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自身防护

时间:2022-10-28 08:44:13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自身防护

【关键词】 手术室; 职业危害; 自身防护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是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一个群体。手术室这种独特的工作性质及工作环境,使其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职业危害中。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那么,如何做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就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工作。加强自身防护,提高手术室护士在今后工作中的警惕性,对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1 手术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感染因素 感染是手术室护士常见而又严重的一种威胁[1]。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手术室护士每天都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血制品和一些污染的一次性物品。若不注意自身防护,不仅能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媒介。

1.2 锐器损伤 锐器伤是手术室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由于传递频繁,极易误伤自己或他人。其中最常见的是针刺伤。大量研究表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职业群体[2]。因此,锐器伤是职业暴露引起各种血源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1.3 职业因素 手术室护士由于长期站立、动作单一、被迫过久,易导致患慢性疲劳症,可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颈酸、眼累、头胀、双下肢酸胀等。

1.4 物理因素 手术室的电器设施很多,如现代的手术床、麻醉机、高频电刀、进口骨锯、电动吸引器,还有部分陈旧的电插板、小型高压锅等在使用时都存在着漏电、短路的现象。另外手术室的噪音如空调、金属门窗的开关、器械车车轮的摩擦、电锯、制冰机、呼吸机、电刀的烧灼声、监护仪器的报警声、电动吸引器、说话等声音,也可直接影响着人的听觉系统、心血管和内分泌等的生理变化。目前高科技的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准确率,但由此产生的辐射也会给手术室护士造成身体的损伤。

1.5 化学因素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的环境中,长期吸入可造成肝脏损害,免疫力下降等。此外还会接触各种挥发性的消毒剂,如甲醛、戍二醛、环氧乙烷、84消毒液、碘等,这些对人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均有不良影响,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1.6 心理及生理因素 手术室护士由于长期从事繁琐的工作,要付出大量的体力。而且每日思想高度紧张,精神高度集中,再加上轮班、生活缺乏规律,以及女性特有的周期性生理变化等,给手术室护士带来的生理、心理危害相当大。因此,心理及生理性危害是非常危险的隐患。另外,由于手术过程的连续性导致长时间不能供给饮食,还可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

2 自身防护措施

2.1 感染因素的防护 规范手术患者术前生化检查项目,准确了解其肝炎和艾滋病病毒携带情况。患者有何感染,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明确标明,遇到急诊手术的患者一律按照阳性处理,做好此类手术围术期的安全防护。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的机率,首先应加强手术室护士对医源性传播的全面认识,增强大家的防范意识。首先,手术室护士要认真洗手,保证洗手的时间,每次摘下手套也要对手进行彻底清洗。同时手术室护士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切除组织时,应戴好手套,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对污染的敷料,仔细清点后,用大单包裹,注明哪一类病毒的污染物,送至洗衣房做特殊处理。对污染的废弃物品必须装入密闭的塑料袋内,统一进行回收,集中焚烧处理。

2.2 锐器伤的防护 为了避免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手术室护士应做到工作细心、技术熟练、传递准确,并加强术中的协调的配合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在心外科手术的配合中总结出一套手术中刀、剪、针等摆放及传递规定,在新护士上岗时,严格带教,规范每名护士的基本操作。同时加强手术室护士关于预防锐器伤的特殊教育,以改变其危险的工作行为。严格管理各种锐器,在整理用物和术后刷洗过程中要谨慎小心,将刀、剪、钩等放在不锈缸内避免误伤。抽吸药液后,安全处理用过的针头,禁止用手去弄弯或弄直,并将其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容器内,消毒后焚烧处理。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毁型过程中要小心谨慎,戴好手套,注意勿让污染的针头损伤皮肤。一旦受到意外损伤,应立即尽可能的挤出血液,用流动水冲洗,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并更换无菌手套。必要时可由他人替换。损伤后建议采用相关的病毒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可注射乙肝疫苗做到早期预防,同时还可以定期复查,以消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2.3 职业因素的防护 手术室护士应充分认识到负重伤的危害性,器械护士要注意站立姿势,在不违反无菌操作的前提下,可自我调解姿势,防止静脉曲张的发生。并根据自身情况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加强肌肉,韧带等组织的韧性及抗疲劳能力,增强自己的体质,以利于更好的工作和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2.4 物理因素的防护 手术室护士在安全使用电器中即是操作者,又是指导者,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这些仪器的操作性能和保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电灼伤。为此,笔者所在医院定期对各类电路设施进行检修更换。在工作中还要严格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噪音,操作迅速、轻柔,禁止高声喧哗或奔跑。在使用X光机拍片定位时,要求手术室护士穿防护服或暂时回避,尽量避免身体直接照射。

2.5 化学因素的防护 手术室需要改善通风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并及时提醒麻醉师检查麻醉机的密闭性,减少麻醉废气在手术室内蓄积。对刺激性强、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密闭存储,防止溅溢或外溢。手术室护士在检查和使用化学制剂时,必须戴好口罩、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消毒剂浓度要配制准确。如不慎溅到眼睛或皮肤黏膜上,应立即在流水下反复冲洗,把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2.6 心理及生理因素的防护 心理疲劳是发生各种护理差错最危险的隐患,而生理疲劳是各种职业病的主要因素,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手术室护士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以增强自身免疫力。手术室护士还应养成吃早餐的好习惯,吃好吃饱早餐,如牛奶、鸡蛋、点心是最佳的早餐,巡护士在不影响手术的前题下轮流进餐,对手术时间特别长的手术中间可以加餐牛奶,这样才能保证精神好,并配合好手术。同时,在平时的工作安排中,护士长适当调整器械护士、巡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次数,即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可减少无效劳动。

手术室护士除了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要求外,还要学会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解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放松情绪,将心理性职业损伤降至最低限度。另外,丰富业余生活可以消除身心疲劳。所以,手术室护士除了要相应的休息和闲暇补偿外,还应该参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娱乐和文化活动,以减轻工作压力,促进对工作的承受能力,对发挥最佳的运转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手术室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的因素中,这些职业性危害因素,严重威胁着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树立安全意识非常重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是可以通过自身防护和自我保健来避免的。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性防护措施。这样即保证了手术室护士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又确保了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

[2] 谢红珍,聂军,白杨.医院间护士锐器伤分布差异的多因素研究.护理研究,2004,18(1):8.

(收稿日期:2011-03-21)

上一篇:护理实训基地职业人文素质的培育 下一篇:护生不同阶段心理状态分析