,学会面对暴力如何自我保护;通过儿童讨论的形式谈谈自己家庭或者周边的家庭暴力现象,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态度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教师在让儿童讨论的过程中要对儿童进行正面的引导,与儿童交谈家庭暴力时掌握正确的方法。同时,要注意哪些儿童是遭受家暴的儿童,并当儿童透露自己是家暴儿童时注意自己的倾听技巧。

2.3 开展游戏活动,呵护儿童快乐天性。 游戏是儿童天生的恩物,尤其是对于目睹或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学前儿童而言。游戏活动即将游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主体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提升儿童的长期人际交往能力。游戏活动可以让儿童忘却家庭暴力中的烦恼,在游戏中重新找到自信。通过每一个儿童的参与,疏解儿童的心理阴影,转移儿童的注意力。同时,通过快乐体验,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弥补在家庭暴力中所受到的心理伤害。此种游戏应多以集体游戏为主,以此培养儿童的协作能力。当他们在遇到家庭暴力而不知如何应付的时候,知道还可以采取向自己的同伴和朋友求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2.4 建构安全信任的班级环境,让学校成为乐园。 班级环境在学校里主要是指创立友善班级,通过正面的教育策略,建立反暴力的班级环境,在此良好的环境中熏陶儿童的情操,丰富儿童的情感。其主要内容包括:营造相互尊重友爱的班级氛围;在班级中制定并执行班级常规,帮助孩子减缓因处在家暴环境下的经验混乱与无力感受;创造更多的正向经验与成就,帮助儿童自我肯定和自我认识,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引导对班级冲突的处理,示范如何以非暴力的形式表达情绪和处理问题;让儿童喜欢班级,感受班级的温暖,让学校成为儿童的快乐乐园。此法主要起到预防作用,在进行预防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前,确定明确有效的教育目标,合适的教育对象,可行的教育主题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二是在教育时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反应,对孩子实施正确引导,掌握适度原则,长时期在这种氛围熏陶下能潜移默化至儿童内心。

参考文献

[1] [3]关颖.家庭暴力对儿童的伤害及其社会干预[J].当代青年研究,2006,(5):22-27.

[2] 蒋玉芳.家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J].社会观察:法制与社会,2009,(2):232.

[4] 行阳.让家庭暴力远离少年儿童[J].家教指南,2005,(5):29.

上一篇:评课浅谈 第2期 下一篇:农林院校开设工科新专业建设规划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